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

《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踏着创新的节拍阔步前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点击数: 226 【字体:小 大】

——《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解读

前言:

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对《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进行批复,同意我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创新型特色园区,是指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新形势下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先行区域的重要举措。 怎样的园区才是创新型特色园区?我区将怎样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本文现就《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进行解读——

发展定位:未来5-10年,打造“动力之都”

未来5-10年,株洲高新区要打造“中国株洲·动力之都”的区域品牌,建设两型化发展的国际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长株潭特色两型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乐业宜居的现代新城。

根据《方案》,到2015年,株洲高新区将建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较强、高端人才集聚、生态 环境优美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 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

轨道交通产业销售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55%; 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以上;

企业净利润总额占高新区总收入比重超过6%;

产值50亿以上企业达10家(其中100亿以上5家); 上市企业总数达15家;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88%以上;国家级研发机构达15家;

国家级产业促进服务机构达5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超过2500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财政科技拨款占高新区总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 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件;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0.45吨标准煤以下。

产业体系:一极引领,多元支撑

未来五年,按照“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以轨道交通产业为引擎、以通用航空、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一极引领,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努力构建效率提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色两型产业体系和肩负区域发展使命的特色两型高技术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产业:建设成“中国轨道交通城”

通过扶植园区骨干龙头企业,集聚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企业,重点发展机车牵引变流技术、交传系统集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将高新区建设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中国轨道交通城”,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整车领域: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干线轨道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和铁路货车制造业。

零部件及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车轴、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提升关键零部件的科技研发能力,拓展新材料产品开发与应用。

电气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电力电气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设备,紧跟轨道交通电气化、信息化市场需求,研发制造机车用变流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安全监控装置等高技术产品。

工程机械领域:重点发展起重机、铺轨机、架桥机等产品,依托整车装备研发与制造,提升铁路工程、城轨工程等相关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

高端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研发、检测以及轨道维修、工程、营运、物流等服务领域的关联产业。

●通用航空产业:打造中南地区通用航空之都

发挥高新区在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领域内优势,积极拓展通用航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探索运营配套,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中南地区通用航空之都,至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整机制造领域:支持现有龙头企业进入整机制造领域,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整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直升机、公务机等通用飞机,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通用航空整机制造基地;

零部件制造领域:围绕整机制造项目,重点发展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大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飞机着陆系统、机体、航电设备等,壮大通用航空制造配套能力,打造以发动机为特色的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

运营保障服务领域:依托通用机场建设,重点开展航行和气象信息、加油、检修、维护,以及参观、体验飞行、培训等服务,打造中南地区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中心。

●汽车产业:打造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和制造基地

以株洲市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为契机,着力于横向扩大整车规模、拓展产品系列,纵向完善产业价值链体系,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和制

造基地,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内知名的轻型车生产基地,至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传统汽车整车领域:助推现有整车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并积极引进其他自主品牌整车制造汽车企业,重点发展微型轿车、普通轿车、专用汽车(医疗、物流、市政等)、高端轻型货车,建设国内知名的轻型车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积极贯彻产业融合理念,推进轨道交通领域先进技术向汽车产业转化,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商务车、专用车及新能源轻型汽车; 汽车零部件及汽车配套领域:依托整车生产积极引进关键零部件企业,并积极培育汽车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汽车研发设计与流通业,及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与改装等汽车售后服务。 ●新材料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以“高端发展、绿色循环”为原则,围绕高新区新材料产业核心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整体构建废物循环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打造我国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重点发展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镉、铟等稀贵金属材料,硬质合金、ITO靶材等有色金属深加工材料,及工程塑料、管材等高分子材料。 ●现代服务业:打造南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为新型工业化配套的现代物流、软件、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南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争取至2015年实现总收入150亿元。

重点培育以研发业、设计产业、科技服务为主的研发服务业,以软件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产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

引导培育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进修为主的教育培训业,以第三方物流、数码仓库、配送中心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引导培育以金融后台服务、创业投资、非核心金融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多媒体产业、广告及相关产业、法律、会计与管理顾问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科技产品贸易、高端消费、城市物流及速递为主的商贸服务业。

