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忆语体文学的诗性风格研究

忆语体文学的诗性风格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忆语体文学的诗性风格研究

[摘要]忆语体文学是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出现的一类以“忆语”或相似表达为名,记录文人个人家庭婚恋生活为主的中长篇自传文言笔记体文学,其外部形式不遵传统传记章法规范,内部情节缺乏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性,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无论从情感内涵还是艺术风格上考察忆语体文学,都可以发现其中鲜明的文人气质,这对于研究此期文人心灵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忆语体文学;结构形式;艺术表现 一、忆语体文学的内涵 二、忆语体文学结构方式

1.外部形式不遵传统传记章法规范。 2.内部情节缺乏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性。 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这种不拘一格的行文方式是与自由抒写情性的特征相伴相生,原有的一切作文教条便不能对文人形成束缚,文人们不专意地去考虑选材、结构、语言等等形式的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自由任性地去写,去创作。这样一来,文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美的直觉把握,便在无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左右着文人对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创造,左右着文人对艺术美的把握和追求,并把这些选择和创造、把握和追求,一点一滴地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提炼主题、结篇布局、取舍材料、遣词用语等具体的创作之中,从而使闲书的行文灵动而流畅,语言自然而质朴,结构散放而灵活,达到了一种无拘无束、不拘格套的艺术境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是晚

明公安派的创作观念。其代表人物袁氏三兄弟在个性主义思潮中心人物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下,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如“性灵”一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忆语体文学显然是这一性灵思潮的产物。

三、忆语体文学写意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1.节制的情感表达。

(1)直抒胸臆。作为一种抒情色彩浓烈的文学样式,忆语作品中有大量直抒胸臆的语句,出现在全文总括处或每则片断末的抒情感发中。它们多与叙事配合,自然顺接,点到为止,来得节制、自然、质朴。(2)诗歌承担的抒情功能。诗歌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传达尽量多的情感内涵,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诗意,这是散文笔致较难达到的效果。忆语用诗,重在精练,这与其片断单则的体制有关。忆语以“则”为单位串起行文,每则片断内部描述一段生活场景,容量较小,无法承担额外诗句的铺排,大量诗句的引用可能破坏它短小精悍的特色,因此忆语诗句总是取其精华,用在最能体现诗性价值的地方。

2.描写的意境化。 3.叙述的空白意蕴。 4.和谐美的女性形象。

诗要展开审美想象,必须进行高度概括,这种概括性使不同人的情感差异进入一种共同的情境,因而在诗中最高境界是内心与外界、内心与内心高度统一的“意境”。忆语体文学作为一种诗化的文本,同样强调高度统一的“意境”,表现在其中的女主人公身上,便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因

为任何一个形象胚胎都产生于生活特征与情感特征的化合。在诗中更突出的是对生活的普遍概括性和情感的统一性。普遍性和统一性使诗的形式有一种求同的功能,不管在生活中有多么大的差异,一旦进入抒情诗,这些差异就被概括、缩短了,乃至消灭了。忆语女性是一群诗化的人物,她们的性格往往恒定不变,一出场就带着美德与诗性气质进入读者视野,并在以后漫长的时日里,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的展现,不断巩固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如忆语作品写到身为贤妻的女子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到她们如何为病患的家人忧心难寝,并耐心地照顾他们,或如何辛苦地操持家务、料理家事。类似这样的细节场景一再复现,但每一次展示。都只是人物善良天性的平面铺展。

四、忆语体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忆语体文学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它开创了一条自叙传的新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一直不甚独立发达的自传文学,在清代却呈现了某种创新局面,形成了以忆语体自传文学为主的创作小高潮。在体制、传主、主旨、视点、美学等方面皆有创新,并为现代传记文学史上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传热的出现,提供了中国传记文化范本。的确,忆语体文学虽未能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但无论对人性、个性、妇女问题、反传统价值的认识或是在语言、文学形式的拓展上,都表现出前瞻的勇气,预示了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性的张扬、对封建旧意识的否定,带来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个性的一次大解放,一向被冷落的自传,便成了人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最方便有效的形式。自古以来对自己私生活讳莫如深的中国文坛,此时大兴自传之风,一大批以标举表现自我、张扬自我为上的自传作品争相涌现。此期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小说接续了忆语体开创的自传新路,以更为真诚开放的面目表达了新型知识分子对自我的认识。忆语体文学可谓新时期自传文学的先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