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这一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从教材的前后关联来看,二氧化硫它是前面学习的氮族元素,卤族元素与金属元素的一个丰富和延续,那么二氧化硫有那些性质?教材的编排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排模式,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为本专题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作好了很好的铺垫,在构建硫及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敏感和直观,他们主要以直接经验的逻辑思维为主,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思维非常活跃,观察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他们对知识还不够完善,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由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熟悉,如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发兴趣,导入学习,因此在导入时我会以图片的形式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的心理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我会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自行观察归纳总结二氧化硫的相

1 / 12

关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说出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初步学会从实验现象推导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教材,PPT课件,粉笔,多媒体教室。

【教方学法】

1.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

2.互动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体会其对我

2 / 12

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归纳总结出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思路也是充分体现了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1)、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经历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教学思路】

以“以经在不同时间段所拍摄的同一塑雕像的两幅图片”为背景,“探

究二氧化硫性质”为主线,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 思考 教学意图 使学生感受化学 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3 / 12

同学们在初中呢我们 已经接触到二氧化 硫,那么我们知道二 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 呢,本节课我们将来 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硫 的相关性质,在进入 新课之前我请同学们 来观看两幅图片,他回答:二氧化硫 们是同一塑雕像在不 同时间段所拍摄的 (在PPT上给学生展 示)。第一幅拍摄于 1908年,第二幅拍摄 于1968年。 和决策能力。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4 / 12

提出问题:那么是什 么东西使这塑在短短 的60年时间里就变得 面目全非呢?(由于 在前一次课已经布置谈论 回答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 容)很好,看来同学 们都预习过了,那么 提到二氧化硫呢,我 再请同学们来思考两 个问题 板书:二氧化硫的化 学性质 思考 回答:可以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组织教学内容,运用问题设计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围绕“问题”凸显出来。 1、SO2溶于水呈酸性 还是碱性? 、2硫的常见化合价是 多少!在SO2分子中思考 回答 :+4价 S的化合价是多少? 由此推测,SO2是否 具有氧化性、还原 性? (学生回答后)好那 么硫的常见化合价有 —2价,0价+4价。 +6价,那么硫存在这 么多价态,它们之间思考 回答 会不会相互转化呢? 很好,它们之间可以 相互转化,同学们再 回答我,在二氧化硫 分钟中硫的化合价又观看视频 记录实验 为多少呢?很好回答现象 正确,那么二氧化硫 中硫的化合价为+4 5 / 12

价,处于一个中间价, 前面我们学习氧化还 原性时我给同学们归 纳了这么一句口诀 “高价氧化,低价还, 中间价态还氧兼”同 学们还记得吗?由此 推测二氧化硫它是具 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呢,或者是二者兼有呢? 那么同学们,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我 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接下来 我请同学们来观看一 段有关二氧化硫反应 的视频,答案就在稍 后揭晓。 思考,归纳:SO2的物理性质。 [过渡]这就是我们这 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好我们的视频就看到 6 / 12

这里,同学们在我们 阅读课本后呢,我们 来看看二氧化硫的物 理性质有哪些 【板书】 SO2的物理性质体现 归纳总结课本知识, 总结学习方法。 在哪些方面气体的物SO2的物理性质:无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色、有刺激性的有毒等方面去分析:(颜色、气体,密度比空气 状态、气味、毒性、大 ,易液化、易溶于密度、溶解性) 水。 培养观察能力, 激发[板书](1) SO2的 物理性质:无色、有 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 化、易溶于水。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它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同学们思考一下SO2溶 回忆刚看过的视频中学习 兴趣。 的实验现象,二氧化硫能使石蕊溶液变 红,说明二氧化硫与 7 / 12

于水仅仅是溶于水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吗?有没有发生化学 反应?发生化学反应 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探究结论]: SO2溶 刚才我们在看视频时发现当二氧化硫通入到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物质现酸性 那么同学们还有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这一实验现象呢? 2、二氧化硫除了能与水反应外,它还能和碱反应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同学们写出SO2与水、NaOH溶液、思考 SO2+H2O= H2SO3 SO2+2NaOH Na2SO3+ H2O SO2+NaOH NaHSO3 于水,实质上有部分 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亚硫 酸, 体现了酸性氧化 物的性学反应生成不 稳定的亚硫酸, 体现 了酸性氧化物的性 SO2 + H2S3O H2O 通过实验培养问题意识 =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方法和技能,实验能力。 8 / 12

Ba(OH)2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讨论评价、使学生对SO2的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学那么二氧化硫还有那 些性质呢? 2、讲述二氧化硫的氧2H2S+SO2=3S↓+习难度易于学生理化性: 2H2O 解、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 看到当二氧化硫通入 氢硫酸中有淡黄色沉 淀产生,在氢硫酸分 子中硫的化合价为-2 价处于最低价所显还写方程式; 原性,那么二氧化硫5SO2则表现氧化性,所以2KMnO4=K2SO4+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的二氧化硫具有氧化MnSO4+2H2SO4 性。 倾听 、思考 过程,享受科学 3、讲述二氧化硫的还观察现象]:品红溶液回顾旧知识,为后面原性: 褪色 探究二氧化硫的进一那么当二氧化硫通入[观察现象]:褪色了的步理解SO2是一种酸高锰酸钾溶液时容易品红溶液又恢复原来性氧化物漂白性打基褪色,在高锰酸钾分的颜色,气球鼓起,础。 子中锰是最高价,所试管冷却后溶液又褪 9 / 12

以具有氧化性,那么色,气球变瘪了 将学生带入“真实”在这里二氧化硫则表归纳总结;二氧化硫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现还原性。 有漂白性(不 是永久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是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更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的问题 检查学生对SO2化学性质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验、假说、推理等 ,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4、讲述二氧化硫的漂的 白性 【板书】:二氧化硫具 有漂白性 同学们我们刚看到了 当二氧化硫通入品红 溶液后,品红溶液褪 色,但是在加热后又 恢复原来的颜色,说 明二氧化硫的漂白的 作用不是永久的,这 一方法也可以用于鉴学生填写表格比较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别二氧化硫 SO2、HCLO、Na2O2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结]:二氧化硫有漂的漂白性 白性是由于和有色物 质(品红)结合,生 成无色物质,但该物 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小结]:二氧化硫能使 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品红等一些色素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10 / 12

而恢复到原来有色物白,但不能使酚酞、用,在培养学生科学质的颜色 石蕊漂白 探究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设问]:有漂白性的物 质还有哪些?与二氧 化硫的漂白有何区别?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去完成课后习题,预习课本P91到P93 【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物性

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易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化性: (一)1.酸性氧化物通性: ①SO2与水反应 ②SO2 与碱反应

③ SO2 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2.还原性

11 / 12

3.氧化性 4.漂白性

【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预习课本P91到P93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