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易型清梳联的二次升级改造实践

简易型清梳联的二次升级改造实践

来源:意榕旅游网
辞醢 技幸 【5O】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第43卷第11期 2O15年11月 简易型清梳联的二次升级改造实践 曹艳明 (上海纳木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上海,266107) 摘要: 探讨简易型清梳联的二次升级改造方案。分析了简易型清梳联改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 对其进行二次升级改造的方案。输送系统通过采用压力动态监测,保持了梳棉上棉箱棉量动态稳定;单台棉箱 的给棉控制采用连续喂棉方式;自调匀整采用NMA001型梳棉机混合环自调>--j整仪等改造措施,在两个改造案 例中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认为:采用此简易型清梳联二次升级改造方案,可有效解决简易型清梳联改造 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简易型清梳联;连续喂棉;自调匀整;二次改造;生条外不匀 中图分类号:TS10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415(2015)11—0050—04 Secondary Upgrade and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Simple Blowing。carding Unit Cao Yanming (Shanghai NAMH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266107) Abstract Secondary upgrade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of simple blowing-carding unit was discussed.Sev— eral problems existed in reconstruction of simple blowing—carding unit were analyzed.The secondary upgrade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was put forward.Pressure dynamic monitoring was adopted in transport system between picking and carding machine,cotton amount in cotton feeding box was kept at dynamic stability.Continuous feed ing way was used for the feeding control of single cotton box.Blending ring auto—leveller of NMAO01 carding ma— chine was adopted.By taking the above three reconstruction measures,ideal effect was obtained in both of the two reconstruction cases.It is considered that problems existed in reconstruction of simple blowing—carding unit can be efficiently solved by adopting the secondary upgrade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Key Words Simple Blowing—carding Unit,Continuous Feeding,Autoleveller,Secondary Reconstruction,Out— er 1 7nevenness of Card Si1ver 靠性不足,生产不能正常运转;操作工、保全工工 l简易型清梳联存在的问题 由于纺织人工工资上涨、劳动力紧缺、生产效 作量加大,负担过重,实际生产效率并没有显著提 高;有些企业改造完成后,棉条质量甚至还不如改 造前,特别是对生条不匀率无法控制,没有达到预 期改造效果;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不得不重回老 路,又将设备改回原来的棉卷生产方式。现将简 易清梳联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分析如下。 (1)因简易清梳联推广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市 场潜力巨大,一些缺乏清梳联技术的非专业机械 率低下等因素,众多纺织企业纷纷对传统的清棉、 梳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清梳联技术嫁接到传 统成卷清棉和棉卷梳棉机上,俗称简易清梳联改 造。在2010年~2011年期间,由于市场需求旺 盛,此种改造一哄而上,许多技术实力不足的供应 商也竞相低价诱导,传统清梳联改造市场鱼目混 杂。改造设备投入实际使用后,在生产过程中逐 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设备故障频发,稳定性、可 作者简介:曹艳明(1 968),工程师,shnmhi—cym@163.coin 制造企业,采取仿制品牌企业的棉箱结构,以低价 竞争等形式纷纷投向简易清梳联的改造中,对清 梳联技术系统性、复杂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通 过风机和棉箱把清棉和梳棉机连起来就行。殊不 知清梳联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系统风压、变频风 收稿日期:2015 06—0l 第43卷第11期 201 5年11月 棉 笈禾 【 l 】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机风量、系统的连续喂棉、棉箱的喂棉方式、梳棉 机的白渊匀整以及除尘风量等方方面面,在运行 (2)单台棉箱的给棉控制也采月J连续喂棉方 式。保证单台筵棉棉层稳定,为给棉均匀和[{渊匀 整作用的发挥奠定单台基础。单台棉箱的给棉控 制见图2。 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f{{现问题,都会造成生产不 能正常运行。 (2)清梳联自动化程度高,对电器控制部分要 求较高.一些低价改造企业,系统喂棉及棉箱给棉 I ta4tt-- 采JH简单的压力开关间断控制给棉量,不能精确 地做到连续喂棉.不能保证喂棉系统给棉和棉箱 ¨●tj1.1^I・ ^ 给棉的稳定。梳棉机白调匀整均采用开环式,棉 层检测方式简陋.无法精确检测棉层厚度,并且仅 仪根据简陋的检测到的棉层厚薄变化粗糙调整给 棉量;棉条数值无法跟踪监测,造成棉条重量极其 不稳定。台与台之间棉条重量变化大,无法有效控 |、| l羽2 单台棉箱的给棉控制 (3)梳棉机自调匀整仪采川混合环控制疗式, 即对筵棉棉层值、棉条值进行榆测.根据检测值进 行叠加运算来控制给棉电机的速度,做到长、短片 制生条外不匀率.甚至比采用棉卷喂入时的生条 外 匀牢还差。 (3)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清梳联的技术知识. 一段相结合进行给棉量控制,保证棉条重量(、 值 的稳定。混合环白调匀整仪原理见 3。 些制造企业对清梳联改造不够专业,对清梳联 问题Lf王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造成部 技术认识不透彻.改造完成后培训又不到位.出现 分企业对改造缺乏信心。不利于简易清梳联的推 广 应川。 前传感器 (4)由于简易清梳联推出时间短.企业认识不 到化.仅仪为了省T.一味追求节约改造成本而采 ,HJ低价低质产品.造成清梳联改造市场质量参差 不齐,形成恶性竞争。 罔3 梳棉机混合环h调匀骼仪原理 j意罔 (4)采用NMA()()1 混合环闩渊匀整仪.配 川1 7.8 CIll TFT液晶屏(I E1)背光.见罔1).其 2二次升级改造的技术方案 针对}:述问题,我公司组织资深清梳联专业 人员进行了研究设计,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1)在已有连续喂棉技术上清棉向梳棉机组 输送系统巾.采J}J系统压力动态监测梳棉机开台 运j{jl了高速低功耗芯片控制处理的新一代FI凋匀 整系统。TFT液晶屏可直接在线显示机台运行 状况和生条质量情况,并实时显示实际棉条值、文 际棉层厚度、牵伸倍数等数值。根据生产需求.可 以随时进行工艺参数设定、修改和存储。且具有 故障提示功能,设备维修方便。 数及其产量、稳态压力时间等,确定清棉系统给棉 量的大小.使系统压力均衡。 棉箱棉量保持动态 均匀稳定,为棉箱的棉层均匀稳定输出奠定了基 础。连续喂棉系统压力动态监测见图l。 _p t jImr t _J … L ^ ^ t tt : S 同4 I 7.8 cm TF'I、液J 屏 针对不同机台梳棉机和不同的纺纱品种,可 采用不同设定的参数组合。 } 10 :l :: ・ 古t 1 : § ‘ ・ ÷ ^&^ ’ t 于可以自整定.纺 伸t■ 织企业的经常性工作,如改换纺纱品种只需要重 新设定标准棉条厚度一个参数即可.无须渊整其 1 连续喂棉系统压力动念监测 耘绣 ● 技术 【 2】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第43卷第11垮 2015年11月 他参数.见图5。 (图7).新增加了前检测装置(图8),更换了棉层 检测和自调匀整仪(图9)。改造完成后,重量稳 定性明显改善。半月跟踪检测1号~7号未改造 fJ_I 蔓d ,t :・l 者珏 ・r t 咕埔:・哪 d ’':~ 梳棉机台生条外不匀(、V值为4.21 ~8.33 .8 号~14号重新改造后梳棉机台外不匀(、V值为 1.66 ~2.O5 。指标改善非常明显.后期客户 与酗.一 ,尘 1 768 ●一翳一j童 ’e00 ●●摹,’ 1 C0 c t._摹■ 1 b20 将剩余机台全部按照我们方案进行了二次改造。 ■■■■■■■■■■_ 梳棉机 种凋 ,Jj意 3二次升级改造实施案例 3.1 实施案例l 新疆库尔勒某公司在2Ol1年6月~7月将 棉卷梳棉机改造为清梳联.原计划改造48台梳棉 蝌7连续喂棉控制装置 机.前期改造了32台,在试运行中发现棉条重量 不稳定.重量(、 值偏高,便停止了改造。我们重 新为其增加了NMA00l型混合环自测匀整仪后 ( 【冬1 6),棉条重量比较稳定,重量CV值明显改 善,后续在2()¨年11月我们又改造了剩余的16 台梳棉机.设备运行稳定,在20l2年9月义改造 了2.1台。 时段测试的棉条外不匀指标埘比情 斟8 lj1_『检测装置 况如下:采用我公司方案改造指标为1.36 、 1.87 (品种(、18.2 tex)。另外一企业改造后指 标为3. 3 、L1.54 (品种 14.6 rex)。 l矧9棉层榆测和臼iJllj 整仪 通过上述两个改造案例可以看出.只在原有 改造过的简易清梳联流程中,更换NMA00l型混 合环自涮匀整仪和连续喂棉装置,棉条亘量CV 值便会得到明显改善.可将棉条重量稳定在一定 的I 问内。清梳联改造的关键控制点是在连续喂 棉技术(包括系统及单机)及梳棉机自渊匀整仪 上,而连续喂棉技术和自渊匀整技术正是本改造 图6混合环阳凋匀整仪安装l 方案的核心技术。 3.2 实施案例2 湖北某企业2()12年南某公司进行了清梳联 改造 改造完成后,连续喂棉系统不稳定,经常不 是堵车就是给棉不足.造成棉条重量不稳定,使生 条试验]_作量增加.影响正常生产。他们共有两 4 结束语 通过对改造型简易清梳联改造效果进行分 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清棉向梳棉机组输 (下转第84页) 条线.先让我们试行改造一条线.更换了连续喂棉 择瞌 技术 【84】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第43卷第ll期 2015年l1月 [4]王蕾,厉征鑫,刘建立,等.FFT和Hough变换在织 物纹理方向检测上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O14(18):39-43. [13]李静,杨玉倩,沈伟,等.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织物 纹理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13(3):12—17. r14]BENCO M,HUDEC R,KAMENCAY P,et a1.An Advanced Approach to Extraction of Colour Tex— [5]LIU J,JIANG H,I IU X,et a1.Automatic Measure— ment for Dimensional Changes of Woven Fabrics ture Features Based on GI C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2014.1l(1). Based on Texture[J].