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新版《教育心理学》押题试卷(二)

2016年新版《教育心理学》押题试卷(二)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题号分数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2.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 )阶段的表现。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刺激泛华 B. 刺激消退 C. 刺激分化 D.刺激强化

4.学生学习完“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潜在能力,它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语言能力 D.抽象思维能力6.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7.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9.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联合群体10.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问题的教师处于发展的( )阶段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一10二10三10四20五25六15七10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__________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__________。

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_三大领域。

4.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条件(也叫起始状态),一部分是____________。5.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___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6.________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并经道德实践的反复验证而形成。7._____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____。

三、判断题(共10分,每空1分)

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自学习时所不能完成的,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范围。( )

2.适应智力差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合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3.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或内部机制。( )

4.发现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接受学习则是消极被动的学习形式。( )5.高创造性必须有高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

6.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7.整理笔记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属于精加工策略。( )

8.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

10.我国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教育为主,以心理咨询为辅来实施。( )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学习

2.操作技能

3.品德

4.复述策略

5.心理健康

五、简答题(共25分,每题5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3.知识学习的含义及其作用

4.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5.如何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

六、论述题(共15分)

结合实际试述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等。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李老师的这种作法加以分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C 9.B 10.B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程序性 2.情境性 3.知识学习 情感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4.目标(目标状态) 5.功能固着 6.道德信念7.需要 8.心理辅导课程

三、判断题(共10分,每空1分)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5.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五、简答题(共25分,每题5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学习与教学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知识学习的含义及其作用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2)社会风气影响(3)同伴群体的影响(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4)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如何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3)进行“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教育”(4)教给学生调适心态的方法和技术

六、论述题(共15分)

结合实际试述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答案要点:

(1)消除心理障碍: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需要首先消除动机障碍、认知意义障碍、情绪障碍、习惯惰性障碍等几种心理障碍;:(2)抓住矫正的最佳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3)提供典型事例,树立良好榜样,使其明确是非观念;(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5)增强抵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6)因材施教,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

(7)利用不良品德矫正方法,如订立契约、代币法(表征性奖励)、强化暂停、过矫正等。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李老师能够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很可贵的,但是李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很大问题。

(1)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的范畴。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用于调节和控制学习过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2)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虽然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但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又有很大不同,经历陈述性阶段、练习转化阶段和元认知阶段。

(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应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各种具体的训练策略,不能照搬照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