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24T05:44:41.843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 作者: 路红春
[导读] 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意在提升施工水平,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路红春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610213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意在提升施工水平,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前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增加,但是安全事故的数量也在日益上升,不仅影响着建筑的进度和质量,而且也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剖析,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1工程概况分析
本文以某市某大学的教学楼工程为例,该教学工程的功能较多,而且结构也较为复杂,总建筑面积约为48157㎡,整个工程的框架有6层,由于设置了篮球馆、游泳馆以及报告厅等,在该部分使用的是组合箱网梁楼施工技术,箱体的总高度约有1.7m,宽度约为1.2m。该项目中较为危险的部分在于需要在网梁楼盖开展高支模施工,整个项目的跨度为33m,厚度约为1.7m,总搭设高度为24m,项目组合箱的截面尺寸为500mm*1700mm。另外,项目的网梁楼盖采用的是满堂脚手架的设计方式,其中塔底立杆的间距约为800mm*800mm,步距为1.5m,面板的整体厚度约为15mm,塔底的杆件运用的是双扣件的连接方式。虽然施工方已经在设计方案中列出了需要做好材料以及从相关参数的选择工作,还运用品茗软件展开了设计,并且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增加了构造,确保架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于2014年还是发生了主梁裂缝的安全生产事故,该项目的网架楼盖发生变形,造成主梁的支撑力承受较大的压力,致使其发生下沉、裂缝,未造成人员伤亡。 2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1按照搭设方案施工
在分析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时发现,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施工。例如,24米高的架体没有按照管理规定,每间隔8米安装一个连续的剪刀撑,并且部分水平杆还处于缺失的状态,致使步距过大,整个架体的构造无法满足相关标准,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方案出具后,必须要责令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展开施工。
首先,明确好扫地杆对于高支模承载力造成的影响,以本文中的工程为例,该工程的总高度为24m,立杆的间距约为0.8m*0.8m,长度为16m,步距约为0.8m,由于水平杆的长度a取值在0.2m,而高度的取值范围在0.1m到1.5m之间,在分析扫地杆设置和承载力数值发现,当扫地杆距离地面为0.2m时,其承受的最大力为27.7kN,而当其与地面距离小于0.2m时,承载力也就越小,由此可以看出扫地杆并非距离地面越近,承载力越大,因此,必须要设置好扫地杆距地面的距离,才能增加架体的承载力[1]。
其次,需要确定好步距的设置,近年来步距设置较为复杂,再加上成本较高,因此,大部分施工人员对于该项工作较为排斥,这也是建筑企业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来说,步距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承载力也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对于立杆而言,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务必要根据工程的设计状况,确定好步距。
最后,计算好水平剪刀撑、a值以及立杆间距对于高支模带来的影响,例如,对于立杆间距而言,其对于支撑体系的敏感度不高,梁间距增加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趋于稳定。总之,立杆间距不断上升,其稳定性就会降低,可以将立杆以及立杆之间,利用水平杆连接起来,通过增加密度,提升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2.2按照浇筑路线施工
除了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搭设方案施工外,在浇筑过程中,没有根据浇筑路线施工,也是影响建筑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施工人员一旦没有按照设计路线施工,就会导致建筑的荷载过大,容易令高支模架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该方案进行施工。通常来说,高支模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就是非对称浇筑,即先浇筑第一段的混凝土,然后再按照顺序浇筑;第二种为对称浇筑,即从两边向中间浇筑。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往往会由于混凝土浇筑量以及时间增加,架体会发生改变,一旦变化超出了架体可以承载的最大限值,就可能会引发架体的坍塌事故。
因此,可以运用ABAQUS软件来构建模型,通过模拟不同浇筑阶段,或者是不同的浇筑方法,从而计算出模板支架的整体受力情况,逐渐探索较为合理的施工模式。例如,在本工程中,模板的厚度为300mm,搭设的高度约为24mm,截面的长度为16.0*16.0m,纵杆向立杆的间距约为0.8m,步距约为1.5m,其中顶端a值取0.2m,扫地杆的高度取值为0.2m,1#梁截面尺寸为1.2*1.6m,2#梁截面尺寸为
0.5*1.0m,3#梁截面尺寸为0.3*0.6m,钢管的尺寸为48*3.0mm。然后就可以利用ABAQUS软件来构建模型,梁单元的选择基于以下假设,即结构变形,务必要按照沿梁的长度来确定位置函数,可以先建立该项目梁的尺寸以及形状,然后再计算加载方式,利用从中间到两端的模式,对其进行对称加载,最后分析模拟数据,验证计算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保证顶板底角、建筑梁底的立杆模拟值与实验值更加贴切[2]。
2.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检查工作
在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后发现,施工管理人员检查以及交底工作不到位,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且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缺乏对架体沉降以及位移展开监测,从而未能及时采取应急管理措施,这也是威胁施工安全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首先,必须要加强程序监督,建设单位、监理部门以及安监单位,必须要严格检查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审核附着式搭设方案,并且在搭设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验收,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要立即制定解决措施。例如,在整体提升脚手架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务必要先开展自检,同时由监理部门、施工单位以及安监单位成立验收小组,共同出具验收意见,并进行签字验收,与此同时在每次升降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安全装置展开全面检查,只有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展施工。
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员务必要做好施工监管工作,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以及监测等方面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必须要提升其施工水平以及专业素质,而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就应做好安全意识的培训工作,提升其思想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进一步细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内容,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必须要令其持证上岗。
最后,务必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审核施工方案,实现对文件审批、发放以及更改等工作的全程控制,另外,还需要制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办法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保证施工安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施工机具的管理工作,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施工设备,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杜绝设备“带病”作业,避免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总而言之,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注重对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令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加快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加高效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杜绝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淑娟.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2):239-240. [2]赵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J].城市建筑,2020,17(23):195-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