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御作战贯彻体系破击思想探要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7期 (总第215期) 国防大学学报(战役研究) No.7 2007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General No.2 15 防御作战贯彻体系破击思想探要 口白帮喜 提要:聚焦防御体系的整体效能,破击敌进攻体系,是信息化条件下防御作战的基本指导 思想。如何聚焦分布在多维空间的各种防御力量,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防御能力,如何着 眼整体,破敌体系,是防御作战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战役研究防御作战体系破击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攻防对抗表现 系整体联动。依托高度互联的传感器网,准确、 及时地发现各个战场空间、各个作战方向出现的 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破击已成为信息化 战争制胜的基本机理和指导思想,也是打赢信息 威胁情况,并借助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威胁进 行综合评估,根据威胁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一时 间通报相关部队和作战平台,并迅速达成共享的 态势认知。交战网络将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处 于最佳位置、最佳状态和能够达成最佳效果的武 器平台和部队,进行有目的的机动和打击。 二、形成防御重点的关键是“变” 化战争的基本途径。着眼整体、破敌体系并不是 进攻作战的“专利”,防御作战也同样适用。本文 就此谈些看法。 一、构建防御体系的关键是“联” 防御一方要与进攻一方进行体系对抗,首要 的是防御一方自身要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这是破 敌进攻体系的基础。一是以军事网络技术为基 防御重点对于支撑防御体系的稳定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要抗击进攻一方的体系破击,防 御一方必须将防御重点始终选在敌人的主要进 攻方向上。而在信息化条件下,进攻一方往往在 快速立体机动中选择攻击重点,完成进攻部署, 实施全纵深、全领域、非线式并行攻击。因此,进 础构建一体化的战场信息网络。使用侦察卫星、 气象卫星、导弹预警卫星、航天侦察、红外遥感、 热成像、雷达探测、技术侦听、夜视等技术,构成 全方位的信息获取体系,使战场变得“透明”;使 用卫星、光纤、电缆、短波、超短波、微波接力、空 间激光等多种传输手段,以及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和异步转移模式等多种信息交换技术,构成多 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使战场信息网络 的整体联结成为可能。二是依托战场信息网络, 攻重点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防御一方 沿袭传统做法,预先确定防御重点、完成兵力部 署,就有可能被进攻之敌发现而避开、绕过,再改 用远程火力打击、信息攻击实施摧毁,从而使防 将信息防御力量、火力打击力量、兵力抗击力量 以及各种保障力量连为一体,形成网络化的防御 体系,增强抗节点打击的能力,以提高防御体系 的稳定性。三是借助战场信息共享,实现防御体 御重点失去作用。因此,要保持防御体系的稳 定,就要始终使防御重点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 敌难以找准防御重点而无法实施有效的体系破 击。应摆脱利用地形和待机之利的束缚,摆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静制敌”的传统做法,采取“少摆多屯”、“以变 相应地采取抗敌电子、火力打击,打击接近、展开 制变”的办法,即以少部分兵力兵器部署在敌可 能进攻的方向上,而掌握大部分的预备和机动力 量,在防御地域内实施广泛的机动,在作战中,依 据敌人的进攻方式和特点,实时在机动中聚集防 御能量,形成防御重点,寻找敌进攻弱点,并对其 之敌,抗击敌人攻击以及攻势歼击等,防御行动 也同样带有鲜明的顺序性。在信息化条件下,进 攻一方的行动样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强调依托信 息网络,融合各种打击力量,同时打击防御一方 的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目标。各种作战行动 实施攻击。 三、使用防御力量的关键是“信息力”和“火 力” 传统防御作战,突出的是兵力运用。通常依 托地形之利,将兵力区分为坚守力量、机动力量、 支援力量和保障力量,并将主要兵力配置在预先 选定的防御重点上。作战中,主要依靠兵力抗 击,大量地杀伤、消耗敌人,火力、信息力在防御 中只起支援和保障作用。诸军兵种间的协同也 主要围绕兵力的抗击展开,以兵力抗击的胜利为 胜利的标志。这种力量运用模式只适应于机械 化条件下的线式作战和接触作战。在信息化条 件下,进攻一方实施的是信息主导下的火力主体 战,追求信息力与火力的一体运用,与防御一方 进行远程、非接触、非线式作战。兵力突击主要 围绕火力突击和信息攻击展开,通常利用火力突 击和信息攻击的效果进行。当兵力在突击过程 中遇到“麻烦”,一般改用火力突击和信息攻击摧 毁目标。因此,以兵力抗击为主的防御作战样 式,不利于对付敌高强度、多维度、精确火力打 击,防御一方要与进攻一方进行体系对抗,必须 充分利用信息力和火力,以信息力和火力为核心 组织实施防御。即高度重视信息力和火力在防 御作战中的作用,围绕实施积极有效的信息攻 击、火力打击这个重点组织防御行动,谋划和运 用各种防御战法。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攻击和火 力打击破敌进攻体系,打破其进攻力量间的协 调,震撼进攻之敌的心理,改善防御态势,争取掌 控战场主动权,以增强防御的稳定性。 四、组织防御行动的关键是“并行” 传统进攻作战,由于部队机动、打击能力较 弱,只能采取先兵力集结、火力突击,后接敌展 开、冲击突破,再纵深歼敌的模式,作战具有鲜明 的顺序性。