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鹤 杨时昕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利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整形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观察皮肤反应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3~6个月,治疗组中3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97.5%;对照组中32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率80.0%,治疗组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增生性瘢痕; 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 瘢痕一直是影响人类心理、美观甚至功能的一大危害。瘢痕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组织,但通常指当皮肤受到较重的损伤后,在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病变组织。该组织不断演化,有的趋于萎缩,有的持续增生形成所谓的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e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1]。治疗瘢痕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治疗、机械加压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医用硅凝胶应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中医治疗等,但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利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Micro-Plasma)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对治疗区域瘢痕的色泽、质地、厚度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的观察进行评判:(1)满意:瘢痕扁平,不高于皮面,质地柔软,自觉症状消失(无瘙痒或疼痛感觉),颜色消退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2)不满意:瘢痕明显突出皮面,呈进行性生长,自觉症状无改善(明显瘙痒或疼痛感觉),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3]。 2 结果

治疗后对80例患者随访3~6个月,治疗组3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97.5%;对照组32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率80.0%,治疗组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讨论

瘢痕是皮肤在创伤后的愈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其病理特点主要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毛细血管异常增多,胶原等结缔组织基质的过渡沉积,而且互相影响[3]。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切除、加压、药物、放射、冷冻、硅凝胶、激光、中医中药及基因治疗等。根据瘢痕的病理特点,Liew等[4]认为585脉冲染料激光对病理性瘢痕尤其是瘢痕疙瘩的疗效肯定,它攻击瘢痕组织内的血管,但在治疗后会出现色素沉着。而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利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富含的氧合血红蛋白对这一波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的原理,作用于血管使血管凝固,封闭瘢痕内的微血管,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大量的血管被封闭,导致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血管闭塞[5],血流量减少从而不能给组织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成纤维细胞就可能会启动其他的途径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瘢痕组织增生,从而抑制瘢痕生长并使其颜色变浅、变淡。另一种治疗机制就是通过长脉冲(0.1~300 msec,可调)。热弛豫时间的概念是显微靶目标显著地冷却(温度降低一半时)所需的时间。血管热损伤时间即激光能量被含氧血红蛋白吸收传递至血管壁临界区域的时间,这一时间比组织热弛豫时间要长的多,必须等于或长于这个时间才可使热能传达至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这成为长脉冲激光治疗血管性皮损的理论基础。长脉冲激光可使血管持续升温,而让表皮充分散热;皮肤表皮黑色素对光的吸收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对于皮肤较暗的人群,长脉冲激光可避免损伤表皮、产生色素沉着或脱失。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micro-plasma)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新手段。其原理是激发出的单极射频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激发为微等离子体,在皮肤表面形成多个微孔[6-8]。等离子体是某些气体的核外电子被剥夺后产生的离子化气体物质,离子束是由单极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等激发为微等离子态,再利用Pixel RF技术作用于皮肤,最终产生离子束,离子束结合了微等离子的剥脱作用和离子单极的热作用,微等离子体射频的核心技术即独特的双段式热效应[6]。 微等离子一方面剥脱瘢痕的表面异常皮肤,激活皮肤的创伤修复机制,由周围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通过增殖、迁移及分化从而修复损伤处的表皮,使病变处接近正常皮肤;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刺激瘢痕内胶原的新生和组织的重塑进行治疗。离子单极产生的热效应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生成新的胶原纤维和基质,还可使瘢痕组织中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重新排列,达到组织重塑的效果。

本组试验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利用plasma的剥脱效应和热效应刺激增生性瘢痕内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并通过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抑制瘢痕内血管的生长。剥脱效应可以在瘢痕表面形成点状痂皮,剥脱异常的皮肤,热效应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重塑,并有研究表明微等离子体技术相对副作用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改善了传统激光易发生色素沉着的缺点,但也有研究表面反复的剥脱增加了如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风险[9-11]。目前对于plasma治疗增生性瘢痕而引起色素沉着的研究较少,因此在治疗中为避免色素沉着,操作医师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及患者皮肤反应决定治疗次数、治疗次数适度。剥脱深度不仅影响疗效,更重要的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试验中对疗效满意的患者,每次治疗时剥脱治疗区域的表皮,达到真皮浅层即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Plasma联合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改善了厚度、色泽、质地、自觉症状,使其接近正常皮肤,疗效肯定,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是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文阁,李素娟.瘢痕预防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5.

[2]魏宁,富秋涛,赵小忠,等.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成熟瘢痕50例临床观察[J].激光生物学报,2012,21(5):475-478.

[3]姜笃银,付小兵,陈伟,等.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过表达与瘢痕疙瘩侵袭性生长[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2):128-131.

[4] Liew S H,Murison M,Dickson W A.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deep dermal burn scar to prevent hypertrophic scarring using the pulsed dye laser:a preliminary study[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02,49(5):472-475.

[5]郭丹凤,周兴亮,韩继芹,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充血性瘢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4,12(3):258-260.

[6] Halachmi S,Orenstein A,Meneghel T,et al.A novel fractional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cars and rhytids: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2010,12(5):208-212.

[7] Gonzalez M J,Sturgill W H,Ross E V,et al.Treatment of acne scars using the plasma skin regeneration (PSR) system[J].Lasers Surg Med,2008,40(2):124-127.

[8] Elsaie M L,Kammer J N.Evaluation of plasma skin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for cutaneous remodeling[J].J Cosmet Dermatol,2008,7(4):309-311.

[9]武晓莉,高振,刘科,等.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痤疮瘢痕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7):2604-2606.

[10]程巍,樊昕.一种新型点阵微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疤痕和皱纹的初步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4(3):191-192.

[11] Trelles M A.Laser ablative resurfacing for photorejuvenation based on more than a decade's experience and 1200 patients:personal observations[J].J Cosmet Dermatol,2003,2(1):2-13. (收稿日期:2014-01-23) (本文编辑:欧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