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析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对后现代心理学的贡献

来源:意榕旅游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JOURNALOFSHANDONGNORMALUNIVERSITY2007年第52卷第6期(总第215期)

2007 Vol.52 No.6(GeneralNo.215)

试析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对后现代心理学的贡献

高媛媛,高峰强

1

2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3

  摘要: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研究所作的反思和批判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也有偏激和不足。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分支之一的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既继承了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可取之处,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努力克服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偏激和不足,这表现在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质、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和研究实践的认识上。

关键词: 传统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多元文化论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7)06-0096-04)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  多元文化论(multiculturalism主义与表象主义,即认为心理学的知识是以客观存在的心理实体为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理论是对这种实体的纯客观描述、说明和解释,而这些知识、理论的正确、合理与否就在于它们与所研究对象的复合程度,复合程度越高就越正确、越

合理。(2)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即认为在心理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稳定的、跨文化普遍存在的本质特征,并且这种有关本质特征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可以推广、应用到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后现代心理学着眼于对现代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反对本质主义,强调建构论;反对一元论,强调多元论。它认为人的心理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同样是社会文化的建构物。一切知识和真理均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而是带有情境性,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存在的,是植根于特定文化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协商、对话的结果,因而知识不能、也不需要被当成是“真理”,一切所谓的“真理”都是被“发明”的,而不是被“发现”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应是多元的,而不是惟一的,因为多元方法的运用为研究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建构认识对象提供了保证。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在承认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心理学知识、理论的文化构成性的基础上,将着眼点放在了文化的多元性上。它认为文化是人的心理的重要决定因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受到其内部因素的调节,也为社会的文化因素所制约,而且由于个体的某些内部因素如需要、动机等也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讲,人的心理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对它的研究不能脱离特定的文

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反对种族歧视和差别,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传统和价值观的泛文化思潮,属于现代西方社会科学中的后现代文化思潮。这种思潮影响到心理学,就产生了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平等性,认为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因此,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局限性,并不具有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它是对西方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取向和“文化帝国主义”误区进行批判和纠偏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研究取向之一的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既体现了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又在自身的成长中对后现代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做出贡献。

现代心理学是对自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以来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各心理学研究流派的统称。它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分类是以心理的实在为基础,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人格等实在的存在着,成为我们对心理现象分类的根据;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隐藏在心理现象背后的独立存在的、客观的、普适性的心理规律;而完成任务的方式就是借用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法,因为实证方法的运用为研究者获得关于人类心灵的纯客观的、普遍性知识提供了保证。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具有如下特征:(1)基础

3收稿日期:2007-05-30

),女,山东济南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峰强(1966— ),男,山东临朐人,山东师范大学心作者简介:高媛媛(1979—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69

化背景。与此同时,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某种或某几种文化背景,更不能将带有文化局限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不加辨别地推广至其他文化背景中,而是要把这些研究与多元文化的现实相结合。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在接受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

(univer理学特征的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它的“普遍主义”2

)的做法提出质疑。它认为西方主流心理学严格遵照自salism

质、研究方法、价值取向上的观点的某些片面、偏激之处的纠正与补充。

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性质。现代心理学研究者将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在纷繁芜杂的心理现象背后隐匿着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他们可以在其各自的研究领域发现关于这一实体的普遍性特征,并能在实证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广泛预测能力的理论框架以此来预测人的行为。后现代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文化的建构物,不存在位于心理现象之后的精神实体,关于心理行为的知识、理论是被建构出来的,是根植于一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中的人们在日常接触、交往中协商、对话的结果。真理是

)真实(reality),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不是在镜射(mirroring)真实[4]而是在绘制(mapping(P11-48)

然科学的研究模式,排斥文化的概念,以发现不受文化历史因素制约的客观抽象的普适性规律为目的,这些忽略文化因素的研究结论被认为可以推广到所有文化群体。尽管大部分研究者怀疑这种“普遍主义”的做法,但是由于在实验中文化因素很难得到控制,因而将其排斥在考察范围之外,默许了这种做法的存在。在多元文化论看来,这种普遍主义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压制性的文化帝国主义,它严重损害了其他生活方式存在的合理性”

[1](P609-621)