防御一方为了与进攻一方针锋相对, ・44・ 是时间上同步实施、空间上广域分布、级别上多 级融合、协同上整体联动,实现联合聚集进攻体 系的能量,对防御体系的节点目标实施精确释 放,使敌瘫痪,实现对敌的有效控制。因此,防御 一方必须融合各级防御力量,防、抗、袭、反并行 实施。首先,依托情报信息网,使整个防御体系实 时获取和共享战场信息。其次,依托指挥控制网, 实时处理战场信息,综合评估战场威胁,精确指 挥战场行动。再次,依托联合打击网、全维防护 网,聚集抗击、袭击和反击能量,协调一致地抗击 敌人;同时,应聚集己方所有防护力量,在抗、袭、 反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以保证防御体系的 稳定和正常运转。 五、运用防御手段的关键是“袭”和“反” 防护、抗击、袭扰、反击是达成防御目的的基 本手段。传统的防御作战,强调以守势行动为主, 依托阵地顽强抗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攻势行 动,大多是反应性行动,具有较大的被动性。为减 少损失,尽可能依托阵地或不远离阵地,这种思 想和方法历来受到推崇,也适应机械化时代防御 作战的需要。但在信息化条件下,攻防之间的体 系对抗更多地表现为信息力、火力的对抗,阵地 在防御中的阻止、消耗、分割作用明显降低。由于 敌立体侦察感知、情报信息处理和多维攻击能力 大大提高,传统的疏散、隐蔽、伪装等措施的防护 效果明显降低。面对敌全时空的信息攻击和远 程、非接触的火力打击,兵力抗击很难与敌直接 接触,抗击效能明显减弱。因此,被动地防护和抗 击,不仅难以凑效,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防御 作战的被动处境。在防御手段上,必须由以“抗” 为主向以“攻”为主转变,在防御地域内,广泛地 机动兵力、火力、信息力,在机动中谋求生存,在 机动中聚集兵力、火力和信息作战能力,达成兵 力、火力和信息力的集中,并着眼敌进攻弱点,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时实施袭扰和反击行动,打击敌关节点,破敌进 攻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内部运行的连续性。通 过形式多样的攻势行动制敌、歼敌,直接达成防 御目的。具体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在力量运用 上实行“少兵分散守点,重兵攻势歼敌”。二是增 强攻势行动的主动性。要从被动反应中跳出来, 立足于主动、积极地组织实施攻势行动。主要体 七、实施自身防护的关键是利用敌侦察“盲区” 在几乎“透明”的信息化战场上,仅仅采用传 统的防护措施将难以有效地保存兵力兵器。因 此,应着力利用敌侦察监视的“盲区”。一是创造 和利用技术性信息盲区。现代侦察设备都是针 对一定的目标研制的。例如,雷达就是将微弱的 目标信号放大几万倍甚至百万倍,从而实现对目 现在主动谋划、主动创机、主动应对、主动破击 等方面。三是把信息攻击、联合火力反击作为攻 势行动的优选手段。只要反击目标适合运用信 息攻击、火力反击,就应优先选用,以利于迅速 达成反击目的。即使是适合以兵力反击的目标, 也应组织强大的信息力与火力支援。 六、破敌进攻体系的关键是选择“弱点”和 “节点”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破坏、摧毁支撑敌进攻 体系稳定的关节点,可以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效果,大大削弱甚至剥夺敌进攻能力。一是瞄 准敌进攻体系的“弱点”。面对敌完整的进攻体 系,如果采取硬碰硬的体系对抗,就会陷入被动 的局面。因此,应努力寻找敌进攻体系的要害, 实施重点破击。从敌进攻体系的特点看,应着力 破坏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因为网络化的信息 系统是支撑敌进攻体系的物质基础,破坏它就 能从根本上削弱敌整体进攻能力,使敌指挥瘫 痪、协同失调、兵器失控,作战程序陷入混乱。二 是破击敌进攻体系的“节点”。根据麦特卡夫准 则:网络的能力与网络的节点数成平方比关系。 为了追求作战能力的最大化,战场网络必将纵 横交错。各作战平台通过网络联结成系统,各系 统通过网络联结成更大的系统,这样包含有诸 多系统的系统,最终形成一体化的进攻体系,系 统间布满了数以千万计的节点。如果围绕敌节 点施计用谋,可收到攻击一点、瘫痪一片的功 效,若攻击核心节点,则可能导致其整个体系断 开闭合回路,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动摇敌进攻决 心,剥夺敌进攻能力。 标的探测。在显著提高对弱信号检测灵敏度的 同时,却埋下了抗强信号干扰能力明显下降的隐 患。如果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就可有效地压制 雷达回波,使其淹没在干扰信号之中,使雷达荧 屏上无法识别出真实目标。因此,根据敌侦察设 备的技术类型和工作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干 扰,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获取信息的效果,缩小其 信息获取的区域,从而为防御一方保存自己创造 条件。二是诱发和利用配系性信息盲区。由于受 技术性能影响,侦察监视设备只能探测处于视场 角度、作用距离之内的目标。例如,地面雷达都 存在低空、波瓣和顶空盲区,配置位置不同,盲区 出现的位置也不同。通过大量设置假阵地、假指 挥所、假机场等,以综合的手段、足够的规模、连 续的行动、一致的信息,给敌人造成假象,诱敌调 整侦察监视器材的部署,使其配系因追踪多方向 的动态信源而被迫离散,或发生倾斜,偏离主要 作战方向和重要目标,在特定的区域创造出有利 于防御一方的“空隙”。三是抓住和利用过程性 信息盲区。目前,航天和航空侦察都存在有规律 的过程性信息盲区。由于受地球曲率影响,一般 侦察卫星在每个周期内只有少部分时间能“看” 到某一区域,其余大部分时间则无法观测,从而 可为防御方所利用。四是把握和利用环境性信 息盲区。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侦察监 视器材获取信息的精度和范围,巧妙地利用对方 的环境性信息盲区,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和把握 稍纵即逝的战机。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三队 责任编辑:于学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