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杨宝生
(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河北
廊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为学生创造数学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和探索,最终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还有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在此,主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手段,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学质量也不理想。这一教学现状与新课程理念要求明显不符,所以需要教师积极做出改变,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教学目标更高效的达成。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看重问题情境生活化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加强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不过在具体教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学中,部分教师错误解读了这一点,不论教学内容合不合适,都盲目地进行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创设,甚至凭空捏造,导致学生不了解课程主题,造成相反效果。
(二)多媒体应用形式化
多媒体教学有着直观化与生动性等特点,合理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过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多媒体应用上有着形式化的问题。例如,在课件制作上表现的花里胡哨,导致课堂上十分热闹,但下课后学生却不知所云。
(三)没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了解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因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仍采用统一式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关注优等生,对学困生则比较忽视,导致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措施(一)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所以教师要积极贯彻这一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一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面对初中生崇拜偶像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偶像的身高、体重等提出来,之后将这些数据设计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问题情境中,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二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课堂时间宝贵有限,所以教师应放眼于数学
-152-
本质的挖掘,注重教材内容中数学思想的体现,然后基
于此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必定能实现高效且精准的效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清主次,合理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每种方式的优势与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具体应用中需充分考虑实际,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例如,PPT教学方式,其能有效描述动态变化、清晰表达文字图像等优势。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那便是很难在同一页面中连贯地表达前因后果。为此,这一方式更适合演示动态化的内容,如速度或增长程度的对比分析等,对问题推导过程的演示教学则不是很合适。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进行各种教学手段的分析,了解各种方式的特点,之后结合自身所需和教学要求进行应用,这样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尊重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在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基础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此给予足够的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换句话说,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段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在课堂上,对美术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知识树状图;对思辨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创造更多总结概念或定理的机会等。这样,能使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在今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人人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十分有必要。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综合性地进行考量,不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合理地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真正构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1]王倩.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3):66.
[2]项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J].试题与研究,2019(12):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