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0501536027 总 学 时:48学时(讲课16学时,实训32学时) 总 学 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预修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的选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本课程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分专题进行阐述,为学生讲授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实践性。
教学基本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下学生到微格教室,课内外学时比大约为1:1。学校内网BB平台上有课程讲授的全部资料,还有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按照大纲要求执行。
大纲正文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16学时)
绪论: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语文教学法的概念;树立从事语文教师职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了解语文教学法的概念;
难点:树立从事语文教师职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内容: 为什么选择教书? 教书的职业魅力何在? 语文教学法的概念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教学法?
第一章: 语文教师的素养 学时:5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理念;掌握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理解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重点:语文教师的素养
难点: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理念转换 1.以学生为本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1.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2.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3.单项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 4.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 第三节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 3.专业情意
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 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重点:了解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 难点: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 1.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 2.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推行 3.战争环境中的曲折发展
4.新中国语文学科的定名和17年曲折道路 5.新时期语文学科改革建设进程 第二节: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1.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新理念 学时:5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掌握语文课程的目标;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重点:从三个纬度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 “语文素养”模型 难点: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 正确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的含义
1.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理解 2.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确认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1.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2.对总目标的阐释 3.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新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素养”模型 2. 语文素养的培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人文性强 2.实践性强 3.大语文教育观 4.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 2.合作 3.探究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开放而又活力”的含义 2.“开放而又活力”语文课程的建设
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惯的培养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惯的重要性;能够采用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惯;了解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重点:良好惯的培养 难点: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1.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为什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 4.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语文惯的培养 1.习惯及其作用
2.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惯 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惯?
第五章: 阅读教学 学时:10学时(讲课2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阅读教学的新理念;熟练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 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重点:根据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阅读教学的方法。 难点:阅读教学的理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1.对话阅读 2.研究性阅读 3.个性化阅读 4.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 1.单元阅读教学过程 2.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 3.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三节 阅读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 2.提问 3.结束 4.板书设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第六章:备课、说课、上课 、评课 学时:16学时(讲课4课时) 基本要求:掌握备课的内容、程序、要求;学会编写规范的教案;能够设计合理的板书;了解备课与上课的基本要求,为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准备;掌握说课的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一堂课
重点:教案的编写;说课 难点:教学程序的合理设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备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1.备课的意义 2.备课的内容 3.备课的要求
第二节 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1.教案的格式
2.编写教案的要求 3.教案的使用 第三节 说课 1.说课的基本模式
(1) 说教材 (2) 说教法 (3) 说学法 (4) 说教学程序 (5) 说板书(练习)
2.说课的技巧 第四节 上课 1.上课的要求
2.中学语文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中的原则与机变 第五节 评课
1.怎样对一节课做出合理的评价
(1) 从教学目标上出发 (2)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3)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分析 (4) 从教师基本功上分析 (5)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第七章:作文教学 学时:4学时(讲课2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有明确的认识;掌握作文教学的方法,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指导、批改学生的习作,并能够组织作文讲评课
重点:有效地评改作文 难点:怎样组织学生自改作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目标
1.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过程 1.作文指导 2.作文批改 3.作文讲评 第三节 案例研究
第八章 口语交际教学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
本要求:了解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的重大意义;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重点:“口语交际”的含义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难点:口语交际能力与说话能力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口语交际”的阐述 1.“口语交际”的含义 2.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 3.口语交际能力与说话能力 4.口语交际的目标
第二节 口语交际的基础--------听话与说话 听话训练
1.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 2.听话能力:
注意力、分辨力、理解力、评价力、创造力 3.训练方法:TQLR (调频、提问、聆听、复现) 说话能力
1.态度:诚实、有礼貌、自信 2.能力:
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言语编码能力、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语音的控制能力
3.训练办法:
让新闻走进早自习:说、写、展、播 第三节 案例研究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及类型;掌握综合性学习常见的几种类型;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综合性学习常见的几种类型
难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概述 1.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目标 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3.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组织实施中的教学策略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形式多样,互动共享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坚持语文核心观和大语文观点相结合 2.以语文教材为基地和范例 3.关注过程
4.关注小组合作的实践 第四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评析
第十章 语文课程评价 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理解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能够运用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
重点: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
难点:运用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理念 1.评价目的的改变 2.评价取向的改变 3.评价手段的改变 4.评价主体的改变 第二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
1.关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2.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3.关于识字和写字的评价 4.关于阅读的评价 5.于写作的评价 6.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7.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因此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点;课中积极参与,跟上进度;课后及时消化,完成作业。同学们应自主归纳各章基本内容,做好小结工作。
课时数分配表: 序号 1 2 绪论 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 学 内 容 讲课 1 1 实训 4 小计 1 5 3 4 5 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新理念 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惯的培养 1 1 1 4 1 5 1 6 7 8 9 10 11 阅读教学 备课、说课、上课 、评课 作文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综合性活动 语文课程评价 合计 2 4 2 1 1 1 16 8 14 2 32 10 18 4 1 1 1 48
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课前演讲等。 2.教学实践:说课、教案设计。 3.试卷成绩:全面考查所学内容。
4.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学实践占总成绩的20%,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推荐教材: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参考书目:
1. 贺卫东.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 倪文锦主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3. 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