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来源:《果农之友》 2018年第1期
2017 年9 月24 日,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山东招远举办2017 全国苹果产销形势分析会,会上各苹果主产区代表、流通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总结了2016 产季苹果经营情况和市场特点,分析2017 年苹果产销形势,对市场发展趋势和价格走势作出预测,并提出做好2017 产季苹果经营对策建议。
1 2016 产季苹果产量及市场价格回顾1.1 产量2016 产季全国苹果总产量4 388.2 万吨,增加127万吨,同比增长近3.0%,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1.1 个百分点。其中陕西总产量1101 万吨、山东978 万吨、河南439 万吨、山西427 万吨、河北366 万吨、甘肃360 万吨、辽宁257 万吨、新疆137 万吨、四川63 万吨、宁夏57 万吨、江苏56 万吨、云南42 万吨。1.2 价格变化情况根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价格监测情况,全国红富士苹果(80#二级以上套纸袋红富士,以下若不作特殊说明,皆同)收购开秤均价为5.89 元/千克,一路下滑到最低4.28 元/千克,下降27%,创近年新低。随后略有上涨,但是幅度不大,呈高开低走趋平的走势。批发价格基本处于7.00~8.00 元/千克,上下波动,起伏不大,呈较为平稳的状态(图1)。
图1 2016 产季全国收购平均价格和批发价格走势图1.3 市场销售情况全年市场整体销售缓慢,走量不大,市场不温不火。2016 年新果销售前期,受上一季影响,前期冷库苹果无库存,新富士苹果上市后全国市场铺货走量大,果农果商普遍卖果心切,整体入库量偏低,加之价格较低,现货销往市场比上年明显较多。
元旦期间苹果销售平淡,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春节过后,新鲜水果大量上市之前,苹果价格有所提升,但是大部分存果果农、果商苹果走得偏慢。五一期间,价格虽有小幅回升但是出库价格对商家而言没有获利空间。到五月中下旬,全国大樱桃、荔枝等季节性水果上市,库存苹果销售受到影响,价格逐步下降,销售速度逐步放缓。后期销售受收购和贮藏成本影响,普遍亏损。同前两年相比较,受价格下降的影响,果农收入增长趋缓。库存苹果在6 月以前出库的收益较好,6 月以后出库的收益下降基本亏本。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好于往年。
1.4 进出口情况2016 年全年出口苹果132 万吨,同比增长58.7%,出口金额145 万美元,同比增长40.9%,创历史新高,成为第一大苹果出口国。2017 年1—7 月,苹果出口73.6万吨,同比增长3.7%,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出口单价下降,性价比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苹果浓缩汁出口恢复性增长,2016 年全年,中国出口苹果汁数量为50.7 万吨,同比增长6.8%,增长幅度上升3.2 个百分点。金额为54 648.6 万美元,同比下降2.6%,平均单价为1 077.6 美元/吨,同比下降8.8%。
2 2017 产季产量及价格预测2.1 2017 产季总产量预测2017 产季各产区总产量情况不尽相同。其中山东产区1—9 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异常,加之老果园面积减少,2017 年山东苹果产量比2016 年减少,预计减幅在5%左右;辽宁地区,自3 月份以来,降水严重不足,7 月份降雨缓解了干旱,除了个别地区减产外,辽宁苹果产区总体增产1.5%;河北产区,苹果分布不均匀,除了受气候的影响加上果农管理水平有限,预计2017 年的产量小于往年;陕西苹果花期无冻害,雨水充足,花量及疏花后的留花量均比去年增加10%左右,虽然部分地区遭受冰雹灾害,对全省苹果产量影响甚微,增长幅度在5%以上;甘肃产区,受气候影响较小,预计与2016 年相比小幅增长;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区并没有遭受自然灾害及不良气候的影响,大多数是小年,果园产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小果园的发展与成长,总体产量不会减少;河南个别产区遭受冰雹和干旱影响导致产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整体情况良好,预计产量与去年持平;山西坐果期生长条件良好,受气候影响较小,预计2017 年产量将与去年持平。综合
上述情况,考虑到全国苹果产区的总体情况,预计2017 年全国苹果产量将比去年增长2%,产量在4 480 万吨左右。2.2 2017 产季价格趋势从目前早熟品种的销售情况来看,嘎拉、红将军、红元帅等的收购价格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每千克下降0.6~1.0 元。浓缩果汁原料果收购价格较去年降低50 元/吨,维持在500~600 元/吨。受欧洲苹果减产的影响,浓缩苹果汁出口价格预计会小幅上涨,在1 100~1 150 美元/吨。综合各种因素,2017 产季红富士苹果(80#二级以上套纸袋红富士)每千克收购价格预计在5.5~6.0 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并有可能延续高开低走的趋势,同时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牌果价格坚挺,且会稳步上涨,低质低档苹果价格还有可能下降。
3 做好2017 年苹果收购和经营的建议苹果价格经过两年较大幅度的下降,现回归理性,价格趋于平稳,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从供求关系来看苹果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特别是
低质低档果产能过剩。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和成本因素,苹果价格上涨或者下降的幅度都有限。
为了做好今年的苹果收购和销售工作,化解经营风险,促进消费,化解产能,维持苹果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实现果农增收,果商得利,促进苹果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在坚持质量优先,加强品牌建设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建议:
3.1 积极销售,理性贮藏对于广大果农而言,要有合理的价格预期,切莫高价惜售,要顺势销售,同时更要专注苹果的质量,加强分级挑选,提高优质果品率和商品化率,做到优质优价,低端果保价或者降价出售,充分保障自己的利润;果商收购不要压级压价,挫伤果农的积极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度扩大收贮规模,及时顺价销售,稳妥经营,合理规划全年苹果销售比例和库存,避免积压造成亏损;冷库企业要积极为果农和合作社开展代贮代销,化解果农积压滞销。
3.2 健全营销体系,畅通销售渠道主产区政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搭建各种产销对接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和品牌营销拓展销售渠道;以开拓市场为重点,开展产销对接,网购团购、电子商务等活动。各级批发市场、水果连锁超市、电商等经销商要努力创造条件,扩大市场助农促销。
3.3 创新销售模式基于互联网兴起的电商、微商、拼团等业态是新兴的产品营销之路,与传统的销售渠道截然不同,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互联网+苹果”,发挥其分享和共享的功能,调动消费者的参与感,让购买活动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可传播性。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化、全网全渠道营销态势。
3.4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各个苹果主产区应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与沿线国家积极对接,抓好苹果的宣传开拓新品出口市场和出口渠道。苹果出口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规模,化解过剩产能。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苹果出口印度、印尼等地的贸易分歧,为出口创造条件。
3.5 重视苹果深加工目前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苹果浓缩汁出口恢复性增长,应扩大以果汁、果醋饮(图2)、苹果脆片、果脯等为主的系列加工产品,调整苹果加工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苹果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