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1卷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3月 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赵艳波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重视心理效应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巧妙运用南风效应、期望效应、蝴蝶效应、权威效应、门槛效应和晕轮效 应等心理效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示范力、认同力和信服力。 关键词:心理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 厌倦、厌烦、厌恶心理。 心理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效应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 的应用比比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 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Ll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四有”社会主义新人。要想 导。”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剧烈变化的重要时期, 完成此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意讲究 也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方法和沟通手段,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 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认真、踏实地了解与研究心理 情暖人,犹如和煦的南风一般温暖教育对象,才能达 现象,在实践中自觉、灵活地利用和运用心理规律, 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 并巧妙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对于培 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 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有理性管理,“而没有感情 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 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要有感情,引起他的欲望, 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 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 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图从南 心”。-2 然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南风效应” 风效应、期望效应、蝴蝶效应、权威效应、门槛效应和 的运用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北风”肆虐,“南风” 晕轮效应六个方面来探讨心理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 欠缺。如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高在上、盛气 教育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以期为实现心理健康 凌人,视教育对象为“稻草人”,忽略其精神需求和 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些参考。 实际需要,一味地硬性灌输,甚至往往态度严肃、手 一、合理运用南风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段严厉、管理严格,这种如“北风”似的冷漠必然造 育的亲和力 成双方情感无法通畅交流,思想无法达到共鸣,教育 “南风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南风”泛滥,爱心 讲的是南北两风一决雌雄,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 成灾。如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刚性不足、温柔 脱掉的故事。北风首先粉墨登场,立刻寒风凛冽、冰 过度,在工作进程中一味迁就和忍让教育对象,这种 天雪地,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 无原则的“南风”暖的只是暂时,根本无法持久,“思 拂,顿时风和日丽、惠风和畅,行人觉得暖意融融,故 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是善良的人,但不应该是无原则 而解扣脱衣,最终南风旗开得胜,北风则威风扫地。 的老好人”。L3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南北风欲达同样目的,只因双方所采取的方法迥异, “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 结局也因此大相径庭。“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4 J。缺乏真情实意,方式粗 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 暴蛮横,往往会伤害教育对象的自尊;而混淆严爱界 和蔼可亲、温良恭谦,用真心、真爱、真情去温暖教育 限,过度滥用爱心,往往使教育对象变得无原则性。 对象,要避免疾言厉色、粗言恶语,使教育对象产生 只有合理运用“南风效应”,真切热爱教育对象,温 8 第31卷第1期 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2014年3月 暖其身、深入其心、感动其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亲和力,从而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其真正 者要培养教育对象的积极情感,实现双方情感相通、 心理相容、意向相合,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感染 人、鼓舞人和凝聚人的目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 喜欢并用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积极运用期望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只有对教育对象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和持 育的感染力 “期望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又叫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相传古代塞 久性的期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以理待人、以 情感人、以德服人,引导正方向、传递正能量,才能培 养教育对象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增强思 浦路斯国国王皮格马利翁对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 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美丽少女甚是爱慕,并幻想其变成活人。于是,他每 三、正确运用蝴蝶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天目不转睛地深情凝望,茶饭不思地日思夜想,他真 育的影响力 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 “蝴蝶效应”源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的一篇 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其喜结连理、鸳鸯双 论文《决定论的非周期流》。1979年,他在美国科学 飞。据此,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 促进会上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几下翅膀,有可 尔和雅各布森教授在某校进行了实验,他们谎称是 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 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 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 生名单,告诉老师这些是最具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嘱 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 托老师要暗中观察这些学生,8个月后,他们惊喜地 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领域。 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在成绩、品行、智力等各方面都有 “蝴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了极大的进步。由此看来,学生的发展与老师对其 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审时度势,增强工作的 关注度和期望值呈正比关系。“期望效应”给我们 预见性、前瞻性、超越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防微杜 的启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 渐、防患于未然,又要及时地抓住机遇,适度、适中、 作者既要关注、关心、关爱教育对象,又要期望、期 适时地教育教育对象,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待、期盼教育对象,不断地鼓励和赞赏他们,使其变 力。 得更自尊、更自信、更自强。 《礼记・经解》:“《易》日:‘君子慎始,差若毫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教 厘,谬以千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 育的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 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 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生命线,来不得半点松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 要实现此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教育对 群体,具有主体性、层次性和可塑性,不仅在思想上 象充满爱和期望,尊重、赞赏和鼓励他们,这是增强 受到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影响,而且在心理上承受着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前提。近几年,高校大学生 来自于学习、情感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这外在的 中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他们一方面性格开朗、 影响和内在的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性格容易冲动、 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另一方面自我意识 情绪时常激动、心理经常波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 强、情绪不稳定、协调能力差、依赖性严重。