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5(1):1—1O. [15]潘如如,高卫东,刘基宏,等.机织物组织自动识别 技术[J].纺织学报,2Oio,31(6):43—49. r16]pAN R,LIU J,GAO W,et a1.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Layout of Color Yarns with Logical Analysis [6]任静,周华,郭超,等.结合FFT和Gabor滤波器的 织物纹理特征提取方法[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5(1):6-10. [7] 曾祥慧.二重组织织物的组织识别与真实感模拟研 [J].Fibers and Polymers,2012,13(5):664—672. [17]潘如如.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机织物结构参数识别 究[D].杭州:浙江理工学,2011. [8] JING J,LIU S,ZHANG L,et a1.Skew Detection and Yarns Density Calculation for Woven Fabric [D].无锡:江南大学,2010. [18]柯维.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BP神经网络的织物组 EJ].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 ics,2014,7(4):615 625. 织结构识别I-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9]XIN B,I I Y,QIU J,et a1.Texture Modelling of Fabric Appear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Image A— [9]袁哗。王胜先.基于B样条小波变换极大模的织物 多组织识别算法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O12(1):77—82. nalysis[J].Fibres&Textiles in Eastern Europe, 2012,20(2):48 52. [10]JING J,LIU S,LI P,et a1.Automatic Density Detec— tion of Woven Fabrics via Wavelet Transform r门.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14,11(8):2559—2568. [2O]JING J,XU M,LI P,et a1.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Woven Fabric Structure Based on Texture Fea— ture and PNN[J].Fibers and Polymers,2014,15 (5):1092 1099. [11]WANG X,GEORGANAS N D,PETRIU E M,et al_Automatic Woven Fabric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uzzy [21]张江丰,樊臻,张森林.基于核模糊聚类的机织物组 织自动识别[J].纺织学报,2O13,34(12):131 l37. [22]XIAO Z T,NIE X X,ZHANG F,et a1.Automatic Recognition for Striped Woven Fabric Pattern[J].J Text Inst,2015,106(4):409 425. Clustering[c]//20 1 0 IEEE International Instru 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 ence,I2MTC 2010,Austin,TX,United states:l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23]ZHANG J,PAN R,GAO W,et a1.Automatic Recogni tion of the Color Effect of Yarn-dyed Fabric by the [12]王静.基于图像处理的机织物组织结构识别与分类 [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 一…一… Smallest Repeat Unit Recognition Algorithm[J].Tex tile Research Journal,2015,85(4):432 446. 一-.-.-.一.-._._._.…一…一…一…一-.-~….-.…一一¨_.-.-. (上接第52页) 才能将改造后的清梳联设备管好用好,从而达到 送系统采用压力动态监测,保持梳棉上棉箱棉量 动态稳定;单台棉箱的给棉控制采用连续喂棉方 式;梳棉机自调匀整采用NMA001型混合环自调 匀整仪。从简易清梳联二次改造的两个案例可以 减少用工、提高产量、稳定质量、提高效率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尚旭辉,郭青,丛顺章.清梳联生条重量不匀率影响 因素的探讨_J].棉纺织技术,2009,37(2):35—37. E2] 董志强.国产清梳联系统的压力调整[J].棉纺织技 术,2007,35(1):42—45. 看出,该改造方案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我们也体 会到,清梳联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是简单地 用风机和棉箱随意连接在一起,改造应该包含系 统滤尘风量风压、变频风机风量风压、清棉系统的 连续喂棉、喂棉箱的连续喂棉、梳棉机棉层检测、 生条检测、道夫速度跟踪等在内的自调匀整等方 [3] 李妙福.清梳联开清棉流程混棉质量探析(上)[J]. 棉纺织技术,2005,33(11):25—28. [4] 李妙福.清梳联开清棉流程混棉质量探析(下)[J]. 棉纺织技术,2005,33(12):21—23. 方面面技术整合;设备改造完成后,还需要做好生 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调整等方面的配合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