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

已是傍晚。荨麻上……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 闪着( )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 倚靠着一棵柳树。 ( )的月光 倾泻在我家房顶。 远处不知哪里, 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 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 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 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 )的更夫, 敲着( )的梆点。

[1]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困倦 沉闷 皎洁 晶莹

[2]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除了诗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果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我们可以称它为:________。

[3]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__。

[4]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宁静祥和的童话世界,寻常可见的乡村景色也变得更美了,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对其进行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字词。

使:________ 朝雨:__________

1 / 7

更: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

[2]读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时,你的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_____。类似饱含送别之情的诗句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等。

3. 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本小节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①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②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指嫦娥的居室。③长河:银河。④沉:隐没低沉。⑤碧海:碧色的大海。 [1]结合注释写一写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来看,嫦娥为什么会后悔偷走灵药?( ) A.因为她在月宫中很寂寞。 B.因为月宫中很寒冷。

C.因为月宫中没有美丽的景色。

[3]与这首诗相关的神话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检测台。

繁 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màn mó)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téng tén)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 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shòu tāo)的清响?

繁 星(一五九)

母亲啊!

2 / 7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繁星(七一)》中的“这些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繁星(一三一)》一诗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____之情。

[4]《繁星(一五九)》中,“天上的风雨来了”中的“风雨”指的是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中的“风雨”指的是_______。

6.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 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 ,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 , 。”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7. 课内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3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外比较阅读。

雪梅 [宋]卢钺

梅雪_____未肯降,骚人阁笔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①凌寒:冒着严寒。②遥:远远地。③知:知道。④为(wèi):因为。⑤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1]读《雪梅》完成下面练习。 (1)把《雪梅》这首诗补充完整。

(2)在诗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明了梅雪争春,谁也不肯相让。而诗人也无法评判,这是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______,雪没有梅______。

[2]读《梅花》,完成下面练习。

(1)“________”一词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________”一词说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2)诗人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这两首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赞颂了梅花的洁白与清香。

B. 卢钺写道“梅雪争春”,王安石写道“独自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C. 《梅花》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D. 《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要谦虚礼让,和睦相处。

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

4 / 7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姍姍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解释下列词语。

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皑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节主要是从白桦的_______(A.静态美 B.动态美)方面,突出表现了白桦的_______(A.外在形象 B.内在气质)

[3]第一小节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白桦挺拔高洁的精神,“______________”衬托出了它的绚丽辉煌。

[4]第二小节中的“_______________”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变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下面的小诗,完成练习。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

风在草地上, 风在花朵上。 因为草弯腰了。 因为花点头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在第1小节中画出恰当的停顿。 [2]边读边想,补写第3节诗句。

11. 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时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炫耀”“胆怯”“闲游”分别在描写谁?

5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片段阅读。

繁星

( )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 ( )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 ( )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选自《繁星 春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淡白 嫩绿 深红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和_____。

[3]“芽儿”“花儿”“果儿”象征人的成长阶段从_____到_____。 [4]理解诗歌,完成填空。

当你还是芽儿时,要__________。 当你开出花儿时,要__________。 当你成了果儿时,要 __________。

[5]小朋友,觉得自己正处于芽儿、花儿、果儿的哪个成长阶段?这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苏轼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中国_______山壮美多变的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________。诗中“缘”一字的意思是;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的“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而“城市的边缘”中的“缘”则是_________。

[3]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词经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它是“但愿人______,_______共婵娟”。

14. 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6 / 7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写了五种景

物: 、 、 、 、 。

[2]下面哪个词语不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 A.翻过 B.偷看 C.飞进 D.歌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多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 C.这首诗应该用悲伤的语调缓慢地朗读。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4]读了这首小诗,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我仿佛看到______,仿佛听到______,仿佛闻到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