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强聒(ɡuā) 卤莽(mǎnɡ) 见恕(shù) 辟邪(pì) ....B.拒谏(qiān) 汹汹(xiōnɡ) 盘庚(ɡēnɡ) 膏泽(ɡāo) ....
C.不恤(xù) 怨谤(bànɡ) 利弊(bì) 会晤(wù) ....D.胥怨(xù) 儒生(rú) 挑衅(xìn) 怨诽(fěi)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游处相好() ..
(2)虽欲强聒() ..(3)冀君实() .(4)人习于苟且() ..(5)故略上报() .(6)不任区区向往() ..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通,释为: (2)于反复不宜卤莽 通,释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古义: 今义: .
(2)故今具道所以古义: 今义: ..
(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今义: ..
5.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6. 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朝(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是“”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 (2)本文选自《》,作者的主张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 (一)读课文第一至三段,做题。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
(2)胥怨者民也() ..(3)名实已明() ..(4)以膏泽斯民()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9.文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0.作者在文中指出了朝廷官员怎样的现状?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变法的坚定信心?
11.作者举盘庚迁都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12.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司马光的指责持什么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
(2)来谒吴起( ) .(3)予谓鞅本魏人() .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邑中曰,辄予金令于有一人徙之..A. B.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送鲍浩然之浙东..
下令予五十金乃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C.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择其善者而从之..
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
17.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8.晏敦复(北宋人,字景初,北宋词人晏殊的曾孙)请一位名僧做寺院的住持,这位僧人以寺院破败,经费不足而推辞不做。晏敦复说:“凭你的高才,担任这个职务本来是很容易的事。”僧人说:“巧媳妇煮不了无米的粥。”晏敦复回答说:“要是有米,笨媳妇也自然会煮。” (1)僧人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我才能再高,寺院破败,没有经费,我也无可奈何。僧人在推辞住持一职。 (2)晏敦复的回答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1. C
2. (1) 交往共事 (2) 强作解说 (3) 希望 (4) 得过且过 (5) 简略 (6) 不胜
3. (1) 辨 辩 辩解 (2) 卤 鲁 粗疏草率
4. (1) 只是 特殊
(2) 理由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 情意诚挚 少
5. (1)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2) 那么众多的反对者怎么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 6. (1) 宋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司马光 (2) 王临川集 王安石变法 7. (1) 得过且过 (2) 相怨
(3) 名义和实际 (4) 给以好处
8. (1) 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来兴办对国家有利的事业,消除国家弊端,算不上滋生事端。 (2) 大小官员多数把不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
9. 示例:能帮助皇上改变国家以前的局面,不管敌人多少,阻力多大,都可以面对是对的;而如果自己不为朝廷做事、墨守成规,只是享受民脂民膏,那才是不对的。 10.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1. 有力地论证了自己坚决变法的正确性。 12. 虽委婉却坚决地反驳了司马光的指责。 13. (1) 就,便 (2) 拜见,拜访 (3) 认为 14. D
15. 吴起治西河 / 欲谕其信于民 / 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6. (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 17. 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18. (1) 我才能再高,寺院破败,没有经费,我也无可奈何。僧人在推辞住持一职。
(2) 正因为寺院破败,缺少经费才请你做住持,否则的话怎么请你呢?这话包含了晏敦复对那位名僧名望的肯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