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 宁夏农林科技 33 小麦白糟病药利 治试验 俞宏彪,赵梅娟,陈 娟,杨月萍,焦建灵,王晓萍 (宁夏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灵武摘751400) 要: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和新药剂5%烯醇唑微乳油防治小麦 白粉病效果较佳;试验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它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435.121.4+6 文献标识码:B 小麦白粉病是宁夏小麦上的重大病害,近年来发生面积大、 程度重,每年造成的损失在1 5%-30%。由于现今农药市场上关于 白粉病防治的新药剂种类颇多,试验旨在通过不同类型药剂对比 分析,以考察各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小麦白粉 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设计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灵武市东塔镇宋桥村二队小麦白粉病常发区的麦 套玉米田内,为稻旱轮作地。试验田小麦种植品种为宁春4号,每 667mz播种量22.5kg。其它肥水及栽培管理基本同《灌区吨粮田栽 培技术》。 1.2试验处理及实施 试验设5个处理,即 处理1: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以下简称百里通,江苏剑牌 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g/667m ,对水30kg喷雾; 处理2:12.5%腈茵唑乳油(以下简称腈菌唑,深圳诺普信农 药有限公司生产)20mL/667m ,对水30kg喷雾; 处理3:5%烯醇唑微乳油(以下简称烯醇唑,山西临猗县三 晋化工总厂生产)30mL/667m ,对水30kg喷雾: 处理4:400g/L氟硅唑乳油(以下简称氟硅唑,美国杜邦农化 有限公司生产)2mL/667m ,对水30kg喷雾: 处理5:清水对照。 试验设3次重复,共1 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m 。每处理施 药2次:第一次5月29日,第二次6月8日。采用浙江台州路桥 新型手动高压喷雾器对植株均匀喷雾。 2调查时间及方法 2。1 调查时间 分别在施药前、一次药后1O天、二次药后20天调查病情, 计算防治效果。整个试验期间共计调查3次。 2.2调查方法 每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定点挂牌调查,每点调查10株,每 小区共计50株。 2.3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 调查总叶数X4 ×10O 文章编号:1002—204X(2010)04—0033—01 槲黼 [1_ ]×1 00 式中:Cl<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 为空白对照区 施药后病情指数;PTo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 为药剂 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各处理病情指数详见表1。 3结果及分析 3.1一次药后10天相对防效 通过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一次药后1O天平均相对防效百 里通达61.74%,居第一位:腈菌唑55.94%,居第二位;烯醇唑 36.97%,居第三位:氟硅唑32.78%,居第四位。经方差分析,一次用 药各处理之间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 3_2二次药后20天相对防效 由表2看出,各处理二次药后2O天平均相对防效百里通达 84.25%,居第一位;烯醇唑达74.35%,居第二位;腈菌唑达66.63%, 表1 各处理病情指数 药前 一次药后10天 二次药后20天 I Ⅱ Ⅲ I Ⅱ Ⅲ I Ⅱ Ⅲ 百里通l1.88 14.96 l9.79 9.38 1 5.10 l1.56 l1.35 9.69 11.98 腈菌唑 15 1 5.52 9.69 l4.27 12.8l 9.38 28.85 24.06 l1.67 烯醇唑l1.67 13.44 13.75 l1.25 26.67 l3.44 14.48 l2.92 l9.1 7 氟硅唑16.1 5 l1.88 12.19 17.19 l8_21 19.38 32.19 31.15 32.6 对照l 7.81 1 7.81 1 7.81 36.98 36.98 36.98 83.23 83.23 83.23 百里通61.97 51.39 71.87 61.74 79.56 86.14 87.05 84.25aA 腈茵唑54.1 8 6O.25 53.38 55.94 58.84 66.83 74_23 66.63bAB 烯醇唑53.57 4.43 52.92 36.97 73.45 79.43 70.1 7 74.35abA 氟硅唑48.74 26.18 23.43 32.78 57.35 43.89 42.77 48.00cB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O5水平上的差异,大写字母表示在O.01水平 上的差异。 (下转第5O页) 收稿日期:2009—11—25 作者简介:俞宏彪,高级农艺师,现任灵武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 植检站站长。 50 宁夏农林科技 2010年第4期 2.2.2-3外向性很强,服务体系健全 3.3加大牛羊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推广 力度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 制下不仅是确保商业品牌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更是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区乃至我国肉牛 饲养管理不够规范,养殖周期长,生产的牛肉品质还不高。同时, 在屠宰加工环节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生产的牛羊肉 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要求还有差距,高档牛羊肉所占份额比例 由于新西兰的国内市场较小,产品主要销售到国际市场,畜 牧业的商品生产和竞争意识强,出栏多、周转快、商品率高。与畜 牧业相关的服务,如科研、推广结合紧密,服务机构按照经济区合 理设置,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同农牧场保持密切联系。畜产品的 加工、储运、销售系统化比较完备。 3对加快宁夏牛羊肉产业发展的启示与 建议 式核心群选育法培育新品种(系) 目前,我区乃至我国在肉牛良种繁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 题,如长期依赖外来品种,重引进轻培育,“弓I进一退化一再弓I 进一再退化”始终是制约引入品种中国化的瓶颈:同时也缺乏行 小。应通过制定优质肉牛生产饲养管理规程,实施牛肉质量分级 产品质量,实行分割分级优质优价,促进肉牛、肉羊生产水平的提 高,延长肉牛、肉羊产业链,促进肉牛繁育、饲养肥育、屠宰加工、 牛肉制品加工可持续发展。