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hypertension plus diabetes
李祯莹(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120)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3-0041-02 证型:BDG中图分类号: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以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于我社【摘 要】区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就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从该时间段中抽取血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58例,其中29例患者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余下29例患者结合中药治疗(结合组)。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症状积分、24h尿清蛋白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血压水平指标对比中,结合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以及舒张压(Dia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水平指标对比中,结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Glucose,GLU)水平以及餐后 2 h 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水平降低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24h尿清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结合组患者的降低程度大,P<0.05。结论:在患有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中使用西药与中药结合的方案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均较高,不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血压与症状积分。
降低血压;症状积分;中药与西药;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关键词】
Objective:To analyze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hypertension plus diabetes. Methods: 58 patients were 【Abstract】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 as the control group. 2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CM medicine more. as the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SBP and DBP leve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P<0.05. GLU and 2h PBG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so higher, P<0.05. The level of 24 hours urinary albumin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hypertension plus diabetes was more better.
Decreasing blood pressure; Symptom score; TCM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ypertension with diabetes【Keyword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23.015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我国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涨的状态。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引发高血压病的概率明显较高,在40%~55%之间[1]。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均属于慢性病症,需要通过较长周期的非药物控制及药物治疗,血压及血糖才能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对于该类患者,应有效控制血压、血糖,以防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现如今对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2]。本文特以到我社区就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血压、血糖控制不满意为参照主体,其中抽取的29例患者仅仅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余下的29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条件下结合中草药治疗。主要分析在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以及意义。详细分析步骤见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次探讨的对象均属于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到社区规律就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从该时间段中抽取血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58例,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7.6~77.7岁,平均年龄(53.4±4.1)岁。患糖尿病病程1.5~14年,平均病程(7.3±0.5)年;患高血压病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8±1.2)年。结合组
年龄38.3~78.4岁,平均年龄(54.1±3.9)岁。患糖尿病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7.5±0.7)年;患高血压病病程1.5~17年,平均病程(8.1±1.4)年。上述所有病例经过相关的检查、病理对比后均确认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皆被中医辨证诊断为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证型。本次参与研究项目的患者均知道研究意义,58例患者均在家人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项目中。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年龄大小、患病周期)等进行相关比较后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对照组29例患者进行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等健康教育,仅规律使用西药控制血压、血糖。分别给予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2.5~5 mg/d、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片1~2 mg/d,双胍类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0.25~0.5 g/d。观察周期为2个月
[3]
。
结合组29例患者在上述非药物治疗指导及西药治疗的条件下,同时结合中药治疗。中药的配方如下:太子参30 g、天花粉15 g、菊花12 g、葛根12 g、枸杞子10 g、夏枯草10 g、鬼箭羽10 g、丹参30 g,将上述中药混合后与水煎制,待药液剂量为200 mL即可服用。一日1剂,分早、晚两次次服用[4]。观察周期同样为2个月。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ol.(11) No.23-42-1.3观察指标与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2个月前后血糖、血压水平的变化。血糖水平主要以GLU水平以及2h PBG水平评价,以患者实际的检测数据为依据[5]
。血压水平以患者的SBP水平以及DBP水平评价,同样以患者实际的检测数据为依据。症状积分、24h尿清蛋白水平均以患者实际的记录为依据,取其平均值评价。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讨的血糖、血压水平的变化以及症状积分等数据经采用同一的软件SPSS 2.0进行总结与分析处理,以P值的大小评估数据见是否存在对比性。当P<0.05时,表明结合组与对照组患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结合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分析
在血糖水平指标对比中,结合组患者的为2h PBG水平为9.08±1.33)mmol/L、GLU水平为(7.52±0.76)mmol/L,该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分析()组别例数2h PBG(mmol/L)GLU(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结合组2913.66±1.119.08±1.3310.41±0.797.52±0.76对照组29
13.57±1.0911.41±1.53
10.39±0.779.16±0.98t值2.8639.4212.9178.692P值
0.0721
0.0477
0.0768
0.0494
2.2结合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分析
经过2个月治疗的结合组患者SBP水平为(122.94±8.44)mm Hg以及DBP水平为(74.94±8.47)mm Hg,该组患者血压水平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分析()组别例数SBP水平(mm Hg)DBP水平(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结合组29150.94±9.39122.94±8.4490.14±10.1274.94±8.47对照组29150.41±10.10138.79±9.77
91.03±9.8884.68±8.11t值2.91417.6383.68113.752P值
0.079 2
0.031 7
0.068 8
0.033 4
2.3结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24h尿清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24h尿清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结合组患者的降低程度大,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症状积分、24h尿清蛋白水平对比(,分)组别例数患者症状积分24h尿清蛋白水平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2926.3±3.419.9±3.027.4±4.822.6±4.0结合组29
26.1±3.615.7±2.827.8±5.116.2±3.3t值2.8939.7832.91210.479P值
0.077 7
0.041 1
0.078 7
0.038 9
3 讨 论尽管西药能降低血压,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西药的不良反应能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6],以及长期服用西药后患者机体产生的抗药性,均会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此研究中药结合治疗十分必要[7]。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属于消渴病同时伴有头痛及眩晕。其病机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损以及血瘀等[8]。本次所选的中草药中太子参、枸杞子、鬼箭羽、天花粉及葛根有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的作用,可调节气血,促进阴阳平衡。丹参、夏枯草、菊花取其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的功效,抑制阴虚阳亢所致之头痛、眩晕,改善患者的血脉瘀阻,共同调节血糖、控制血压[9]。因此相较于单纯的西药,中药与西药结合使用后治疗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显示,予以中草药联合西药治疗的结合组患者的SBP水平、DBP水平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组患者的GLU水平以及2h PBG水平降低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24h尿清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结合组患者的降低程度大,P<0.05。该结果提示西药与中药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在患有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中使用西药与中药结合的方案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均较高,不但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血压与症状积分。参考文献:[1]唐敏继,郑友锋,杨宇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68-1770.
[2]吴建昭.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1):52-53.
[3]李广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7):140-141.
[4]李瑞.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81-182.
[5]贾庆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184.
[6]吴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8):84-85.
[7]张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192,194.
[8]朱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89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5):110-111.
[9]李万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80例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1(05):862.
编辑:田杏茹 编号:EA-4180628206(修回:2019-08-1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