。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要受,它把对西方社会

到文化和历史的制约,根本不可能存在完全客观、不带有任何价值偏见的真理。所谓的科学心理学对纯粹客观真理的寻求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后现代心理学的这种观点一经提出旋即遭到了现代心理学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如果现象背后没有客观的实体作为依托,真理就会失去衡量的标准,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不同的真理,真理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因而科学研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世界变成了充斥着庞杂观念的集合体,难道这就是后现代研究者愿意看到的局面吗?对此,心理学研究中的多元文化论者给出了他们的解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关于心理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精神实在的问题,而是从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的区分上迂回地做出答复。

他们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站在文化普遍主义的立场上所研究的多为基于统计数字之上的一般意义的人,并把研究结论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到其他个体身上。与之相对,文化学取向的研究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研究特定情境中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特殊性,并认为这些心理与行为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的皆有存在价值,因此不主张把研究结论作一般性的推广。在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看来,这两种研究要么只强调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共性而忽视其个性,要么仅看到其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因而都带有片面性。他们认为正如区别与综合是互补的过程一样,文化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观点也是不可分割地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借用

语言学中对语言规则的分析,派克(Pike)在1966年最先提出了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的二元划分,他认为这种划分绝对不是那种僵化的二元论,而是从两个互补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的认识方式[5]

(P26)

中主流人群的研究结论应用于其他地区的不同人群,将主流人群的心理特征当作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将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心理学当成超越文化存在的全球性的心理学。这种做法掩盖了理论的一元文化色彩,掩盖了西方社会中种族歧视的现实,它以一种貌似公平的方法处理实际上并不平等的群体行为,这种做法歪曲了心理科学的形象,给其他群体成员造成严重伤害,招致了其他群体对该种心理学实践所暗藏的政治性目的的质疑。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普里勒坦斯基所说,“这种普遍主义通过把心理学描绘成非政治化的存在以便于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心理学在支持特权阶层和维护社会现状上带有明显的偏见,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偏见又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2](P106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还批驳了西方心理学中的“民族

(ethnocentricmonoculturalism)。我国中心主义的一元文化论”

研究者认为它的典型特征是从本民族文化背景出发,以自身的标准衡量、判断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

[3](P11-15)

。多元文化

论认为,由于西方社会中的欧美文化价值观占统治地位,欧美心理学家们很难觉察到研究的欧美文化色彩,并忽视其它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他们会很自然地把其主流文化当作标准文化,忽视异质文化条件下的研究结论。他们通常会质疑研究异质群体所得结论的普遍性,但却往往不会反思研究主流群体的所得结论的一般性。总之,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既然要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那就要研究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心理与行为,考虑到它们发生的背景条件,认清研究结论的局限性,不要把对某一群体的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推广到其他群体中。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在反思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前提、研究特点上体现出了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特点的批驳,同时,它通过强调心理学研究的文化性质,或者说多元文化性质,从而推进了后现代心理学对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漠视文化”局面的进一步认识与反思。接下来将要分析的是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对后现代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

。因此,一方面,不同文化群体对同

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这种反应的差异不是刺激本身的差异,而是刺激所具有的意义的差异,为了理解心理与行为,我们不仅要从个体内部寻找其发生的一般机制,更要从外部去发现决定它们的文化因素,正是这种文化因素造成了不同种群在心理行为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虽然人的心理行为存在文化差异,但既然都是人,就必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正是这些共同的人性构成了不同文化或种群的人

79

沟通、交流乃至融合的基础。由此可见,从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性的划分上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为今后的研究确立了对象,心理学是要研究人类心理行为的共性,但不能囿于对共性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也要满足对特性的揭示与阐发;同时,这两方面的研究也不能是截然分离的,在对共性的探索中会发现特性的因素,在对特性的阐发中也会捕捉到人类共性的方面。因此,心理学研究者要扩大视野,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启用多元思维和方法来揭示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研究的概念、程序的可操作性与研究结论的可验证性成为研究科学性的保证。但后现代心理学者认为,现代心理学所标举的实证方法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所谓的实验法、元分析以及那些以归纳、假设、演绎、推理为基础的心理学核心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所谓方法体系不过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被人们采用的一个特定的视角而已。现代心理学研究者不同意后现代主义者的意见,他们认为心理学中目前所知道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运用这些被批判的方法得来的,很多真理、价值观、甚至包括方法本身也是如此,虽然实证方法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并不能因为其局限性而否认这些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并进而否认凭借这些方法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同时就连后现代心理学者所极力推崇的质的研究法似乎也并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完美,它与后现代心理学者提出的很多新的研究方法一样,其信度和效度仍然受到质疑。对此,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提供了似乎更有说服力的回答。

