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本科教学团队简介

本科教学团队简介

来源:意榕旅游网
科教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所在院校: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学团队简介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徐 蓝 首都师范大学

本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创建,是一支专业思想稳定,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人员1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 团队带头人徐蓝教授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9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2002年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2005年为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世界史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2007年为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2007年领导的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兼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欧洲学会欧洲一体化分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和《世界历史》编委等职。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历史研究》审读员、北京社科联委员。她多次出境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她向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建议的研究课题“战争与和平”被列为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三大主题之一。 她重视本科教学,主持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全新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均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她发表了8篇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主持《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她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独立学习、研究、创新的能力,2006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被北京市推荐参评第四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她参加编写的高校教材《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作为骨干参加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史》现代卷和当代卷的撰写,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和5月出版;参加北京大学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的写作,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目前她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国际关系史》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世界近现代史》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将于2009-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她多年坚持为北京中学教师研究生课程班上课,为市区教研中心开设讲座,介绍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2007年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任命为修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召集人之一,以自己的所学服务于我国的义务教育。 她科研成果突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绥靖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走向同盟》,作为骨干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巨变》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项目《国际冷战中的大国战略研究》,都已完成,后者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收入《成果要报》,作为中央决策的参考。她还为中央领导同志撰写有关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章。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项目《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并任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第二版编委。出版专着4部(独着2部),译着2部(合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专着《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1994年获得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英国与九一八事变》和《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和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参加编写的专着《20世纪的历史巨变》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2006年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徐蓝教授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认真指导本科生的科研立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她所指导的95级本科生刘作奎的论文《英国与鲁尔危机》获得第一届全国本科生史学新秀奖,指导的02级本科生高昊的论文《1894年英比协约与二C计划》已经公开发表,并于2006年获得全国史学新秀一等奖。她独立培养博士生17人(已有13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李明的论文《东亚政治的民主化进程》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博士生刘作奎的论文《1919—1929年英法关系研究》和康民军的论文《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研究》分别被评为2007年和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硕士生24人(已有18人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后3人(已有2人出站)和国内访问学者2人,多次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2006、2007年均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本团队成员注重了解学科发展现状,追踪学科发展前沿,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并根据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布置学生阅读原始资料以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强调课堂质量意识,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徐蓝教授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2006—2007学年连续3次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王燕平、史桂芳、梁占军等老师也先后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他们还在课堂教学之外指导本科生的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自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团队在2007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集体,团队带头人徐蓝教授荣获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本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①2004年以来,《世界近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英国近代史专题》、《美国现代化历程》、《战后国际关系史》、《英国近代外交史》、《联合国发展历程》、《文艺复兴史》、《世界文明史》11门课程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建设,其中《世界近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现代化历程》4门课程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课程,《世界近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2门课程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②徐蓝教授主持的《世界近现代史》课程2006年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③2004年以来,本团队开设了《美国近代外交史》、《英国近代外交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世界文明史》5门双语课程;④2000年以来,本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分别为: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全新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北京市级品牌专业——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建设、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世界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世界近现代史》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世界近现代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建设;⑤2004年以来,本团队承担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9项,分别为:世界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欧洲经济社会史课程体系改革、《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现代国际关系史》精品课程建设、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建设、历史选修课程考核方法探索、本科生考试改革研究、外聘教师管理与服务研究;⑥2004年以来,本团队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分别是:《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现代国际关系史》课程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课程建设、《美国现代化历程》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⑦2004年以来,本团队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分别是:“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首都师范大学负责世界现代史部分)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世界近现代史》课程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团队带头人徐蓝教授2006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世界近现代史》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本团队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主要表现在:①齐世荣教授主编、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世界史》(全6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出版)是教育部向全国推荐的高校教材,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②齐世荣教授主编、刘新成教授和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世界史》(全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7年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③徐蓝教授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国际关系史1900-1945》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世界近现代史》的编写工作;④齐世荣教授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二、三分册(商务印书馆1982-2007年出版,其中第一、二分册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二、三分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996年出版)在国内影响很大,被多所高校选用为教学参考资料;⑤徐蓝教授参加编写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政治面貌 