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字词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三、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是 宋 朝 王安石(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 司马光 。
1.游处相好(同游共处 ) 虽欲强聒(强作解说 )冀君实或见恕 (希望原谅我 )
3. 胥怨者民也 (全都抱怨 )名实已明 (名义和实际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得过且过
4. 以膏泽斯民 (施加恩惠 ) 具道所以 (详细说明) 议事情每不合(常常 ) 5. 盖儒者所争 (圭寸建士大 夫) 某则以谓 ( 却 ) 举先王之政 ( 施行 ) 6. 辟邪说 (驳斥错误的言论 ) 恤国事 (关心,顾念
)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本来
(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 8.汹汹然
(吵闹叫嚷的样子) 度义而后动(考虑是否合理 ) 一切不事事 (什么事都不做)
9.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做法) 则非某所敢 知(领教) 无由会晤 (没有机会见面 )
10.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此句翻译)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式 +翻译)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此句翻译) 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来兴办对国家有利的事业,消 除国家弊端,算不上滋生事端。
13.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此句翻译)大小官员多数把不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 当作上策 14.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 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1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
二、古今异义
(1)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 故今具道所.以. 古义:仅仅 今义:特殊
古义:理由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我 今义:少
2. 人习于苟且(得过且过 ) 故略上报
(简略给您写信回复) 不任区区向往(不胜,受不住
7.上乃欲变此(却) 某启(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 ) 盘庚不为怨者改其度
(2)本文选自《王临川集》,作者的主张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