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点拨】明清社会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红楼梦最具代表性,材料的内容也反映了这一点。 【结束】
2.(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二模34题)以下是中西文学史上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与二者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C.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D.都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答案】C
【点拨】《聊斋志异》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人间喜剧》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形象地展示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芸芸众生相。恩格斯盛赞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结束】
3.(2012年11月南安一中高二期中考23题)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堪称“国之
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12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C 【点拨】 【结束】
4.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流行于东亚一些国家、地区的民间习俗。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隆重地举行如图所示的活动。传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 )
A、屈原 B、孔子 C、李白 D、杜甫 【答案】A
【点拨】在学习时要注意扩大知识面。龙舟竞渡的传说家喻户晓,因此结合民间传说和所学历史知识,时可以知道其答案的。 【结束】
5.(2012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15题)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
A.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简单的识记题。 【结束】
6.(2012年11月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9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
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B
【点拨】荈(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A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具有史料价值的说法错误;C项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因此就确定茶起源于唐代,说法不成立;D项神话传说不能成为信史,此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的是B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仍不能据此就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结束】
7.(2012年5月珠海市高三调研5题)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作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不是假币?
【答案】A
【点拨】B项从字体判断是假币,当时不可能有楷体;CD项从文字上判断,太宗是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南宋是后人给北宋政权南迁后 【结束】
8.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 ①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 ②利用火药开山采矿 ③运用指南针航海 ④翻阅《日知录》计算日期 A.①②③ 【答案】A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点拨】 【结束】
9.风俗画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C.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广泛 【答案】B
【点拨】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发展,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世俗画。 【结束】
10.(2012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
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答案】D 【点拨】 【结束】
11.(2012年9月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31题)陕北曾是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的地方,石鲁
的作品《转战陕北》(右图)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在陕北的历史画面。关于该作品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幅工笔画,风格纤细清丽 ②该画是以山水画形式表现重大主题的作品 ③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画面意境空灵清寂 ④画面构图大气,气势磅礴,前景、背景与人物表现相得益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点拨】《转战陕北》用传统传统山水画表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故①错误;整个画面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笔墨概括凝练、扛鼎有力,粗笔大线,抑扬顿挫,既有黄土高原的宏阔高迈,又有陕北民歌的酣畅嘹亮,豪放中见稳健,淋漓中见沉厚,故③可排除。正确答案为D项。 【结束】
12.(2012年浙江省绍兴市一模14题)图6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C
【点拨】依图所反映的信息为造纸术。故选C。 【结束】
13.(2012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7题)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情感角度看,“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一句应当属于文学体裁中的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散曲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能力要求是对汉赋、唐诗、宋词和元散曲等文学体裁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从语言风格上看,一般的说法是诗庄、词媚、曲俗。元散曲的语言以通俗为本色,曲之所以要求通俗,原因是“须奏之场上,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在封建社会中,对现实绝望的知识分子,最容易产生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因而叹世归隐就成了这类作家创作的主旋律。他们一方面悲愤地感叹世道的不平和个人悲剧的命运,进而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又希冀以精神上的遁隐作为消解痛苦疗治创伤的药方。这类作家对人生所抱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其中却也蕴含着对封建政治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反省。这类作家以白朴、马致远等人为其代表。 【结束】
14.(2012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3题)图5是2012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
图5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D
【点拨】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
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彩陶画指画在彩陶上的绘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一般融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一代名作。南宋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流行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清末吴友如《点石斋画报》中有很多作品,均属风俗画。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本题中吉祥物属于风俗画(可能卡通画更加合适)。 【结束】
15.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右图所示作品发表了不同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B.感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有如“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D.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C
【解析】“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形容草书这种书法体。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时间,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分)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4分)
【答案】(l)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4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1分)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主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2分)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3分)
(4)福娃。(1分)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2分)民间风情画。(1分)
【解析】本题是以文字艺术作为主题考查,第一问和第二问是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的分析,要注意从文字艺术本身、书法家们的贡献以及文具的改进等方面考虑;第三问考查学生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四问是现实热点,要从福娃的着装方面入手。 【结束】
17.(2012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高考模拟)城市建筑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状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礼堂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问题:
(1)请从材料一、二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6分)
(2)与唐朝相比,北宋商品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从图一和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和地位。(3分)
(4)根据第(1)问和第(3)问的信息分析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趋势。(2分) 【答案】
(1)变化:①居于城市中心位置。 ②被其他部门与城墙重重包围。(2分) 特征: ①皇权专制(至上)(2分)、等级森严(1分)、中央集权(1分)。
(2)出现了夜市、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专门市场。(4 分,每点2分,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影响: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理学兴起、书法艺术更具个性化、民间风情画出现、宋词盛行、说书艺术流行、出现瓦肆等等(5分,每点1分,答其中五点即可,答其他内容符合题意的同样给分)
(3)原则:民主集中制。(1分)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
高权力属于人民了。(2分)
(4)由专制到民主。(2分) 【点拨】
(1)本问考查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可直接由图片中提取信息,分析其反映的本质特征时注意结合自秦开始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皇帝制度的发展;(2)注意唐朝“坊市”界限的严格、北宋时期坊市界限的打破、夜市的出现以及专门市场瓦肆的出现可说明题中观点的正确性;分析其对北宋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时注意联系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从专制到民主是全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