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2第二节 守护你的美丽

3.2第二节 守护你的美丽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二节 守护你的美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肩负湟水河的保护责任。 能力目标:掌握河水污染的来源,河水综合治理的知识储备。 知识目标:造成湟水河污染的原因,治理湟水河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

湟水河污染来源、改善湟水河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改善湟水河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流沿线生态破坏加剧,沿湟城镇及工业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人湟水河,湟水河作为唯一受纳水体,水资源利用率超过60%,而污染物的排放量远大于河流环境容量,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曾经清澈的湟水河变得浑浊起来。 南川河不仅对湟水河的水源补给和流域内的农田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西宁地下水的补给和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条承载了多少代人美好记忆的河流,曾经被泥沙污染,大量垃圾侵蚀浑浊的河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1

据老“北川人\"说,20世纪60年代北川河里有很多小鱼,那时他们吃的、用的都是北川河的水 而一度,北川河的水用来浇地都怕毒坏蔬菜,水质监测部门监测表明,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等物质的农灌水污染了北川河. 一、湟水河污染来源 (一)生态破坏

湟水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高,气候寒冷,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降水(70%~90%)集中在6~9月,暴雨强度大;黄土覆盖率高,土质较疏松:植被生长慢,森林资源少;崩蹦、滑坡、泥石流频繁,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极端脆弱。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流域内过度垦殖,超载放牧,破坏植被现象严重,使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产重,生态压力加大,人为因素是湟水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过度垦殖形成越穷水土越流失,水土越流失越县的恶性循环,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很难恢复和重建,这直接致便温水河泥沙含量增加,加剧流域内的旱涝灾害,影响到湟水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二)河道采砂

在进行砂石资源开采综合整治前,我市一些非法采(洗)砂石厂生产设

备简陋,露天作业,无污染治理设施,紧邻河渠而建,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扬尘和污水直接排放到外环境,破坏水体功能,造成河渠下游水质浑浊。 知识拓展

河道采砂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河水具有下切侵蚀作用、搬运作用,过度开采泥沙会使河道加深,堤切坡度、水流速度、方向都会跟随改变,从而加剧了水流对河底、两岸的侵蚀和泥沙的搬运,流水侵蚀两岸泥土,在一定意义上长期过度采砂,其实就是利用水流变

相从两岸土地资源中掠夺沙土,表现为损毁农田,其最终将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

由于非法、过度采砂,原本平坦的河道将河道采砂会出现大量深坑,水流经过时易形成漩涡,影响行洪的速度。 特别是在河道险段和近岸采砂,更易形成河势不稳、冲

河道采砂

2

淤失衡、岸坡变陡、崩岸塌坡等现象。 若挖掘点在河堤附近,则安全隐患更大,洪水来临时有可能引起决堤。

河道两岸覆盖的植被对两岸起着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过度采砂对水流的影响势必会使河水对两岸的冲刷加剧,堤坝表层的植被和表土必然受到破坏,而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层,又会使水土以更快的速度被侵蚀,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工农业污水

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

河道白色污染物 河道上的垃圾

农业污水主要是含有农药、化肥等物质的农灌水直接排入河中。工业方面,湟水河沿途有许多重工业企业。以前,这些工业企业将废水直接排入湟水河,造成湟水河严重污染

(四)生活废水

随着沿湟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西宁市生活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而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对水污染方面法制意识

3

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较普遍。曾经一度,部分河道两岸居民生活废水无处排放,直接湟水河上的垃圾倒人河中,甚至把垃圾倾倒至湟水河,严重影响流域内的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治理湟水河污染,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西宁市从北川河、南川河、西川河的综合治理上下功夫,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岸景绿化建设、水污染防治等措施,联动推进“清水人城”工程,使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改善湟水河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源头治理,减少入河泥沙量

湟水河流域采取生物措施、农耕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上治、中挡、下排”,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重点实施了火烧沟流域、湟中西纳川流域、大通黑林河流域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综合治理,改变了小区域的小气候,增加了土壤湿度,提高了小区域坡面植物自然修复能力,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68万吨,有效改善了下游河道的水体浑浊现象。

(二)关停关闭非法采砂场

2011年,一场砂石资源开采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我市打响,通过整治,目前湟水河(西宁段)及其一级支流河道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200余家非法采洗砂石厂停止生产。 近几年,我市严格执行《西宁市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西宁市砂石资源开采综合整治方案》,实行重点区县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联合督查组巡查力度,严防复采和偷采洗砂行为。

(三)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十二五”期间,西宁市先后实施了西宁特钢、黄河鑫业、云天 化、青海宜化等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循环回用等14个水污染治 理项目,还对全市16家重点工业企业下达了废水深度治理、提标改造 限期治理任务,总投资达1.2637亿元。(青海新闻网) 4 为加强工业企业废水的深度治理,我省强化源头控制,不断加强流域内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污染控制和深度处理,集中实施了一批重点企业废水治理技改工程。同时,全面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标准,加大对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力度。

(四)建污水处理厂

为达到湟水河污染物的“全处理”,筑起污水处理的“城池”,我省在沿湟流域建设污水处理厂。经过多年建设,我市现有六个污水处理厂,科学合理、分区域分片布局。它们分别是西宁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污

