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汇编!!!
11.2新闻实务
招生专业:新闻学 考试科目:新闻实务
一、简述记者应如何营造融洽的访问气氛。(8分)
二、假设你是新华社驻外记者,及时获得了下列新闻事实材料,请设计新闻导语。(6分)美国古人类学家李·伯格和南非地理学家大卫·罗伯茨于前年9月在南非开普敦以北约97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组人类祖先的脚印化石。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这两位科学家于昨天(8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宣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组脚印是美国古人类学家李·伯格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说,
11.7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留下的。脚印21.6厘米长,可能是由一位高约1,6l米的黑人妇女或者身材较为矮小的男性下坡走向海边时留下的,当时是暴雨过后,沙滩很湿,脚印留下后很快被大风吹来的细纱掩埋,然后经过漫长岁月形成沙砾岩石,脚印就被保留下来,其中两个脚印保存十分完好。从脚印来看,这位古人的脚大拇趾明显长于其他脚趾。
考古学家迄今发现的10万至2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大约有30件,但发现这段时间的人类足迹,这还是首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祖先的足迹。
三、评析《上海人越走越高》的特色兼简论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写作。(20分)
在沪上,有时步行的路还没有上上下下的路长
上海人越走越高
新华社上海(1999年)9月24日(记者贺晓林)一个从成都出差到上海的建筑师说,在上海办事,有时步行的路还没有上上下下的路长。他说的上上下下,是乘电梯。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长高了,成了立体城市。人们的交通工具中,不知不觉添上电梯这个新成员。
上海究竟新增了多少电梯?记者问了许多人都说不清楚。不过,上海电视台的一则消息很有趣味:建于30年代的24层的国际饭店作为上海最高的建筑独领风骚50年,而现在,却只能排在900名以后。
每一栋高楼有电梯,每一家大型商场有电梯,每一个地铁站有电梯,就连淮海路等街道
的人行天桥也装上了电梯。
电梯成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最有人情味的电梯在南京路上的新世纪商厦,大门内左右各一的弧形电梯在张开双臂欢迎客人到来。最长的传送电梯在浦东易初莲花超市,50米长的传送带上能同时容下20多位 客人能一步跨上推着购物小车的客人。斜坡跨度最大的电梯可能要数位于浦东的时代广场,
三楼。速度最快的垂直电梯当是全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仅45秒就能让你直登380米处的观光层。
问了许多上海人,很少有人能记起第一次乘电梯时的感受。电梯就象家门口的路一样,谁也不去刻意留神。然而,就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足下发生着巨大变化,上海人越走越高了。
四、比较
1,1996年6月14日两家报纸的标题:
(1)规范演出行为扼制演员走穴(主题)
《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副题)
(2)演员“走穴”,凭证(主题)
有关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办法颁布实行(副题)
2.1994年9月7日两家报纸的标题:
(1)国务院召开电话会议强调(引题)
把稳定物价抓紧抓实抓好(主题)
李鹏发表重要讲话(朱 基主持会议)(副题)
(2)宏观调控首攻通货膨胀(主题)
李鹏要求:稳定物价力争今年四季度见成效,明年一季度有显著成效(副题)
五、简述线条在版面设计的作用。(6分)(注:只答要点,不必详述)
六、专题报道策划;(15分)
请以下列新闻素材为基础,设计一项专题报道
:列出专题报道的名称(标题),列出所拟发稿件(至少三篇)的标题、每篇的主题内容及其材料(事实或观点)的来源或提供者,简要阐明这项专题报道的整体构思,注明拟选用的体裁。
附:新闻素材
(1)1998 年“长虹事件”(片段)
2 月21日济南七大商场以“‘长虹’售后质量不好为名”拒售“长虹”彩电。
2月23日“长虹”代表称,因本公司要求销售商先给钱后拿货,引起了商家的不满。
2月27日,“长虹”代表总经理称:“谁不卖‘长虹’,谁最后会后悔!”双方僵持不下。
(2)1998年山西发生朔州“1.26”假酒中毒案后,汾酒集团没有立即意识到近邻的违法不轨行为将会殃及池鱼;或有意识,但自认为是名优大企业,傲若青松;或不舍得投入一笔公关费以正视听,其后果是汾酒在全国部分地区道受被封存、拒售的厄运。迟至山西假酒案百日之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公布针对汾酒质量的国家监督专项调查结果,才为汾酒洗却不白之冤。
七、新闻评论名称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8分)
1.文中按语 2.前瞻性
。字数1000字左右。(25分)八、分析评论作品《另一种溃堤》
附: 另一种溃堤
今年夏天长江发大水、我到现场去采访。身临其境,得到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多少年就在大连生活,城区和郊区没有什么大河;所以我根本想象不到,在长江流过的某些地段;江水要比地面高,大堤随时都有溃决的可能。那种骇人的景象,只要看了一次就忘不了,至今还时时在我梦里萦绕。但还有一种也是十分骇人的景象,在我原先也是不可想象的,那就是灾区的居民超生相当严重。
还是先从我自己的感受说起吧。在湖南的岳阳市,一对夫妻领着三个孩子招摇过市,这是当地人见怪不怪的日常一景,只是让我们显的有点少见多怪了。在湖北的洪湖市,我到一所高中去采访,顺便问了一下初中、小学的开学情况,在场的高中生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家差不多都有三个孩子,弟弟妹妹是否开学了,他们还不了解吗?
