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庆娟 殷 铭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23期
陈庆娟 殷 铭
内容摘要:教师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研究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深入解析以“深度学习”为本的美国教师教育,结合中国教育智慧来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界定了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重构了教师教育中的师生、生生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依托深度学习,将教育实践全程化,同时加强培养师范生的行动研究能力。藉由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藉由教育实践全程化,将师范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合,培养师范生的“知行合一”能力。以这两者为主要维度的深度学习教师教育模式,有益于培养未来的卓越教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师教育 师范生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计划培养一大批道德情操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突出的卓越教师。2019年,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教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范生教育就要优质化。发展师范生核心素养是培养卓越教师的关键。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理解性学习而教的全人教育,也是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师范生教育质量的应时之需。关于国内“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研究集中在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内涵解析、实现路径、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改革策略上,鲜有研究将深度学习与师范生教育结合来探索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美国以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LindaDarling-Hammond)为首的研究团队将深度学习与师范生教育结合,为21世纪的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二.以“深度学习”为本的美国教师教育
斯坦福大学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是美国当代教育改革分析家,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取向的领军人物,斯坦福教育领导研究所和斯坦福教育机会政策中心联席主任。她和她的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聚焦于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2019年出版了《让教师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一书,该书是琳达·达林-哈蒙德与珍妮·奥科丝等10位知名学者花了10多年进行学习研究的成果。作者描述总结了美国七所大学聚焦于深度学习和教育公平的师范生教育项目。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师范生调查、文献综述,该研究揭示了这7所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及学院体制上如何让未来教师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为师范生学习如何“为每一个孩子而教”而创造个性化的、探究式自主学习机会,学校本身也为师范生提供了示范式的深度学习教育体验。
美国社会和学校对七所大学培养的师范生的高度认可证明,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师教育项目的这七所大学培养出的未来教师具备了未来教育对教师的核心要求。这七所大学分别是阿尔维诺学院、纽约银行街教育学院、圣地亚哥高科技实习基地、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旧金山教学基地、圣三一大学、科罗拉多大学[1]。它们都实施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师教育项目,将专业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弥合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培养出具有理论素养和教学
实践能力的优秀未来教师。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课程论以及教学法知识。教学实践将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付诸实际教学情景中。专业课程内容和实践的融合构成教师教育深度学习的基础;学院践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师教育体制,为师范生提供示范式的深度学习教育体验。
这7所大学实施的教学实践具有传统教师教育专业不具备的突出特点[2]:符合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准教师招收和选择过程;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示范式的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论;将知识溶于实践;鼓励探究和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探究;支持教学反思的反馈机制;真实性评价;与伙伴学校合作的设计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
这7所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具有共享的五个维度,而这五个维度是基于过去整个世纪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融合21世纪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确立的。构成深度学习的教师教育项目的五个维度或支柱是[3]: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情景化学习;注重知识应用和转移的实践学习;依托实践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导向社会公正的平等学习。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实践型中国教师教育模式
1.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路径
基于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文献研究,结合中国的传统教育智慧,从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能力素养、技术素养、发展素养五方面提出师范生核心能力素养:道德素养:教师师德、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实践智慧;能力素养: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素养:国际素养、信息素养;发展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
深度学习视域下,针对师范生的教育现状及21世纪对未来教师的素养需求,界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发展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2.基于深度学习的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的主要维度
(1)师生、生生关系重构:学习共同体
基于深度学习的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既包涵师生学习共同体,也包涵师范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教师和学生形成协作性学习伙伴关系,教师教育者由“独白者”变为“协助者和导师”,学生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者。师范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师范生之间形成伙伴学习关系,围绕深度学习的任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向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并有共同愿景为总纲领、同伴互助为核心、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及导师支援为条件等基本特征”[4]。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将受益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教师在引导学生
学习、鼓励学生探究、提出有效反馈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师学习”;而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素养。
(2)教育实践全过程为教师教育的核心
师范生核心能力素养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能力素养、技术素养、发展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和反思。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的全程化,包涵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化、教育实习和见习、微课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日志、叙事研究等。这些实践措施将有效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实践型知识和教育实践智慧。“师范生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是在真实场域中、在优秀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框架,并在参与、对话与实践场域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融合与无缝对接,促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经验,懂得教什么和如何教”[5]。教育实践不仅弥合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鸿沟,也弥合了师范生和受教学生的鸿沟,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性格、背景的了解是教学的第一步。
(3)行动研究:发展师范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真实的实践教学,总是充斥着无数的变数和变化,新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具有行动研究的能力可以使得师范生探究和反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发展师范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智慧。师范生的行动研究常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包括课堂观察和田野观察的笔记;与孩子、家长以及其他教师的谈话)来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写作对问题进行反思;与同伴、教师和资深教师进行讨论[6]。行动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大都由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师范生研究、反思这些问题,就是在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四.结语
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所研究的以深度学习为本的美国教师教育项目,为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出了优秀的未来教师,提升了全美教师教育质量。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教育智慧构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用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探究式学习)来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用教育实践全过程来整合师范生专业学习,变革职前教师的学习方式,培育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及“终身发展智慧”。学习方式的变革让职前教师开始在知识学习上谋求继承创新和养成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上追求独立自主和创新性思维, 在沟通协作上学会有效交流和团队协作。发展师范生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培养出优质的教师,才会有优质的教育,让我们的准教师也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卓越教师的培养从师范生开始!
参考文献
[1][2][3]Linda Darling Hammond.2019.Preparing Teachers for Deeper Learning .Harvard Education PR:76,93,135.
[4]蒋盈,杨银.师范生学习共同体: 价值意蕴、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形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33-139.
[5]胡琴.全程化实践:卓越教师协同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3-46.
[6]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教学策略:评析与启示[J].教育教育研究,2011(5):71-75.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研究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生成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0SJA24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陈庆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教师教育;殷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师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