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来源:意榕旅游网
word 单元测试(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

A.秦朝的三公 C.明代的大学士 答案 C

解析 材料“无权之官……做有权之事”说明拥有此官职的人不是中央的正式国家机构官吏,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明代的大学士和清朝的军机大臣,但称为“阁臣”的只有明代的大学士,C项正确,排除D项。秦朝的“三公”均是中央的正式国家机构官吏,排除A项;唐代的三省长官均属于宰相,是中央的正式国家机构官吏,排除B项。

2.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因不满皇帝为政而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地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 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 答案 B

解析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以后,皇帝直接面对百官,所以许多大臣可以直接批评皇帝,另外废除宰相之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皇帝可以肆意用廷杖惩罚朝臣,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统治阶级政治腐败,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臣子向皇帝进谏,恰恰是忠君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这种政治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

3.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B.君主专制的强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B.唐代的三省长官 D.清朝的军机大臣

- 1 - / 11

word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X和下西洋是中外友好交往,①正确;清政府颁赐金瓶是加强对藏族地区的管辖,不属于中外交往的X畴,②错误;X成功接受荷军投降是中外的冲突,抗倭英雄戚继光反映的是对抗外来侵略,③④正确。故选D项。

4.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某某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 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 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 答案 A

解析 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

5.隋朝灭亡、唐朝灭亡、元朝灭亡、明朝灭亡,都有一个相同的重要因素,这就是( ) A.农民起义的打击 C.外来国家的侵略 答案 A

- 2 - / 11

B.少数民族的入侵 D.内部奸臣的篡权 B.①②④ D.①③④

wor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四个王朝的灭亡都与农民起义有关,A项正确。

6.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项错误;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故B项错误;秘密立储制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秘密立储制立储而不公开,这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

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答案 C

解析 从机构属性而言,二者性质相同,即都是皇权的秘书侍从机构,他们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C项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排除A项;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有参与政务的权力,没有决策权,B项错误;军机处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排除D项。

8.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 3 - / 11

word 答案 B

解析 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不敢明确指出明朝和清朝,这种现象是受当时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而不是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9.假设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内容涉及“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 )

A.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 B.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C.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D.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清政府对某某地区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某某地区的管辖。因此,材料中讨论会的主题应是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故选D项。

10.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个“大帝国”“安于现状”的表现有( )

①帝王们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毫无认识 ②对外紧闭国门 ③对内坚持“重商主义” ④鄙薄科学技术 ⑤热衷于文字狱

A.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安于现状,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坚持重农抑商,鄙薄科学技术,热衷于文字狱,①②④⑤正确。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重商主义”,③错误。故选C项。

11.乾隆年间,诗人魏来朋在《鬻子行》中写道:“潍北(某某潍坊)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直接措施可能是( )

A.文字狱 C.收复某某

B.闭关锁国 D.朝贡贸易

- 4 - / 11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word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沿海村落少炊烟”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故B项正确。文字狱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故A项错误;收复某某和某某沿海无关,故C项错误;朝贡贸易和“无麦无禾空赤地”无关,故D项错误。

12.我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图片和所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太湖地区的丝织业始终居全国之首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C.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港集聚地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成为其他地区X本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和图片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某某工商业市镇兴盛,形成了区域性市镇网络,故B项正确。A、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明显错误,均排除。

13.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明清江南农业生产衰退,排除A项;明清

- 5 - / 11

word 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粮食需求增加,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排除C项。

14.王阳明说:“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其旨在强调( )

A.理在事先 C.遵从良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可得出王阳明强调做人做事要遵从内心的良知,要存善去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理”与“事”的关系,且心学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与“知行合一”无关,材料主旨强调遵从内心的良知,故排除B项;格物穷理是理学的方法,而不是心学的内容,排除D项。

15.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X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答案 D

解析 材料分别介绍了X宗周、王夫之和清代戴震的理欲观,三者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选D项。当时理学地位并未丧失,排除A项;此三人并非市民阶层,排除B项;当时仍是农业文明,并未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C项。

1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公平法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X,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

- 6 - / 11

B.以天下为己任 D.反对宋明理学 B.知行合一 D.格物穷理

word 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提倡公平法治,C项错误;宋明理学也强调社会责任感,且材料也没有反映两者反对宋明理学,D项错误。

17.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

A.皇帝的扶持 C.艺术家创新和改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著名的商帮,材料反映出戏曲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

18.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颇高,它们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通俗文学得到了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等市民文学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产物,故A项正确。通俗文学得到了发展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也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9.下列是明朝的科学巨著,对此概括准确的是( )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药物学的成就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外国人称为宋应星《天工开物》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徐光启《农政全书》 识的农业百科全书 明朝地理名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A.明清时期科学技术没有发展 B.明代科技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 7 - / 11

B.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间艺人口口相传

word

C.明朝的科技具有总结性特征 D.明代科技注重实践并影响世界 答案 B

解析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中都有新的成就,A项错误;根据材料“全面总结”“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开辟了……新方向”可知,明朝科技承古萌新,B项正确;C项概括不全面,排除;明代科技注重总结,排除D项。

20.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

①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我国处于主要地位 ③中国文化引起西方学者关注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利玛窦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可知,①正确;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②错误;材料中大量中国书籍被翻译成西方文字说明③正确;材料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随后陆续有传教士东来”说明④正确。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5分,22题20分,23题2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B.①③④ D.①②④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

- 8 - / 11

word 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9分)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2分) 答案 (1)时间:明太祖时期。(2分) 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分)

(2)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分)

不同意。原因: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6分)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图不难发现和总结出,改制前有丞相,改制后却没有了丞相,所以,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是在明太祖时期。第二小问,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是要加强君主的权力。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及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军机处不是“盖隐然执政之府”。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毕竟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产物,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而不敢作出任何更改。第(3)问,从明初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再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的趋势是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2.(2019·某某调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某某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8分)

- 9 - / 11

word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政治体制与商业发展的关系。(8分) 答案 (1)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高度专制。(4分)

(2)某某普遍使用;长途贸易兴盛;商帮出现;中小商业市镇兴起。(8分)

(3)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明中后期商业繁荣,出现新经营方式,冲击了专制统治秩序,促使封建社会走向衰落。(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得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高度专制。第(2)问,根据材料二“美洲等地的某某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得出某某普遍使用;根据材料二“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得出长途贸易兴盛;根据材料二“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得出商帮出现;根据材料二“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得出中小商业市镇兴起。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商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商业对政治的反作用等方面分析。

23.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之际的文学继承了宋代风俗文化的特点,明代的《宝剑记》《浣纱记》等,充斥着愤世、怨世情。汤显祖《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X“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王永星《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4分)

- 10 - / 11

word (3)根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并举例。(7分) (4)综上,分析归纳影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6分)

答案 (1)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8分) (2)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2分)

(3)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它们成为古代中国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3分)

示例:农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数学:《九章算术》;天文学:元朝《授时历》;医学:《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举例应为汉代以后的成就,各举一例即可,4分)

(4)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新的经营方式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中外交流促进了科技发展;传统文化影响科技文化的发展。(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次相互的启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举西汉以后的例子即可。第(4)问,根据前三问内容分析概括,注意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 11 -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