实现最终消费者可以在超市里通过条 形码能查阅出任意一块牛羊肉产品的源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 3.1加快完善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用开放 标准等措施,逐步推行牛肉质量可追溯系统,规范和统一牛羊肉 业联合组织整合与持续协调,育种技术长期处于落后水平,盲目 杂交改良,致使现有群体种质混杂,从而制约了肉牛、肉羊生产性 能的提高。我们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快完善肉牛、 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遗传改良评估体系的建立,制定组织实 施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肉牛、肉羊杂交改良选育方案。如肉牛:应 在拟定的改良选育区(场)内,在现有候选基础群体中,以生长速 度、体型外貌、抗逆性为指标,制定基础群多目标选择指数,将其 牧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监控。 3.4高档牛肉和普通牛肉同步发展,大力开拓消费和 出口市场 目前,我区牛羊肉产业市场空间很大,高档牛羊肉消费主要 依靠进口,普通牛羊肉的消费源自区内。今后一方面要加强本地 黄牛的杂交改良和滩羊本品种的选育,改进饲养方式,增加牛羊 肉供给,满足大众需求;同时要加大牛肉营养价值的宣传力度,创 新牛肉的消费形式,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以消费增长拉动生产 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肉牛业的过程中,要积极扶持肉牛业加 工龙头企业,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发展肉牛产品的 生长速度快、体型外貌类似(品种特征类同)、抗逆性好的个体选 择出来组建相应新品种(系)的基础群,并建立长期稳固的有效保 护机制;采用开放式核心群选育法,以l8~24月龄体重、眼肌面 积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制定综合育种值选择指数,参考泌乳性 能,并结合生长速度、肉嫩度、抗逆性等遗传标记进行辅助选择 应用现代育种规划和杂种优势理论进行动态模型最优化育种方 案筛选,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理论预测杂种优势,并进行优质高 效杂交组合的筛选;利用动物模型BLUP法进行遗传改良评定,培 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耐粗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系)。 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高档牛肉,增加花色品种,提升产品的档次和 附加值,促进消费数量的增长;同时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培育一批牛肉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针对高档牛羊 肉市场,有计划地开展选育培育,充分利用地方品种,占领国内高 档牛肉市场,逐步开拓海外市场,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区特色“清 真”优势品牌,逐渐向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拓展,促进畜产品 出口创汇。 3.2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促进肉 3.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助推清真牛羊肉产业 牛、肉羊产业化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区肉牛、肉羊养殖方式还比较落后,繁殖、饲养管理 水平不高。应积极推广实用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抓住国家 澳洲肉牛、肉羊行业领域中不乏各行业协会联合组织,这些 组织是各行业相应标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各有关从业者依靠这 些组织建设良繁体系,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开拓国内外贸 实施肉牛良种补贴的契机,有计划运用冻精补贴、基础母牛饲养 补贴,提高优良种牛的使用比例。并应根据本地的饲料资源现状, 研制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肉牛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研究、示 易市场,推广企业经营理念及牛羊肉饮食文化,对维护肉牛、肉羊 行业利益,助推肉牛、肉羊产业链的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 我区,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并通过各级行政主管 部门大力支持,以助推我区战略主导产业——清真牛羊肉的可持 范推广粗饲料均衡保障供应技术、营养调控技术、营养成分监控 技术和“清洁”饲养技术,与良种高效扩繁技术、高效饲养技术、疫 病综合防控技术、药物残留监控技术和粪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 综合利用技术等组装配套,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促进肉牛、肉羊产 业化发展。 (上接第33页) 居第三位;氟硅唑48.00%,居第四位。经方差分析,二次药后2O天 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达海莉 在施药后,对小麦、玉米安全l生进行了观察,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对防效百里通、烯醇唑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两处理与氟硅唑之 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烯醇唑与腈菌唑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腈茵唑与氟硅唑之间差异显著。 4结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和新药剂5%烯 醇唑微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建议可以在今后的防病工 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李晓瑞 3。3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它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3.4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