我的感受是真是假,可以用最近出现的新闻人物来做个旁证。那个在湖北省嘉鱼县大水 现在她和一个姐姐被安排到北京中抱住大树9个小时、最后被解放军救了出来的姑娘江姗,
上学去了,在洪水中失去了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就是说,原先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那个在电视上两次亮相的湖北省公安县的女考生陈凤,已被某大学录取,然后又免收了学费,她感激地说:“幸亏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不然我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真没钱上学了。”她没 ,其说清楚家里到底有几个孩子,至少也是三个了。那张凤靡全国的赈灾照片《母女重逢》背景材料是:嘉鱼县的妇女段德莲,领着一儿两女(都不到10岁)去躲洪水,失散之后又在此重逢了。9月10日的某报头版头条,用“三兄妹同题金榜”
、“两姐妹峰回路转”之类题目,报道了灾区里各方人士资助特困生上学的事,超生之多,生育之密,已经属于不打自招、不知羞耻了。这家报纸的“编者按”热情洋溢地说:“这位他们深深地感受了到社会主义大
家庭的温暖”,是这个“大家庭”叫你生这么多孩子吗?你把孩子生出来,当然就有责任让他过上好日子。家里那么多孩子,一口饭要好几个人分,好日子何时能光临到你的头上!相反,你这还耽误了别人的好日子,全国人民的好日子。
计划生育的大道理,自从党中央1980年9月25日发表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公开信之后,这18年里宣传比打雷还响,各个省市、各个基层政权都没合专业工作人员;国家的宪法、地方的法规还有乡规民约,没有不写这一条的。
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不单纯是一个道德感召、动员说服的问题,而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问题。多少年来中国的、外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口过快增长是不行的。就拿这次长江水灾来说,如果人口少一些,何必要在上游砍伐那么多的天然林木,何必要在中游的长江河道里开荒种地、修筑民院,何必要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减弱水灾的能力?正是人口过多,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人为地加重了自然灾害!过去不懂那么多道理,甚至还认为“人多热气高,干劲大”;现在这些道理已经家喻户晓了,计划生育从理论上、方法上到行政措施上都有了成套的体系,竟然还有人超生成风,这真是愚昧而且顽固不化,害人、害国、害已了。
今年的抗洪抢险已经结束,大河里的水位已经复原,“长江水位居高不下”等等词语不再用了。而在这之前去看长江,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其场面很是吓人。人们常常把计划生 ,现在我国的人口也处于“水位居高不下”的状态,育工作比做“把守住人口增长的大堤”
也是同样松懈不得!人的生育期是漫长的,人口流动性比过去大多了,工厂、农村过去管理计划生育的办法也都遇到了新问题。对长江大提要“死看死守”,才能防止溃堤,对于人口增长的大堤不也是一样?如果该管事的人不去管,该自觉的人不自觉,处处管涌,处处渗 上了电视,名正言顺地成了“超生正规军”,那可就太可怕了!漏,“超生游击队”上了报纸、
这种溃堤之危害,可要甚于长江的溃堤了。想想这些,各种险境如在梦中萦绕,真叫我不寒而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