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象 T 钉 练好课前 成就课中 龚静贤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 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只 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教材确定教学范 围与深度,解读好教材,就是了解编者的 自已的引领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相互学习 协作,实现共同提高。 有练好课前“功”,才能成就课中“效”。 一、教师课前必须吃透教 材 有专家指出,“不能深入钻研教材内 容,照本宣读,把教参当作‘圣经’,敷衍 塞责,靠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和练习来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是目前语文教 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纵观部 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他们之间 存在着共同的弊端,即:缺乏对教材真正 意义上的内涵挖掘,过分理解文本表层, 忽视内涵;过分强调人文性,语文味被冲 淡;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被弱化;课件 的滥用,使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走样;阅 读基本功训练被明显地削弱,等等。作为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成功的、精彩的、 难忘的、高效的语文课,没有课前的下大 量功夫肯定是不行的。吃透语文教材是 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 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做 到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准确 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深切 体会。教师“吃透教材”应该做到横向、纵 向之间要联系;深度、广度的挖掘要适 当;重点、难点均要突出。其实,“吃透”教 材比写教案更重要。课前,教师要和教材 “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 二、教师课前必须解读教 材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 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解读好教材才能 备好课。吃透教材、解读好教材是上好一 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的根,没根的教学 即便是采用了很多很多形式,也只是蜻 蜓点水,浮于表面的。精心备课是上好语 文课的重要环节,而钻研并解读好教材是 教师备好课的关键。所以,正确解读教材 编排意图,就是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做到 “心中有数”。没有对教材的研究,就不会 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教 师要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增强自身的解 读文本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钻 研教材时必须解读教材,并应该通览教 材、熟读教材、把握“三个点”,即语文教 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是否突 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判断一堂课成败的 关键。应把握两个度,即深度、广度。此 外,教师还要能够做到快速“吃透”教材 的亮点。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阅读,要 让阅读成为自己一种生活的方式和习 惯,锤炼出“吃透”教材的内功。总的来 说,只要我们在把握教材精神的基础上 解读好教材,就一定能备好课、上好课。 三、教师课前必须超越教 材 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超越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 师在“吃透”教材之后,就可以“利用”教 材,“超越”教材了。因为教材是按编者的 思路设计的,有的不一定符合我们实际 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作出合理 的调整、补充和整合。笔者认为,“利用” 教材可以“调整”教材,“利用”教材也可 以“整合”教材。只要不至于引起教学上 的混乱,教师是可以无穷调整教材的。教 师要想创造性地超越教材,就必须钻研 教材,合理改编教材,熟悉教材的基本框 架、结构,理清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更 要吃透教材每部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处理好创造性地用教材和吃透教材的关 系。不能死守课本,而是要超越课本,适 当调整教材。要上出一堂成功的课,首先 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要“吃透”教材。教 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巧妙地调整教 学程序,合理地增减教学内容,使学生在 。 }i 鬣 四、教师课前必须开发教 材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开发教材,因为教材是可变的, 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合理有效地开发教 材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以 及教师把握教材,驾驭、处理、整合教材 和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的能力。开发 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备学生 能接受的课,不备学生的备课,不叫真正 的备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 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也就 是说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还要吃透学生。 课本和教参仅仅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 和资料之一,还需要教师去开发和利用。 因此,教师要利用好社会资源,课前必须 开发教材,积极收集知识和信息,让学生 变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教师要 能在恰当开发教材与吃透教材的关系上 使人眼前一亮。总之,吃透教材是基础, 精心设计是前提,灵活操作是关键,追求 效果是目的,开发教材是延伸,突出亮点 是升华。新课程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发 教材、使用教材,语文教师不应当是照本 宣科的工具,而应当成为教材的研究者 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徜徉于 语文缤纷世界的引路人。 此外,教师还应该细心研读教学用 书,树立一种没有课前“功”,何来课中 “效”的观念。因为教学永远都是新的,学 生也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而教材 作为课程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资 源,只有合理地、灵活地使用好教学资 源,深挖教材的内涵,努力用好教材,用 活教材,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 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徐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