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手记语言与思维共生: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是四年级上册三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这次区赛课第一个半天的课题。当时这个课题公布之后,好多老师就觉得这个课题像道法课或者健康教育课的课题,有点难上。可是当结果出来后,这节课获得了第一名,着实让人惊讶。所
以我很想知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亮点。事实证明,设计的确很出彩,值得学习。
上周三在谢家湾学校听过,今天在区教研又听了一次。之所以写执教是谢家湾学校团队,是因为环节一样,但是两次上课的老师不同,这是谢家湾学校的一贯风格:同一节课,团队中的每个老师都可以上。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执教:谢家湾学校团队
记录与思考:小彭老师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量控制表,在小组讨论时练习使用合适的音量。
2. 通过“写——听——辨——补”的方法,学会讨论时不重复、会补充。
3.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近视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形成爱眼护眼的意识。
板块一 视频导入,交流感受
1. 观看视频《好视力,好未来》
2. 交流: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这个视频一出来,立意瞬间就高了。近视,看起来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现在,但是从远了想,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未来,甚至一个国家。家国情怀,时事关心,这是谢家湾学校很多课都可以看到的,我猜想,这和希娅校长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板块二 调查视力情况,引出音量控制
1. 调查小组内同学视力的整体情况,完成学习单1
我们小组一共____人,视力正常_____人,近视_____人,总体情况______。(好、一般、差)
2. 交流汇报小组视力情况
3. 交流:刚才小组交流时怎么做到不影响他人?
(1)生交流
(2)出示五级音量控制表,请生演一演
(3)说明:黑板上贴有小组音量评比栏,音量控制好亮绿灯,音量控制不太好亮红灯,小组有音量控制员,注意用红绿灯提醒大家。
由近视的话题引向讨论时的礼仪,过渡非常自然。这几次上课的班本身小组合作就非常安静,所以老师顺势请学生分享经验:怎么做到不影响他人。控制音量设计的工具也不错,在黑板上和小组都有这个工具,每个小组设置了音量控制员。可能因为几次班级的音量控制比较好,所以这个工具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板块三 讨论近视原因,学会不重复
1. 出示班级视力统计表。看教材插图,交流原因。
2. 自己想一条近视原因,记下关键词。
3. 全体起立,请生分享近视原因,相同原因就坐下
师根据学生思考的原因相机分类:用眼习惯、遗传因素、用眼卫生、外力伤害、饮食结构、其他……
4. 小结:我们在讨论时要做到不重复,同时还要会补充。
近视虽然是话题,但也是这节课必须的教学内容,做到话题与能力并进。这个环节最大的亮点是全员参与。在交流近视原因时,全体起立,老师说清楚要求:如果与发言同学写的原因相似或相近,就请坐下。如此,交流的同学大声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形成说与听的双向交流主体,落实不重复的要求。在交流中,老师顺势评价原因的类型,为后续提建议提供思考的多元角度。
板块四 提建议,会补充,形成班级护眼公约
1. 抽生交流:怎么做到会补充呢?
2. 微课:讨论时如何做到会补充
写——听——辨——补
3. 小组讨论话题:爱眼护眼建议
将讨论出的建议写在磁贴上,贴在小黑板上。
4. 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后将磁贴贴在黑板相应的影响因素下,其他小组听到相同或相似建议需要取下小黑板上的磁贴。
5. 形成班级爱眼护眼公约,师生配合读。
6. 将护眼建议以更多的形式分享(小贴士、宣传海报……)
这节课最难的地方在于“会补充”,如何做到会补充呢?执教团队制作了一节微课,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写——听——辨——补”的方法学会补充,而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小组讨论预防近视的建议。在小组汇报环节,再次提到有重复的建议就取下,回扣板块三的要求,能力要求在叠加的同时又递进。当小组汇报的成果汇总到黑板上,就形成了本班的爱眼护眼公约,这个设计也是十分巧妙的。不过呢,有两点不足:近视原因多样,提出的建议也应该是多样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用眼习惯是最贴近自身实际的,所以两次上课都出现了建议全部堆积在“用眼习惯”部分。如果在小组讨论前巧妙地聚焦,是不是可以规避这个问题呢?另外,把护眼建议多形式分享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方式,设计很精彩,看得出是执教团队在收尾设计的亮点,但是两次课例都没有完成,说明这节课的容量还是有点大,如果直接融合进课后作业更符合学生学情。
板块五 布置作业,结课
口语交际需要形成的基本能力是倾听、应对、表达,这节课做到了,而且实现了话题与能力双线并进。在团队开发下位支架的同时还设计了对应的工具,工具的作用和使用都是比较明晰的。不得不说,对于赛课而言,一个优秀的团队非常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