环境建设:构建创新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推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把支撑特色两型产业发展需求和培育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作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搭建科技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提升创新创业载体,集聚完善核心创新要素,全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轨道交通产业融入全球研发创新体系,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国际知名实验室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打造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自主组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包括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省级研究开发院,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重点扶持轨道交通产业、通用航空、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引入企业对标发展机制,成立企业对标行动领导小组,帮助协作配套中小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

建立高新技术产品政府采购平台,定期发布高新区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引导高新区重点项目、市政工程项目及政府、龙头企业采购时优先选用本地产品;对具有特殊性或唯一性的高新技术产品采取邀请招标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直接采购。

实施企业创牌计划,按照“动态管理、择优培育”的原则,制定明星创牌企业认定标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各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进行申报考核,并给予入选企业相应的扶持与奖励。

●搭建完善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采取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及行业中介机构共同合作的方式,建设轨道交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通用航空关键部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用航空设备公共检测平台、汽车转向技术研发平台、硬质合金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工程塑料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等六大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依托高新区管委会、创业中心、高校院所等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积极搭建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科技人才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实训中心、电子交易和品牌推广平台等六大产业促进服务平台。 ●拓展提升创新创业载体

拓展孵化园区,在整合创业服务中心本部和天台金谷两个基地的基础上,扩大高新区孵化器面积,重点建设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产业专业孵化器和培育新材料(硬质合金)、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性孵化器。争取至2015年,高新区孵化器面积拓展至60万平方米。

提升加速园区,依托中小企业促进园,以承接孵化器毕业企业落地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符合企业研发生产的标准厂房、主题楼宇、定制空间等,争取至2015年,高新区加速器面积达70万平米。

建设专业园,根据特色两型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专业园建设,积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产业专业园、通用航空产业专业园、新材料产业专业园。

优化载体建设运营机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创办科技孵化器,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

实施“潇湘英才”工程,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中坚力量及适用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设立每年额度2000万元“区校一体化”专项资金,与长株潭地区的高校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四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设计“安居乐业计划方案”,组建人才工作办公室。

实施“动力高新”工程,加强政府资金引导,设立轨道交通产业专项发展资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建立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高新区促进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推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申报工作,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立融资服务平台。 ●河西示范园产业布局

依据产业集聚理念,河西示范园重点建设四大专业园,配套建设四大功能区。 ——轨道交通产业园: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吸引国内外相关优质企业入驻。

——汽车产业园:依托北汽控股南方基地、时代电动、欧格瑞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零配件生产企业。

——新材料产业园:实施重点招商与合理布局,积极引进以有色金属材料、稀贵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材料以及工程塑料、管材等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内的新材料企业。

——现代服务园:加快园区产业转型,积极推进现有产业“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园区服务功能。

——栗雨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行政办公、中介服务、创业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新马商住配套区:打造生态居住区,做好产业生活配套,同时依托临近产业发展物流、办公等生产性服务业。

——科研创新区: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集聚科研创新领域的机构,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都市生态区:建设大型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对外开放和合作,塑造区域品牌,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株洲市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增设政策研究室,成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与促进办公室;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出台《关于株洲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规划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 ●提升园区服务能力

创新产业招商模式,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从“点线式招商”转变为“网络式招商”,从“单独招商”转变为“国际共建”;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广泛联系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松散型智囊团。 ●提升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专项规划,出台鼓励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及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政策,明确各细分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企业培育目标与扶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对企业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科技加速器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任用和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高新区企业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出台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或方案。 ●构建开放发展格局

构建国内跨区域协作体系,依托长株潭、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实现高新区与其他地区多层面、多角度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共生合作圈;拓展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加强园区品牌建设

塑造品牌主题,打造“中国株洲·动力之都”品牌,突出园区“特色引领、两型发展”的主线,表现新时期株洲高新区以大力扶持振兴轨道交通产业为主导,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突出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注重品牌宣传,积极申办、承办各类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如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发展论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