他们认为每一种研究方法体系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都服务于一定的文化人群,同时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偏见。他们还认为“,每一个个体会同时兼有多种文化身份,而这些文化身份往往同个体差异杂糅在一起,因此很难充分区别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虽然研究者知道它们之间是有分别的,然而正是这种复杂性构成了对现有大多数统计方

[6]法的挑战。”

(P455~464)

的分离以实现主体对文本真实原意的揭示。然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认为解释不能以理解作者原意为目标,文本的意义只能在解释者的自我理解中实现,而这一过程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同时解释者的视域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大和修正。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只有在心理学研究中通过采用本体论解释学,才能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看作主体,强调双方的互动,把心理学研究理解为双方参

[8]

与其中的实践活动”。

(P59)

“依据本体论解释学的看法,科学

研究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视域融合过程,即任何一种理解或解释首先应移植到一个更广阔的视域中,这一视域包含了理解双方的历史视域;除此之外,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总是不断扩大并修正自己原有的视域,而这一新视域又成为更新的一轮理解的起点。这样,理解的视域将逐渐扩展,既包括原有的视域,又超越它们,依次达到更高的层次或水平。由此,研究对象没有固定的客观意义,其意义只能存在于具有历史性的不同理解中。这样就排除了中立的、纯客观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把心理学研究置于以人为中心的意义语境中,从

[9]而在研究思路与方法、方式上有所变化。”

(P45)

这些变化是:

在研究方法上,将客观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相结合,强调对研究对象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测量、统计与预测;在研究中追求对心理行为文化蕴含的整体解释,而不是执著于对元素意义上的心理行为内容的因果关系的线性推定;将文化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研究相结合,既研究各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规律,又探讨特定文化群体中独特的心理行为现象,重视特殊超过重视一般,强调文化背景而不是情景中立;主张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根据研究对象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的方法适应研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求把质的研究范式与量的研究范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揭示处于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奥秘;在研究的思维方式上,不是单纯从研究者的角度开展纯客观的研究,而是要同时顾及被研究人员的思想状态;研究要确立的不是僵硬不变的普适性结论,而是研究结论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达成的共识,认为要在彼此的互动中把握真理。上述的变化可以归结为:心理学的研究在以人为中心的意义语境中,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实证方法与非实证方法的结合。这是因为多元文化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既非由研究者决定,也非由研究对象决定,而是由两者共同决定;解释虽是非实证方法,但对意义的解释必须以事实、事件或事物的认知为基础,而这就需要实证方

[10]法。”

(P1061-1069)

由于上述在面对文化问题上的困难,使

得很多研究者在方法论问题上要么忽略文化因素的存在与影响,要么假定研究对象都同属于一种文化。正是这种做法的普遍存在使得当今心理学界并未准备放弃既有的研究方式。在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者看来,要想促进学科的发展,心理学应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应多视角地思考问题,应正视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潜在价值,注意吸收其他学科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努力创造适应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者重视解释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这是因为“,既然研究文化问题就要涉及到事件、事实或事物的‘意义’,而不是它们本身,然而意义需要的是解

[7]

释,而不是描述或认知。”

(P59)

因此,可以说心理学研究是以人为中心的,研

究过程既是研究者的探索过程,也是事物自身的展现过程。不仅研究者的知识或认识会随研究的进展而扩展、深化,而且研究对象也会包容并逐渐展露更多的信息,即其内容不断丰富与深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在心理学研究方式上的主要观点是要求变革以往主、客二分的研究范式,实现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统一在两者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创造过程之上的相对分离。

关于心理学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实践。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者看来,后现代心理学者反对用一套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文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虽然对解

释学的方法有所运用,但主要是方法论或认识论上的解释学,而它所主张的是本体论的解释学。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从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出发,把解释学看作是避免误解的学问,认为解释的任务是通过主客体

