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专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比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比喻来说明),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那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在现代教学中已远远不够。学生对于这种教法也已经厌倦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吸引学生眼球,还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比如學习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如果大量的影视资料不加运用那是非常可惜的。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视频短片与课文进行比较,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一,影片展现的故事情节是否与小说相吻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二,就某一具体情节,谈一谈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哪一种的表现效果更好?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比较,对小说的特点有了更准确地把握,而且对影视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也有所认识。
总之,个性化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作为新时期的中专语文教师,我
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学,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