第六污水处理厂

水处理厂及城南污水处理厂。六大污水处理厂设计总处理量为31万立方米/日,目前,正在建设第六污水厂,建成后处理总规模将达到41万立方米/日,使污水收集率大幅提升。第六污水处理厂估算总投资达6.78亿元,位于城东区峡口收费站、八一路南侧,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约105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计划和我市已建成的高2米,宽2.5米,总长为16.2干米的排水箱连接,日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可进一步完善我市污水处第六污水处理厂理厂总体布局,大幅提升污水的收集率,满足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水排放需求。(西宁市人民政府网)

(五)加强水生态治理,提升河道景观 2016年我市启动西宁市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溴水河 “三河六岸”为轴心,重点实施丁湟水河城

西川河生态治理

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南川河防洪及流域治理项目等一批水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5

2016年4月,西宁市湟水河城区主河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从海湖桥以西分水口665米至共和路桥,河道总长约7.6千米。这项工程通过在海湖桥上游100米处重建分水闸,重建14级蓄水建筑物及续建2.8千米泄洪

北川河生态治理

排沙槽,新建中水管道等工作恢复湟水河原有水利功能,改善河道环境现状。 这项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河段泥沙淤积、水面过小、橡胶坝不能发挥蓄水作用、水质浑浊等问题,保障流域水生态健康。(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西川河继续深化综合治理规划,上游至多巴新城双寨路、下游至西川新城湟水路,全线河道长11.4千米,拟优化水系网络格局,建立河道生态复育系统,营造多样丰富的滨水空间和活力岸线,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概算总投资约75亿元。规划范围东至东山根,南至天峻路、九家湾村与魏家庄村交界,西至227国道,北至康家桥。项目将把区域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城市格局。 西宁市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计划解决南川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入河泥沙,通过截污纳管、植被修复、人工湿地等措施,减少入河污染物,增加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疏浚整治河道,重塑河道生态系统。建设南

南川河生态治理

川河绿色生态廊道,实现清水入城。

(六)贯彻河长制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全面推行河卡制相协调,2016年11月28日,中央办公室、

6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6月27日,“河长制”首次写人《水污染防治法》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河长制由应急之策上升到国家意志。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河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 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河长公示制度”,各地在河道边醒目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写明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管治保目标任务、举报电话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以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

为实现河库管护全监测、全监控、全监管、全覆盖、无盲点,使西宁市最终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西宁市将全市3座大中型水库、18处万亩灌区、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处重要湿地共计26处涉水区域一并纳人河长制管理范围,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河库沟渠全覆盖的河长制工作网络。确保既能保护好河流主动脉,也能保护好“毛细血管”,实现水系治理全覆盖。 延伸阅读

这一刻值得西宁人铭记-2016.5.30《西宁晚报)

前所未有、令人惊叹的巨大变化将发生在湟水河畔! 变化一:“双胞胎”河道诞生

那上千年来始终沿着一条河道(湟水河、北川河)奔涌的河流在今天改变了其原有轨迹,变成“双胞胎”河道。湟水河城区段水利功能提升改造工程将实施分水工程,即在海湖桥

西川河改造工程

7

(第二自来水厂)附近实施分水工程,将原本的一条河道分为一主一副两个河道,主河道为景观河道,副河道为泄洪河道。非汛西川河改造工程期,尽量将浑水分向泄洪河道,有利于主河道内的浑水沉淀,为市民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汛期,根据上游来水量进行调度,主河道与泄洪河道联合泄洪,安全度汛。

2014年8月北川河改变了其原有轨迹,改走外河。 在河水全部改走外 河之后,施工单位将对内河(即老河道)进行全面施工。待工程全面完成后,北川河水将分成两部分,分别从内河道和外河道流淌,在天峻 桥附近,两河并轨,仍然以一条河形态注入湟水河。

变化二:面积最大湿地公园 呼之欲出 项目总概算达75亿元的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将被打造成为西宁市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从康家桥头起步,顺着北川河向下游走,到第六个湖的尾部,全长近6千米,单程游览一趟需要两三个小时,绕公园一圈,就需要五六个小时。 建成后,人们徜徉在这个湿地公园内,树林郁郁葱葱。 它会是西宁人的又一处天然“氧吧”。

变化三:湟水河改变黄皮肤脱胎换骨

西川河改造工程 北川河改造工程

北川河改造工程

湟水河城区段水利功能提升改造工程在将湟水河河水分成两部分后,施工单位还将为主河道(景观河道)注入清水。这个清水主要来源于西宁市再生水厂,把处理好的中水注入,实现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此次我市还将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末级液压升降坝,在主河道上,利用坝变体打造出多个小瀑布,为湟水河增添新景观。 同时,建设连续

8

性的景观水面,可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无论在枯水季和丰水李都将能保持水面的平稳

变化四:一条条城市漫道沿河展开

西宁乃至西北地区首条城市漫道已在湟水河畔建成,并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今天,沿着湟水河畔、在树林之中散步或骑自行车,这样惬意的慢生活在我市已经成为现实。 在后期的规划中,这条绿道将不断拓宽和延伸,与即将启动建设的全市慢

海湖新区西川河畔

行交通系统贯通,形成环状城市慢行交通大网络。 目前,在北川河畔一条漫道庭院也正在打造之中,值得期待。

实践活动:

1.分组调查北川河、南川河、西川河沿岸工厂排污状况,并分析工业污染 物污染河流后对生产生活的危害。

2.组织一次水资源保护倡议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树 立环保意识。 向污染企业提出建议,呼吁全社会来关心环保。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