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例强迫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报告

一例强迫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例强迫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报告

江苏省丹阳市六中 吴娜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朱XX,17岁,独生女,现高二学生。家住农村,父母均在外打工,感情稳定。该生性格内向,从小就很懂事,学习很认真,成绩优秀,平时不喜欢出去玩,朋友也不多。中考后接触了网络,无意浏览了关于星座和算命的信息,对于其中对自己评价非常诧异,不愿相信,于是更加大量地查阅这方面的信息,并联系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来印证星座理论,逐渐沉迷,表现出焦虑、烦躁的情绪。高一年级开学后,不由自主地用星座命理的东西计算自己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无心学习,上课总是走神,成绩滑坡严重。朱XX住校,与宿舍同学相处情况一般,只愿意和同学讨论星座方面的话题。至2011年4月20日来信咨询,写了11页信纸的自述情况,信件内容大致为自己整天考虑星座命理的事情,无心学习。至此,该生的情况已经长于6个月。

二、测验与诊断

采用SCL-90施测,结果如下: 项目 得分 均分 项目 得分 均分 躯体化 41 3.4 敌对 25 4.6 强迫症状 35 3.5 恐怖 22 3.7 人际关系敏感 34 3.8 精神病性 37 3.7 抑郁 48 3.7 偏执 23 3.8 焦虑 36 3.6 其他 24 3.43 总分:325,总均分:3.61。

1.阳性项目数:88。阳性项目均分:3.,表明来访者感觉有症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各项得分均很高,总体来说量表基本反映了来访者所述问题。 2.诊断:神经症,强迫症 3.诊断依据:

1)按照“三项原则”分析【1】:该生主观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不协调,明明知道不应该去想,却忍不住要去想,不属于正常心理范畴。

2)按照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2】:来访者病程超过六个月,有现实诱因,主动求治,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泛化明显,听课效率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综合评定为强迫症。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安排2次咨询。

具体操作:

1.通过谈话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采集一般情况。朱XX反复叙述自己的痛苦感受。利用意象对话技术,对来访者的潜意识进行了解和对话。意象对话内容显示出该生意识紊乱,有抑郁情绪,且非常容易受暗示。

2.采用SCL—90进行施测,进行评估诊断。

第二阶段,解释问题阶段。安排每周1次咨询和3个练习,总共4次咨询。 具体操作:

第一次咨询:根据来访者的矛盾问题,和她进行质询,以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思维是不合逻辑的,是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的。来访者表现得非常顽固,始终认为“只要我想通了,我就好了”,明显表现出强迫症患者的逻辑,这进一步证实了第一阶段的诊断。但是,来访者表示现在没有时间,家长也不在身边,不方便外出就诊。

第二次咨询:让来访者回忆自己的主要生活经历,寻找现实诱因。

第三次咨询:利用NLP疗法,帮助来访者对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经历做有效的告别处理。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强迫思维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效果。预留作业“20条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四次咨询:检验上次布置的作业,作业表明来访者对自己的负性评价较多,非常不自信。以此为出发点,从正确认识自我开始,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特别重点讲述自我的“未知我”方面,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没有任何人能够了解或预知。

作业:

1.要求来访者当症状出现时能用自己的方法做一些抵制尝试,并记录下每次使用的方法及控制的时间和效果。

2.建议她采用阻隔思维的方法,即在手腕上套两根粗橡皮筋,当症状出现的时候用力弹拉橡皮筋,并保持腹式呼吸2~3分钟。

完成情况:两个作业均尝试过,但并没有坚持很久。 第三阶段,重新调整阶段。每周一次,共计2次咨询。

因为此前的辅导一直效果不明显,所以做治疗方法的调整。引用一些之前来访者的案例,建议该生于暑假期间前往南京脑科医院就医,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第四阶段,就医治疗,半月后复诊。

暑假该生未能采纳建议,只去了一个从网上查来的“专家门诊”,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开学后该生不愿上学,要求退学,其家长在与心理老师沟通

后,采纳建议于9月1日在南京脑科医院挂号。经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测试鉴别后,诊断为强迫思维,较严重,需服药,并辅以心理疏导,半月后复诊。

就此,该生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告一段落,因为该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将该生的情况告知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在平时多谈心,多提问,多鼓励表扬,对待她能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适当保护她的自尊心,也可让班上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女生多与其交流,增加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她尽早融入集体,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

四、咨询反思:

这是我所处理得比较失败的一个案例,失败的原因不是来访者的不配合,也不是案例本身过于复杂,而是我的错误介入。根据来访者的自述和量表测试情况,我已经能明确该生的问题是“神经症、强迫症”,这已经不是咨询师的工作范畴了,可是我却因为来访者的几句理由就大包大揽了她的整个咨询流程,没有及时转介,导致她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也导致我本人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力感和挫折感。虽然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我适时运用了各种方法,但是前提是忽略了生理的因素,所以我的各种尝试也许根本就是无用的。

之前我一直秉承着心理咨询要“尊重、共情、无条件接纳”的原则,我也确实这样做了,可是这一次,我的“共情”过了头,我对来访者的“同情”可能大过了“共情”的成分,过多的情绪原因导致我没有能够理智地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去做了一件我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处理的事情。只是因为来访者“父母不在身边”、“没有时间外出”、“不想吃药”等原因,就放弃了向她说明她自身情况重要性的机会,武断地替她决定了咨询的方向。我可以说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虽然我并不缺乏案例,但是我仍然坚持选择这篇做一次总结和回顾,因为它反映了我还不是一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成长;因为它时时刻刻提醒我,我能做的有很多,我不能做的也有很多。在个案咨询的路上,我愿意和各位一起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6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