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特征及行为研究

太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特征及行为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太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特征及行为研究

作者:任 琳 胡崇德

来源:《当代旅游》2010年第03期

摘 要: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观光旅游、宗教信仰、科学考察和户外探险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本文通过对太白山游客的抽样调查,重点分析了游客的特征、客源结构、游客对环境的态度及游客行为模式。

关键词:游客特征;行为模式;太白山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88--02

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殊区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太白山的旅游特征。如孙嫒嫒等(2007)运用旅游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太白山自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生态旅游意识;胡粉宁(2006)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霍云霈(2006)运用行为地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太白山景区游客空间流动规律等。本文通过访谈、统计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探讨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客源市场结构、游客行为偏好和行为模式,期望为保护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及调查方法

1.研究区域。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西部,地处宝鸡市的太白县、眉县和西安市周至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 325公顷,地理座标在东经107°22′25″-107°51′30″和北纬33°49′30″~34°05′35″之间。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m,区内最低海拔1060m,相对高差2707.2m。 2.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的内容包含:游客结构特征、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及游客环境影响行为。调查时间为2009年8--9月,我们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太白山、红河谷、黑河和青峰峡森林公园用时20天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200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游客特征分析

1.性别比例。在两次调查总回收的20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占64%,女性游客占36%,这与我国大多数景区旅游客流性别结构相符。

2.年龄结构。在年龄分布上,游客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年龄阶段,其中,20~29岁的游客占27%,30-39岁游客占29%,40-49岁游客占29%,其他年龄段游客占15%。

3.受教育水平。从调查来看,大学及其以上学历占40%,大专占36%,高中包括中专的占20%,初中占3%,小学占1%。

4.职业特征。在调查样本中,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公司职员占了很大一部分,分别占34%和31%,其他职业的游客相对较低。

5.月收入特征。1000元~5000元月工资收入的游客占74%,5000元以上的游客占12%,1000元及以下的游客只占了14%。总体来看,游客月收入水平偏高。

6.客源地。调查显示,西安的游客占61%,宝鸡的游客占29%,其余地方的游客很少,外省的更是微乎其微。与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2001年做的游客调查相比较,外省的游客(占14.32%)减少。

三、行为特征分析

1.信息获知渠道。通过统计调查分析,71%的游客是通过亲朋好友得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还有14%的游客是通过报刊杂志得知的。

2.重游率及滞留时间。通过调研发现: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1年不到1次的游客占70%以上,其中有49%的游客是第一次到这里旅游。只有不到30%的游客每年一次以上来此旅游,重游率较低,符合以游览观光为主的名山旅游资源的共性。约87%的游客会在保护区及周边停留4个小时以上,其中有55%的游客是停留1天以上,也就是会在自然保护区或周边森林公园过夜。

3.游客动机选择。游客来保护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大自然、欣赏风景、锻炼身体和放松身心。游客认为保护区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96%的游客到了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点,都会喜欢留意自然风景方面,84%的游客更倾向于徒步旅行、宿营这种原生态的景区。在被问及自助旅行最担心的问题时,居于首位的回答是安全问题。

4.游客体验陛评价。84%的游客对于此次旅游持满意态度,不满意的只占3%,也就是说,保护区的自然风景使大多数游客的美感体验得到最大的满意度。以40%的比例居于首位的游客认为保护区内的建筑对其旅游趣味没有影响。93%的游客认为保护区内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是到位的。在旅游过程中,超过一半的游客不希望有导游陪伴。调查还显示,游客对太白山保护区旅游的满意率为75%,而2001年满意度为65%,这说明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在日趋完善,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5.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游客认为旅游会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中等的破坏。44%的游客认为保护区的管护资金应该大部分国家承担,小部分旅游收入来支付;43%的游客认为旅游收入应该大部分用于保护、研究、科普教育等;少部分用于维护、建设旅游设施。75%的游客认为为了环保事业,他们愿意捐款。

四、游客类型分析

根据游客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的不同,将游客分为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考察研究型和宗教文化游等类型。

1.观光游览型游客的行为模式。多以散客形式为主,旅游时间一般控制在1—2天,内。就年龄而言,年轻人居多。平均花费较少,只用于基本的交通、食宿、门票。大部分游客对太白山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

2.太白山考察研究型游客的行为模式。考察研究型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旅游时间一般较长,旅游消费以基本花费为主,食宿不讲究,对旅游地的评价了解的较深刻全面,特别注意与当地人交往,从而完成他们的考察工作。

3.太白山自助旅游的行为模式。自助旅游者多为自发组织或通过户外运动俱乐部带领并偏好小规模的团队,选择单一的目的地,景区内消费较低,出游时间选择淡季出游,环保意识较强。

4.宗教信仰游客的行为模式。太白山宗教活动主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道士、僧人,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山者。道士、僧人是各个宗教场所的主人,而朝山者则是过客。低山区道士、僧人的数量季节变化较小,而高山季节变化较大;朝山者进山数量的变化则与前述季节变化相符合,且以四五十岁者居多。人们信仰的主体是以道教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其次是佛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结论与建议

1.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主要以中等收入的中青年人为主,并且大多数游客的学历较高。结伴出游的旅游者较多,因此保护区在生态旅游开发时,要充分考虑中青年的特点,并且根据其收入特点开发适应他们的旅游项目,要寓知识于娱乐中,体现生态旅游的高品位性,开发适合家庭共同参与的旅游项目。

2.游客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景观比较感兴趣,旅游目的多为“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该保护区最具吸引力和最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是认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较差,有待提高。因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应该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观光类旅游产品,娱乐和人文型的旅游产品作为有益的补充。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3.由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旅游开发现状,接待的游客多为两日游,且大多数为陕西省内游客。且保护区内旅游线路单一,旅游项目不丰富,因此,游客的旅游消费较低,对此,保护区要拓宽营销渠道,吸引客源,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

4.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突出旅游资源的原有特性,保持太白山宗教活动、宗教建筑与偶像的原始性与民间性。在旅游线路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宗教活动线路,尤其是蒿坪一大文公、小文公一拔仙台及铁甲树—拔仙台,这几条线路是朝山的主干线,点多、线长,应进行重点开发,使其成为内容丰富的旅游干线。

参考文献:

[1]胡粉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研究[J],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马咪咪,赵振斌,太白山背包旅游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5):182-185. [3]于风军,杨河,试析太白山区宗教旅游资源,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