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二、文化热点

立意角度

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无论是勾勒生活志趣,还是记录时光荏苒,抑或刻写时代变迁,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弱势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负面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偶然际遇、偶发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

适用话题

(1)价值引领。(2)时间沉淀。(3)时代映像。(4)生命力。

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热词并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不要让流行语成了制造心灵感冒的病毒。

从“任性”一词写进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

“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近日,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此,我国又多了个节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有人为此叫好,认为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节日,具有重要意义;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农民丰不丰收与节日无关,这个节日对农义不大。

19

二、文化热点

立意角度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节庆,更是文化提醒。

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它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

适用话题

(1)文化传承。(2)与时俱进。(3)民俗。(4)仪式感。

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是一次节庆,更是一种提醒。是对传统文化的提醒,是对过往民俗的提醒,同时也是对当代农业、农村、农民关注的提醒。做出这样的提醒,不是为了回顾、缅怀与热闹,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走向未来。

图书馆拒绝儿童入内引争议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出台一则规定:14岁以下儿童谢绝入馆。图书馆给出的解释是,该馆主要服务于教学科研,未配置少儿读物,且由于少儿入馆跑动喧闹,相关投诉意见急剧增加,故出台上述规定。对此,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挺好的,避免小孩子进去吵闹;也有声音认为,图书馆作为公共区域,孩子有权利进入,不该因为自己求舒适,就抹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现实中确实有某些“熊孩子”在图书馆内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不但是图书馆,在书店、超市图书区,往往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们把这些公共区域当作自己的家,图书遭到不少破坏。但若据此就拒绝儿童入馆,未免有因噎废食之嫌。《公共图书馆法》第34条明确规定: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有条件的地区可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照理来说,若空间合理分区,群体20

适度区隔,便能有效规避年幼读者“调皮捣蛋”的不良影响。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谢绝儿童入馆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根据规定和惯例,只要是公共性质、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就应该实现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全覆盖,提供儿童图书、接纳儿童读者,是其应尽义务。据悉,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乃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既然有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面向普通市民开放,因此拒绝儿童入内也不符合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