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班级: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1701班、1702班;工业机器人技术1701班;健康管理1701班;医疗设备应
用技术1701班 授课题目 教学形式 学习宪法和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讲授√ 讨论√ 习题 实验 上机 现场 共 60 课时,总第 41—42 课时 教具 授课地点 教材、多媒体 B2教学楼107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任课教师: 王亚飞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1701班、1702班;工业机专业班级 器人技术1701班;健康管理1701班;医疗设备应用技术1701班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2017.12.06、2017.12.07 1.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 2.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3.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2.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修养。 1.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2.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一、复习……………………………………………………………………………(.2分钟) 1. 婚姻家庭的内涵 2.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二、导入……………………………………………………………………………(.3分钟) 讲授法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江歌被杀案。 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学习和掌握法 讲授法 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讨论法 三、教学内容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40分钟) 1. 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案例教学法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 法律的历史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话的工具) 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的资本主义法律,其根本任务是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40分钟) 1.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讲授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3.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1)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2)法律执行(执法):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3)法律适用(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4)法律遵守(守法):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法治事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实现法治中国梦,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大学生要在中小学法律常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提升法律素质。要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课后体会:
板 书 设 计 知法、懂法、用法
第六章 学习宪法和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