反硝化细菌
武汉博世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简介
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denitrification ) 。其中,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维持自然界氨的平衡及氮的正常循环。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将 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化合物, 硝化作用由亚硝酸盐 细菌和硝酸盐细菌将氨化合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 酸盐;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由微生物在厌氧或 微厌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氧化亚氮或氮气。反硝化作用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处理污水和净化水域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目前已发现某些植物、真菌和细菌都具有反硝化作用。已知有50以上的微生物 能够进行反硝化作用 ,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
反硝化细菌 ( denitrifying bacteria )通过诱导产生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还原。不同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不同,生长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
2)反硝化细菌作用机理(denitrification)
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 →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
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 12NO3-→6H2O 6CO2 12NO2- 能量
CH3COOH 8NO3-→6H2O 10CO2 4N2 8OH- 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 6KNO3 2H2O→3N2 K2SO4 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3)反硝化细菌的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反硝化细菌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或污染河流、池塘的水及养殖水面的处理,降低水中的有害含氮物质, 改善水质。
A) 污水处理
污水温度:20℃~32℃
PH值:6.5~8.5(PH6.5以下过低时需要调整)
使用量:视水体中COD和BOD及亚硝酸盐的情况,每6 6 7 M3用1~2公斤反硝化细菌,使用时将其放到可装水10公斤以上的水桶中用池水浸泡水溶,并在桶中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放置5到6小时,然后全部比较均匀的倒入需要处理的水中(沉淀物也要一起投入池中),开启增氧暴气装置,视处理效果每隔5~15天用一次,视进水指标和出水水体指标增减用量。
B) 各种水型养殖模式
作用:
1、加速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减少和避免有机物沉积。
2、彻底消除亚硝酸盐。
3、阻断弧菌和发光菌的养分来源,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繁殖,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收到“肥、活、嫩、爽”的效果。
用法用量:
加水溶解浸泡3小时后,最好加入红糖活化5-6小时后,稀释全池均匀泼洒。
1、一般性使用,1公斤反硝化细菌(50亿/g)可用3-4亩(1米水深),每7-10天
1次。
2、氨氮≥0.6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第一次按600克/亩•米水深。以后每隔7-10天补施300-400克/亩•米水深,养殖后期如水质恶化、过浓,可酌情增加用量。
3、特殊用量:氨氮≥0.9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按800克/亩•米水深施入本品,24小时后再补施本品按400克/亩•米水深,48小时后视亚硝酸盐降解浓度决定是否补施。第三次再补施300克/亩•米水深,到第五天亚硝酸盐一般都能降到安全值。水质恶化时可适当加大使用量和缩短使用间隔时间;本品若与增氧剂同时使用和加开增氧机效果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