最终学历(学位) 徐蓝 无党派 研究生(博士) 出生年月 民 族 授予单位 汉 首都师范大学 参加工作时间 性 别 授予时间 女 1990年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主任、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高校教龄 27年 职 称 教授 行政职务 联系地址、邮编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83号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00089 移动电话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①专着《20世纪的历史巨变》(合着)2005年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2006年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②主持的《世界近现代史》课程2006年获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③2006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至今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职博士研究生 美国弗吉尼亚林奇堡学院访问学者(Lynchburg College) 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历史学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Birmingham)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7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徐蓝 研究生 (博士) 年 龄 专 业 60 世界史 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主任、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81 世界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7年 职 称 教授 职 务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限10名主要成员)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齐世荣 大学本科(学士) 教授 刘新成 研究生 (博士) 年 龄 专 业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54年 职 称 职 务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 名誉会长 56 世界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年 龄 专 业 24年 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40年 职 称 教授 职 务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周钢 研究生 (硕士) 年 龄 专 业 63 世界史 职 称 教授 职 务 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世界近代 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57 世界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赵军秀 研究生 年 龄 专 业 27年 (博士)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教授 梁占军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职 务 年 龄 专 业 41 世界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34 世界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8年 职 称 职 务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程文进 研究生 (博士) 年 龄 专 业 7年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王燕平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史桂芳 研究生 (博士)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年 龄 专 业 36 世界史 12年 47 世界史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 54 世界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3年 职 称 教授 职 务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叶险明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22年 首都师范大 学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现代国际关系史 战后国际关系史 近代国际关系史 美国现代化历程 美国近代外交史(英文) 英国近代外交史(英文) 英国近代史专题 世界近代人物研究 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文) 世界近现代史 联合国发展历程 美国经济发展专题研究 世界近现代史 法国史专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 法国文化史 全球史导论 徐 蓝 徐 蓝 周 钢 周 钢 周 钢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80 40 120 80 40 赵军秀 赵军秀 赵军秀 梁占军 梁占军 梁占军 程文进 程文进 程文进 王燕平 王燕平 王燕平 王燕平 刘新成、梁占军 等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2005-2007年12月 120 40 120 120 80 80 180 120 80 240 80 80 80 12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世界史·当代卷 世界史·现代卷 世界史·古代卷 世界史·近代卷 现代国际关系史 齐世荣徐 蓝 齐世荣徐 蓝 齐世荣 齐世荣 刘新成 徐 蓝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正在 编写 正在 编写 世界近现代史 徐 蓝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三分册 冷战时期的美徐 蓝 齐世荣 商务印书馆 2007年 北京大学出苏关系 版社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省部级、国家级奖励) 项目名称 2006年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首都师范大学负责世界现代史部分)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精品课程 北京市高等省部级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国家级 2005年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 徐蓝 学校教学名师奖 省部级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省部级 2007年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教育部国家文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万 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北京市高等学建立全新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 4万 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世界历史专业建设 5万 北京市级品牌专业建设 教育部新世纪万 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 北京市高等学世界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自筹 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 1995-至今 1997-2001 2005-至今 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 2002-2004 2005-2007 5万 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006-至今 《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 2007-至今 学团队建设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①团队设置特色: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设置,学术基础雄厚;团队成员老、中、青相结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团队成员热爱本科教学,关心学生成长,是2007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集体。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建设 30万 北京市优秀教2007-至今 ②专业特色: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依托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招生,生源良好;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是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学生除在历史学院学习世界历史专业知识外,还在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别学习英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因此学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有很好的语言功底。 ③课程特色:团队成员所开课程与他们的科研方向密切相关,很好地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到了一起;课程授课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学院学生,很多外院系学生也选修本教学团队的课程;课程建设质量高,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和4门首都师范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团队成员所开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现开设双语课程5门。 ④创新性改革措施:世界历史专业学生实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学习历史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外国语基础;开设世界史“博导论坛”,邀请中、外专家讲学,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⑤实践性教学:布置学生阅读原始档案资料,在教师组织下进行讨论与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立项,提高他们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 ⑥资源建设:建设世界史资料中心,购买大量外文原版档案资料,包括英国外交部机密档案,杜鲁门文件、罗斯福文件、威尔逊文件等;设立学术报告厅,便利国内外学术交流;开设学生机房,方便学生快捷运用网上教学资源。 ⑦网络教学:多门课程实现了网络教学,其中《世界近现代史》作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其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共享。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①齐世荣教授主编、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世界史》(全6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出版)是教育部向全国推荐的高校教材,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海外购买了版权;齐世荣教授主编、刘新成教授和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世界史》(全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7年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齐世荣教授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二、三分册(第一、二分册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二、三分册在国内影响很大,被多所高校选用为教学参考资料。 ②齐世荣教授主编、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20世纪的历史巨变》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2006年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③齐世荣教授两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讲授世界近现代史。 ④徐蓝教授为中央领导同志撰写《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稿件。 ⑤徐蓝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回看冷战》讲座。 ⑥徐蓝教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项目《国际冷战中的大国战略关系研究》(01BSS011),该项目的成果于2007年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选入《成果要报》,作为对中央领导决策的参考。 ⑦徐蓝教授、刘新成教授等参加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的撰稿和拍摄,刘新成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的撰稿和拍摄,梁占军教授和程文进副教授参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世纪战争》的撰稿和拍摄,都已经播出。 ⑧周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和赵军秀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审结项中被评为“优秀”,获得北京市社科办的表彰和奖励。 ⑨徐蓝教授和齐世荣教授分别作为2007年教育部修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召集人之一和顾问,参加这一工作。徐蓝教授还多次为北京市的中学教师作“学术前沿”讲座,受到欢迎。 ⑩梁占军教授和程文进副教授参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编写工作,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着)题目 期刊名称、时间、卷次 主要作者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习世界史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求是》2004年第7期 齐世荣 齐世荣 《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历史研究》2004年第4“文明形态史观”和“全期,《新华文摘》2004年球史观”》 《本科世界近代史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20期全文转载 《教学的责任和艺术——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教学经验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 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全球史”与“世界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异同刍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 《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 《谈谈面对多系学生选2006年第3期 《首都师大校报》2006年11月4日第2版 《全球化和全球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改徐 蓝 徐 蓝 梁占军 徐 蓝 王燕平 徐 蓝 徐 蓝 修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革论文集》待出版 《课程建设的理念创新与团队建设——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的一些体会》 《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论文集》待出版 徐 蓝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本团队一直从事博士后和国内访问学者的培养工作。 2、本团队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措施有: ①尽量安排青年教师多上讲台,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 ②制定老教师的传帮带制度。由老教师一对一地帮助青年教师,从分析教材、撰写教案、课堂讲授、课后答疑、期末考核、指导本科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入手,对青年教师给以具体指导。 ③实行试讲、听课和评课制度,团队成员不定期地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④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手段的革新,鼓励并提供适当的条件支持他们进行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的建设。 ⑤鼓励青年教师读更高的学位,并提供相应的条件。 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近3年青年教师赴境外进行国际学术交流6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数十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首都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3、本团队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已有成效 ①青年教师梁占军2000年获得北京市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2年获得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青年教师奖,2005年入选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6-2007学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他独立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在权威核心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2006年被评为教授。 ②青年教师王燕平2003-2004学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4年获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现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③青年教师程文进2007-2008学年被推荐参评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参加的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2005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美国对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2006年被评为副教授。 从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做出的成绩可以看出,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效显着,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国家社科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6万 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2002-2007年 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 6万 基金一般项目 2003-2006年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国家社科10万 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社科2006-2009年 美国西部牛仔与牛仔文化研究 9万 基金一般项目 2007-2009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研究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国家社科8万 基金一般项目 2007-2009年 ①本团队成员很好地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到了一起,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所开课程与他们的科研方向密切相关,并根据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 ②本团队成员在教学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布置学生阅读原始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指导本科生的科研立项。团队带头人徐蓝教授指导的本科生高昊的论文“1894年英比协约与二C计划”获得全国史学新秀一等奖。 ③注重把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建设中。徐蓝教授运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国际关系史1900-1945》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世界近现代史》的编写工作,齐世荣教授主编、刘新成教授和徐蓝教授参加编写的《世界史》(全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7年出版)也是在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新编教材。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在今后3-5年中,本团队的建设计划如下: 一、队伍建设 1.不断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建设,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具体措施:①支持1位成员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争取在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学历结构。②争取增加1-2位副教授,1位教授,进一步提升职称结构。③争取引进2-4位博士生,使年龄、学缘、梯队结构更为合理。 2.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具体措施:①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让每位成员特别是年轻成员每年至少2次进行国内交流考察培训。②争取在三年内每年有2-3名成员出国进行交流学习,了解最新学术和教学动态,提高教学水平。 3.督导青年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具体措施: ①支持并帮助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学改革计划,通过具体课程进行教改,并给以具体帮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评估达到平均分以上的水平。②支持并具体帮助每位教师承担学校的教改项目。③争取在三年内集体承担2项市级以上的教改项目。 二、积极开展本科教学 1.争取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具体措施: ①修订、补充、完善世界近现代史的两门主干课程(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文献选读),以及基础课程宏观世界史课程中的近现代史部分。②围绕本团队的主干课程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并进行具体建设,使之与主干课程在一起形成面向21世纪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 2.组织团队成员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措施: ①坚持本团队的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上两门基础主干课程,以及基础课程宏观世界史中的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并将其辐射到世界史的其他教学领域。②坚持本团队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学术前沿讲座。③坚持指导本科生的科研立项工作。④继续开展“博导论坛”,有计划地每年邀请10位左右的国内专家为本科生讲座,进行教学交流活动。⑤有计划地聘请国内专家作为世界史学科和专业的特聘讲座教授,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水平。⑥争取每年邀请1-2位国外专家来本团队进行短期教学和交流。 三、加强教学研究 1.以科研促教学。具体措施:①积极完成现有的科研项目。②争取申请1-2项新的省部级以上项目。③争取每人每年1-2篇科研论文,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2.积极申报、承担并完成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具体措施:①积极争取在三年内集体承担2项市级以上的教改项目。②承担2-3项校级教改项目。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具体措施: ①不断把教学改革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争取每位成员撰写1-2篇教学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以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②争取召开1-2次教学研讨会,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 四、深化教学改革 1.紧密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形成明确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具体措施:①组织团队成员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改革,承担新的教改项目。②承担新的课程建设项目。 2.继续建设精品课程。具体措施:①争取将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②完成并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国际关系史(1900-1945)》。③完成并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世界近现代史》。④不断完善世界近现代史国家精品课程。 3.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①把承担的课程全部制作课件。②争取全部课程上网,并进行网上教学。③进一步探讨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世界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规律和方法,使本团队的教学既能激发最优秀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使广大学生感受世界历史的魅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