89

化生活中什么是合理的和有价值的做法有使心理学研究步入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危险。但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在后现代心理学背景下,根本没有必要去思考如何不让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的攻击,因为话语本身就是多元的、异质的,不同话语之间是不可通约的。那种为现代心理学者所追求达到的全人类普遍性、一致性只是一种幻想而已“,一致”意味着主流对非主流的压制,意味着恐怖,意味着霸权主义。因此,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者主张研究要从局部着眼,从小处下手,由对普遍的、客观的、抽象的知识的追求转向追求当下的、局部的、有用的知识。但问题是,心理学对局部的、当下的知识的追求是否会带来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分裂,多元文化论对此做出了回答。

多元文化论者认为,西方主流心理学霸权之下的统一不是真正的统一,真正的统一要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性的基础上,这是实现统一的必经阶段,而他们通过对文化多样性、异质性的倡导可以使将来心理学的发展导向有差别的统一。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的对文化多样性的倡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心理行为的文化多样性的识别;二是对多样性研究课题与多元研究方法的接受与采纳。由此可见,多元文化论对文化多样性的倡导本身就潜含着整合的意向。因为“首先,事物不会仅停留在多元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会进行相互的融通,对于心理学来说也是如此;其次,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整合、统一性的前提就是对多样性、差异性与个别性的承认和接纳,所以依照历史辩证法的逻辑,心理学的多样性应走向辩证的整合,即有差别的统

[11]一。”

(P473)

和研究实践上的观点,虽然其中可能仍然存在某些模糊、有待商榷之处,但作为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心理学的思维方式或态度,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多元化”的精神内核却体现了一种科学观上的变化,即从以西方文化背景中的研究为主导、以实证方法为核心的小科学观,转变为能够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中关于人类心灵的阐释、采用多元研究方式、方法的大科学观,以促进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形成一种多元对话、共荣的局面,从而为真实全面的理解人类心理创造条件。参考文献:

[1]FowersB.J.,RichardsonFC.Whyismulticulturalismgood?American

Psychologist[J].1996,(6).

[2]Dawn-VoE.MergingorDiverging?Futuredirectionsincross-cultural

psychology[J].2001,(1).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多元文化论运动的意义与问题[J].山东

师大学报,2001,(5).

[4]RortyR.Philosophyandthemirrorofnature.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9.[5]StephenBochner,CulturalDiversityWithinandBetweenSocieties:ImplicationsforMulticulturalSocialSystems,InPedersenP.culturalismasafourthforce.TaylorFrancis,1999.[6]Hare-Mustin,R.T.&Marecek,J.

AmericanPsychologist.[7]Brislin,R.W.Understandingculture

Worth,TX:HarcourtBrace,2001.

[8]TimothyB.Smith.AContextualApproachtoAssessment.InTimothyB.

Smith(Ed).PracticingMulticulturalism:AffirmingDiversityinCounsel2ingandpsychology.PearsonEducation,Inc,2004.

[9]李炳全.论文化心理学在心理学方法论上的突破[J].

(1988).Themeaningofdifference.

2

(ED).Multi2

’sinfluenceonbehavior.Fort

这种统一是建立在文化间相互交流、对话基础上

的,是多元文化的共荣,而不是建立在一种或几种话语霸权的压制下。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在继承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从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前提、研究特点的深入分析入手,进一步阐发了它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质、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价值

自然辩证

(1999).

法通讯,2005,(4).

[10]Sue,D.W.,Bingham,R.,Porche-Burke,L.,&Vasquez,M.

Psychologist.54(3).

[11]郑荣双.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3,(4).

Thediversificationofpsychology:Amulticulturalrevolution.American

AnalysisontheContributionsoftheMulticulturalisminPsychologytoPostmodernPsychology

GaoYuanyuan,GaoFengqiang

1

2

(1.SchoolofPhilosophyandSociety,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2.SchoolofPsychology,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

)

Abstract:Whereaspostmodernpsychologyhassomeinsightsincriticizingmodernpsychology,itstillhassomedrawbacks.Asoneoftheschoolsofpostmodernpsychology,multiculturalisminpsychologicalresearchesproposeitsideasontheresearchobject,researchmethod,researchcharacter,researchstyle,researchvalueandresearchpracticetoovercometheformer’sshortcomings.

Keywords:modernpsychology;postmodernpsychology;multiculturalism

22

责任编辑:时晓红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