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姚飞谷守生聂荣军等天池煤矿15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29 天池煤矿1 5煤层瓦斯 赋存规律研究 姚 飞,谷守生,聂荣军,陈明泉,夏宝庆 (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中032700) 摘要:介绍了天池煤矿的地质构造,煤层概况。通过对l5煤层瓦斯含量的测试,得到校正后合格 的瓦斯含量,并分析了15煤层的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 关键词:瓦斯赋存规律;瓦斯含量;埋深 中图分类号:TD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49X(2014)03—0029—02 0 引言 通过对天池煤矿l5煤层瓦斯含量的测定,分析 影响15煤层瓦斯赋存的各个因素,得出该煤层处于 太原组平均厚度140.33 m,矿井范围含煤层8 、8、 8下、9 r、9、10 、10、10下、11 r、11、12、13、14、14下、 14下 15、15下、16等共计l8层。煤层总厚12.11 m,含煤系数8.63%。可采煤层二层,即3煤层和 15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93和4.46 m,平均煤层 总厚5.39 m,占煤层总厚的31.91%,可采含煤系数 2.61%。其中15煤层条件最好,厚度大而且稳定, 是目前开采的主要对象。 氮气带、氮气一甲烷带和氮气带,瓦斯含量与埋藏深 度为一次线性关系且由中部向四周递减,北部高于 南部的分布规律,为本矿区的瓦斯防治提供了指导。 l 矿井概况 1.1 地质构造 2煤层瓦斯赋存特性及规律分析 2.1煤层瓦斯赋存特性分析 15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地勘期间,地质勘探部 门采用集气法、真空罐法和解吸法,先后对天池煤矿 天池煤矿位于沁水坳陷与太行山块隆带的接壤 部位,区域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地层总体向北北 西倾斜。区域构造形态大致可分为东部以大逆断裂 为主的太行断裂带,中部平缓开阔的波状褶曲带及 西中部密集型断裂区,本矿则位于波状褶曲带之东 l5煤层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由于取样过程中的煤 样采集深度、样品质量、密封效果和含量测定方法等 原因,并不是每个含量测值均是可靠的。在利用地 勘瓦斯含量时,必须进行可靠性评价和测值校正。 对天池煤矿井田15煤层地勘钻孔瓦斯含量分析评 价,得到校正后合格瓦斯含量(见表1)。 部。矿井构造较简单,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 西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一般在15。左右。在此基 础上发育有小的褶曲、断层及陷落柱。 1.2煤层概况 天池煤矿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 15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①地质构造控 组。山西组平均厚度65.92 m,矿井范围内含煤层 1、2上、2、2下、2下①、3上、3上①、3上②、3、3T、3下①、4、6等 共计13层。煤层总厚4.78 m,含煤系数7.25%。 制作用。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既造成了瓦 斯分布的不均衡,又是形成了有利于瓦斯赋存或有 利于瓦斯排放的条件。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地质 构造的不同部位、不同的力学性质和封闭情况,形成 了不同的瓦斯赋存条件。对照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 收稿日期:2013—1O一24 作者简介:姚飞(197O一),男,山东邹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在读工 程硕士,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现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及管理 工作。 限责任公司15煤层地勘钻孔瓦斯含量测定值和矿 井构造分布图,钻孔补1、补5和补6均在断层带 30 陕西煤炭 上,瓦斯逸散,所以其测试值偏低。井田内共发现陷 落柱38个,这38个陷落柱全部破坏了15煤层,南 部和中北部陷落柱普遍发育,受其影响,瓦斯含量偏 低;②埋藏深度的影响。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 上覆基岩的增厚,地应力增高,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 也会降低,而且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也增大,这些 变化均有利于瓦斯的赋存;③煤层围岩。l5煤层直 接顶岩性多为泥岩类型,局部为砂岩类型和粉砂岩。 底板岩性多为灰色铝质泥岩,局部为泥岩或砂质泥 岩,厚度0.70~6.84 m,平均3.98 m。15煤层围岩 中泥岩最为发育,具有较好的瓦斯保存盖层条件,在 顶板为砂岩类型的区域瓦斯含量可能会偏低;④煤 层厚度。煤层是瓦斯的主要储积层,煤层厚度越大, 可储存的瓦斯量也越多¨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 段的中下部,厚度在0.45~7.60 m,平均4.46 m。 该煤层含夹矸0~3层,矿井西南部基本不含夹矸, 东南部常含夹矸1层,北部、中北部均含夹矸,中西 部和东北部常含夹矸2层以上。由煤层厚度等值线 图可以看出,15煤层的厚度变化较明显,在横向上, 矿井东北部最厚,向西南部逐渐减薄。井田南部瓦 斯含量低值区域除受大片的陷落柱发育影nl ̄'l-,与 煤层变薄也有一定的关系。 表1 15煤层地勘瓦斯含量测试成果 2.2 15煤层瓦斯赋存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层具有露头或煤层处于冲 积层之下时,煤层瓦斯会出现垂直分带现象,即煤层 瓦斯沿垂向可以分为2个带:瓦斯风化带和甲烷 带;依气体组分的差异,瓦斯风化带还可细分为二 氧化碳一氮气带、氮气带和氮气一甲烷带 ’ 。 由煤层瓦斯垂直分带划分标准表可见,l5煤层 CH 组分含量为17.87%~96.62%,CO 组分含量 为1.72%~50.45%,N 组分含量为0%~ 78.11%,本区属氮气带、氮气一甲烷带和甲烷带。 其中补1钻孔处于氮气带,S1、S2、s5、s6钻孔处于 甲烷带,103面处于氮气一甲烷带及甲烷带,201面 处于氮气一甲烷带。 从表1,得出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并结 合地形等值线图与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通过插值法, 做出了埋深等值线。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瓦斯含 量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 在矿井范围内,在横向和纵向上,瓦斯含量均随 埋藏深度增加而升高。由中部向四周含量递减,北 部高于南部。受陷落柱的影响,局部瓦斯含量偏低。 西部大片区域、东南部及东部一小区域瓦斯含量为 全区最低,其含量低于4 mL/g;北部的低值区域较 小为陷落柱X1—1影响的缘故,南部低值区域较大为 煤厚变薄及大片的陷落柱发育影响而形成。 3 结论 (1)通过对瓦斯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得出,天池 煤矿15煤层处于氮气带、氮气一甲烷带、甲烷带,处 于氮气带的区域较少。 (2)得出15煤层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为一次 线性关系,且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 (3)天池煤矿15煤层瓦斯含量由中部向四周 递减,北部高于南部。 参考文献: [1] 马世峰,马桂霞,马小杰.我国煤层瓦斯赋存与地 震带分布的关系[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 (12):103—105. [2]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3]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