由此,他 话、一个随意的举动或者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都会 们在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又极力期望得 引起他们内心起伏不定,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到他人的认可、欣赏和赞美,倘若不加以积极地指导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的发生,就说明了有 和引导,很可能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针对此现 时一个微不足道的起因,在一定时期内外因素共同 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地贴近教育对 作用下,极有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终极结果。思 象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他们的心理需求, 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本指导思想是 制定合理的期望目标,以真实、真诚、真挚的情感,真 马列主义,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 心实意地感化、感动他们,使其心甘情愿接受思想政 等多方面教育,如果其中某一环节抓不好、抓不牢、 治教育,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期望 抓不全,都会出现大的纰漏,甚至会出现不信马列主 具有两面性,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义、动摇理想信念等根本性质的问题。因此,在加强 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正确地运用“蝴蝶效应”, 是一个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扩大其覆盖面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 9 第31卷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3月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善于观察和考察教育对象的行为,掌握他们的思想 动态,对于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他们所困惑的个人学习、情 感、生活问题进行积极地指导;另一方面要未雨绸 缪、防患未然,善于关注和捕捉教育工作的细节,把 握事情发展的趋向,对于细微处不忽视、不轻视,对 如果“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 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 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 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 们的威信。”_4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 为才有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树立起令人 折服的威信,就必须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自身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 功夫”:一方面要靠真理的力量,就是要认认真真、 扎扎实实、原原本本地学好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 会进步的趋势;另一方面要靠人格的力量,就是要言 于小问题要注意、要注重。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工作 者只有在工作进程中关注细节、重视关联、防微杜 渐,才能有效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才 能立足整体,控制全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力。 四、科学运用权威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行一致、知行统一、身体力行,身教和言教相结合,做 育的示范力 “权威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的一个 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学生讲课时,老师介绍了 一好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的传授者、引导者和宣传者。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去学习、 去探索、去提高,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尚的品 格塑造人、以无私的奉献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 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才 位从外校请来的教师,说他是著名的化学家。试 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 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有气味的化学物 能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 才能真正地树立威信、做好示范,受到教育对象的尊 敬、喜欢和爱戴,从而使教育对象 tk,悦诚服地接受教 育,实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质,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 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无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学生 会举手呢?这就是所谓的“权威效应”:指一个人如 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 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给我们的启 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既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我 五、主动运用门槛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认同力 “门槛效应”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 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 技术”的现场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 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等,又要慎微、慎言、 慎行,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唯我 独尊,从而做好榜样的力量。 班杜拉曾说:“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 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 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 多数居民拒绝,接受率不足20%;在第二个居民区, 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 字,这一个/J,/J,要求几乎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 的观察而获得的。” 榜样示范法作为思想政治教 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自觉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教育者的 以身示范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实效的必要条 件。一位有威望、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竞达55%。这说明: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 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 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就犹如 能够在无形中转变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 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 登门槛,要一级一级、一步步地登,这样才能更容易、 更顺利地达到最高处。“门槛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 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变得多样化,新 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 造性都大为增强,使其不愿囿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 缚,不愿全盘接受权威的指导意见,有求新、求变的 特征” 。他们对权威已不再是盲目迷信、盲目听 从,某种程度上,权威不再是示威,而是式微。这时, 1O 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分层次进行教育,又要坚持长 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持 之以恒,以实现“步步高、步步升、步步深”的目的。 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 第31卷第1期 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2014年3月 力就发展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 理。”-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 划的育人实践活动,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四有”新 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 斗。要想实现此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 基于当前的国情,结合教育对象的实情,不仅要把目 进,防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陈陈相因。 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 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 “一个教育者应当力求了解人,了解他实际上是什 么样,他的一切弱点和优点……”。L8 思想政治教育 标设定在一定的高度,指明前进方向,保证目标确立 的合理性、正确性、科学性,还要把目标制定在教育 对象的心理“最近发展区”内,使其“跳起够得着”。 