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制度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有效运行,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定,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标准化的水平,持续改进公司安全绩效,促使各部门开展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工作,不断提高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系统评价范围 公司所有部门、班组的安全标准化工作运行情况。 三、系统评价职责分工 1.总经理对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全面负责,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负责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工作,确保评价工作有效实施与运行。 2.副总经理组织建立以安全生办公室为主要评价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工作组,选择具备评价能力的专业人员组成评价班子,进行有效工作。 3.安全生办公室负责具体评价事务,各种评价资料的整理、报告、归档等工作。 四、系统评价频率及管理 1.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每年至少一次,外部评价每三年至少一次(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开展外部评价)。 2.制定内部评价计划。安全生办公室主持制定以《安全生产法》、《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等为依据,划分出评价单元,制定出评价细则和评价实施计划,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制定外部评价计划。首次外部评价应在安全标准化体系有效运行实施,且全部要素已运行一遍,至少有三个月的运行记录,并至少已做过一次完整的内部评价后提出,由安全生办公室将有关资料和书面申请向有资质的评价机构提出外部评价(认证或复评)申请。 4.内部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建立和实施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工作的关键,应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其具备开展体系评审、编写体系文件和进行评价工作的能力。 五、内部评价人员能力水平要求 1.熟悉安全、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2.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 3.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4.具有内部评价过程的组织操作能力; 5.具备辨别危险源和评价风险的能力; 6.具有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文字编写、沟通协调和相对准确的判断能力。 六、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主要内容 1.相关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制度 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对现行的安全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履职履责和安全投入保障等情况进行评价; 3.公司安全工作方针目标、安全责任制实施中的有效性、符合性和执行力度评价; 4.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状况,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检查; 5.开展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是否能消除危害和控制风险; 6.生产作业现场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和缺陷,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7.安全检查内容、频率、范围是否符合制度要求,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整改; 8.现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对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是否有效控制,员工健康监护状况和员工的期望值有多大差距; 9.对已编制的应急预案内容进行评价,是否简单、明了、易实施。预案演练中的应急管理过程:即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的工作有无确切保障; 10.安全绩效考核执行力度情况评价; 11.安全标准化系统需评价的其他相关内容。 七、系统评价方法及要求 1.现场询问法,尽可能询问所评价问题涉及的具体操作人员; 2.随机抽样法,评价人员应深入作业现场、关键要害部位及主要作业工序、机台等,进行现场观察随机抽样检查; 3.查看现场原始记录,通过记录回顾。 4.应用信息、统计技术对系统评价中的效力和效率作出安全绩效趋势分析(如:检查记录、防护记录、培训记录、工伤事故记录、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以作持续改进的基础和依据。 八、系统评价应确定的主要事项及管理 1.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 2.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 4.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5.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6.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7.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 8.安全标准化管理绩效监测系统适宜性和监测结果准确性; 9.安全标准化管理纠正行动; 10.与相关方的关系。 九、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小组在评价工作中须对系统评价确定的主要事项制定打分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制度 表,逐项打分评价,并进行结果汇总分析。分析应包括标准要求得分分析;策划、执行、符合性与绩效得分分析;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十、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结束后,应及时编制评价报告,并向总经理报告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的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系统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下发或上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