毋庸置疑,一个明确清晰、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 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 是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能 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_9 不仅要 立足整体大局,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 象,还要注意个别现象,不能爱屋及乌、厚此薄彼、顾 此失彼,说好就全盘肯定或者说坏就全盘否定。在 斗目标可以起到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作用,而一个 模糊不清、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会使教育对象 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如果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 现实生活中,每个教育对象都是一个“立体人”,由 于他们成长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主观因素迥然不 同,其思想和行为受到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影 提出的目标过高、过大、过空,会使其失去信心,如果 过低、过小、过易,又会使其缺乏激励。因此,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 不同水平、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 的要求,在逐步实现小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 高、更远、更大的目标,这样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的阶梯式上升,才能终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标。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 响,因此就造成了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情 形,有的表现先进,有的表现落后,但先进和落后都 是相对的,绝不能认为好的就完美无缺、坏的就一无 是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晕轮效应”一 定要辩证:一方面要注意效应的遮掩性、表面性和弥 漫性,克服投射倾向、刻板印象和循环证实;另一方 面要加强效应的反思性、实践性和全面性,避免形而 上学、裹足不前、以偏概全。对于先进的教育对象, 要坚持强措施、高标准、严要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 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对于相对落后者, 要坚持原则性、灵活性、特殊性,加强“爱祖国、爱人 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教育。 将大小目标相结合,把长远目标划分为若干层次,根 据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去实现,才能调动教育对象的 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坚定教育对象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信任和信念,在产生成就 感、满足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认同,彻底打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 不要”的尴尬局面。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公正平等地对 六、辩证运用晕轮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信服力 “晕轮效应”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桑戴克,又叫“光环效应”、“月晕效应”,是指人们对 待每一个教育对象,对表现良好的教育对象无偏心、 无偏爱、无偏袒,对相对落后的教育对象不偏见、不 偏激、不偏离,才能克服“一边倒”的错误倾向,使得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学互进,落后的变 先进,先进的更先进,这样才能渗透到每一位教育对 象的内心,营造一个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自由、 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根据整体印象,然后再从这个 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爱德华・ 桑戴克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 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以偏概全。一个人如 既“形”合又“神”通的良好氛围,以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信服力。 结语:胡锦涛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 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 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 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 具有各种坏品质。“晕轮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客 观地看待教育对象,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避免以貌取人、以点代面、以管窥天;又要打破思维 定势,更新陈旧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 人。”【1叫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着形形色色、多种多 样的心理效应,但是它们具有普遍性、主客观性、统 一性等共同特征,深入了解和研究心理效应,有利于 [下转第54页]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巧妙运用。从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的角度来看,有的 第31卷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 2014牟3月 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 有贡献 。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拓展课内外一体化 培养舞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59—61. [2]张显云、李德平.创新教育理念培育创新人才[J].中国 成人教育,2008(5):24—25. [5]杜宇人.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 导报,2011(18):175. [6]王明杰.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中国人 才,2010(12):68—69. [7]孙泽文.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内涵、定位与转型路径寻 思[J].临沂大学学报,2013(5):6—10. [7]潘武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思 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74—76. [8]宋先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朱小蔓.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 2001(3):57—6O. [4]曹如军.高校教师社会限务能力:内涵与生成逻辑[J]. 江苏高教,2013(2):80—82. [责任编辑李开吉] [上接第11页] 学者将心理效应具体地划分为识人中的心理效应、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2]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胡适译.安徽: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9:173.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效应、自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和 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四个方面,并详细地将其对应的 多种心理效应进行了分类归纳o[11 我们知道,思想 [3]隋维娟.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南风效应”[J].思想政治工 作研究,2008(6):39—40. [4]卢梭.爱弥儿一论教育(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85—491. 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性活动,更是一种艺术 性活动,在工作进程中不应该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程 式化、刻板化、僵硬化,而应该立足时代发展,根据具 体情况去灵活地、生动地、创造地运用新的教育方式 和方法。新时期,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进程中,灵活而巧妙地运用某些心理效应,不 仅有助于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和谐关系,激发 [5]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 [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7. [7]司晓宏,张立昌.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233. 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而且有 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因材 施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科 学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当然,我们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心理效应的运用,并不是否定 高校在过去各个时期所积累的、且历经实践检验的 [8]乌申斯基名人名言系列[EB/OL].名人名言网站.ht— tp://www.5156edu.com/mr/html/z979ml71j314.htm1.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恩列 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6. [10]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 日报,2003—12—08(1). 十分宝贵的成功经验,而是试图立足于一个新的角 度,进一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新视野、拓 [11]范树成.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思想教育研究,2011(8):53—56. 宽新渠道,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 人、培育人和造就人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