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V0I.33 No.1 2010年1月20日 Electric Locomotives&Mass Transit Vehicles Jan.20th,2010 ・研究开发・ 西门子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 广州地铁中的应用 聂 畅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介绍了广州地铁一号线、 号线及二八线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分析了西门子网络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并 对其功能及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关键词: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西门子;广州地铁 中图分类号:U2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l 187(2010)01—0025—02 Application of the train net work control systems of Siemens in Guangzhou Metro NIE Chang (Guangzhou Metro Company,Guangzhou 5 1 03 1 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rain network control systems of the trains in Guangzhou Metro Line 1,Line 3 and L2&8.It analys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g train network control systems of Siemens,presents the functions and the deveh)p trend. Key words:train network control system;Siemens;Guangzhou Metro 地铁列车由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乘客信 DIN总线传递到CFSU。列车诊断系统只对列车各系统的 息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 状态进行诊断,然后在司机显示器上显示,而无法对各系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让其它系统正常有序地工作、保证 统进行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列车安全舒适地运行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地 铁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旅客的关 注,人们对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 章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三号线以及二八线列车的网络控 制系统为例,简要说明其应具备的功能及未来发展趋 图1广州地铁一号线列车诊断系统 势。 1.2广州地铁三号线 l 广州地铁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广州地铁i号线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对列车进行 状态诊断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各系统的控制,表现在: 广州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及二八线的列车网络控制 1)对牵引系统的速度限制; 系统均采用西门子Sibas32系统,但各条线均有所不同。 2)对空调系统的控制; 1.1广州地铁一号线 3)对制动力进行补偿; 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为列车诊断系 4)传递牵引参考值给牵引系统; 统,包括CFSU(中央故障存储单元)、DIN总线以及SKS 5)传递制动参考值给制动系统。 (输入输出模块,将硬线信号转变为总线信号)。各个系统 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诊断功能,是因为其 的状态通过硬线l10 v线路信号传递到SKS,SKS再通过 有强大的网络结构。 号线的列车控制网络包括VCU(列 收稿日期:2009一I1—02 作者简介:聂畅,2005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1 程 自动化专业,从事地铁车辆维护一I:作。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年第1期 车控制单元)、SKS以及MVB总线。MVB总线不仅仅连接 you、SKS,还与各个系统连接。VCU可以直接与各系统 VCU故障不会影响列车的运行。 广州地铁三号线列车也有2个VCU,但当1个VCU 进行大量数据的交换,使对各系统的控制变成了可能,如 故障时,会有2个ICU(牵引逆变控制单元)无法工作,因 图2所示。 甲… 障引II丕缝J l丕 调I 动I I乘客信I星丕 I I 辅助电I丕 I L 图2广州地铁三号线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1-3广州地铁--/k线 与三号线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相比,二八线在控制 功能上与其保持相同,但在网络的可靠性方面,西门子公 司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1)MVB通道的冗余。 二八线的MVB通道具备双冗余,即具备2条并行的 MVB信号传输通道,分别命名为A通道和B通道,2条 通道在物理上为独立的2根电缆。广州地铁三号线也有 2条通道,但三号线的A、B通道集成在1根电缆内共用1 个插头,如图3所示。 二八线接线方式相比于三号线的优点在于:即使将 某设备的1个MVB插头拔出,MVB总线不受影响;如果 将某设备的2个MVB插头均拔出,也仅仅是该设备失去 与MVB的联系,MVB上其他设备的通讯不会受到影响。 三号线的MVB总线上,只要将1个插头拔出,A、B两个 通道都将中断。 =号线 s./k线 图3三号线与二八线MVB插头形式 2)VCU的冗余性。 每列车拥有两个VCU,分别为主VCU和从VCU,两 者互相冗余。当从VCU故障时,主VCU可以承担起管理 列车的责任,列车运行不受影响;当主VCU故障时,从 VCU将转为主VCU,但此过程需要500 ms。二八线1个 -26- 为三号线A车或C车的2个ICU只和各自的VCU通 信,1个VCU故障时,另1个VCU无法与故障VCU端的 ICU通信(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A车和C车的牵 引系统都挂在列车MVB网络上,区别在于软件设置不 同。 图4广州地铁三号线ICU与VCU之间的联系 2西门子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 从广州地铁一号线到三号线,再到二八线,西门子的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经过了3个阶段的发展:1)只诊断,不 控制;2)在诊断的基础上,对列车进行了控制;3)在保留 第2阶段功能的基础上,增强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可 靠性。 现阶段,列车总线控制的特点有: 1)具备列车控制单元,能接收各系统发送的数据, 对其状态进行诊断,并通过诊断结果采取措施,控制各 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如三号线的 VCU)。 2)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通道。因为系统多、信息 量大,且需及时地传递给VCU,所以必须采用高速、大容 量的信息传输通道。如三号线的MVB总线,可以达到 1.5 M/s。 3)具有诊断、控制功能。地铁运输最重要的是确保每 位乘客的安全,乘客的安全来源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所以 列车的诊断及控制非常重要。诊断的功能应包括对各系 统状态的评估,列车的控制功能以列车的诊断为依据,通 过对各系统的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如限速、触发紧急制 动、牵引封锁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若列车制动系统出 现故障,列车应限速;若车门故障,列车应封锁牵引,同时 提示司机处理门故障。 4)冗余性。在满足了以上要求之后,还需要提高冗余 性,而冗余性的提高应表现在总线通道的冗余及主控制器 的冗余(各系统的冗余无法进行),如二八线采用的MVB 双通道和VCU冗余。 3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对于地铁这个服务行业,首要目标是安全、准点、舒 适、快捷。 (下转第34页)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年第1期 4 实验验证 疲劳性能是产品特性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确保产品 表2产品对比实验结果 具有良好使用要求的疲劳寿命,是研制产品是否成功的 关键。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对新、老两种结构 的产品进行同强度的对比实验,以判断新结构的疲劳特 性。 疲劳实验条件是根据轴箱弹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工况制定出来的,疲劳实验共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垂向载荷(12±3)kN,频率3 Hz,80万次,第二阶段: 垂向预载12 kN,纵向承载(25±15)kN,频率3 Hz,240万 次。新、老结构两种产品均通过垂向80万次的第一阶段 垂向疲劳实验,产品完好。 5结论 通过对轴箱弹簧疲劳裂纹问题的分析及以提升疲劳 寿命为目标的结构改进工作,基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基于疲劳寿命的角度,橡胶胶层等厚,且各层橡胶 高度相等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将导致结构内套橡胶过早 疲劳。 老产品在纵向80万次第二阶段疲劳实验后,产品内 套橡胶出现了高达12 mm深度的裂纹,产品出现疲劳破 2)基于等应力的设计理念,橡胶轴箱弹簧的设计结 构应由内到外,橡胶厚度等差变小,橡胶层高度由高及低 进行布局。 3)通过结构改进的轴箱弹簧,其疲劳寿命获得了大 幅提升,从原结构的80万次纵向疲劳,提升到240万次。 坏;新结构产品从120万次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橡 胶表面发黏现象(见图6),但完全通过了240万次的疲劳 实验后,产品没有出现破坏性裂纹,产品完好(见表2 o 新结构 原结构 参考文献: 川1 俪明,奥脱・布克斯鲍姆,哈茨・罗华克.结构抗疲劳设计【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 G ent.A,Alan N.Engineering with rubber-How to design rub ̄r components[G].Munich:Hanser Publishers。l 992. 『31 Luo R K,Wu W X.Fatigue Iure analysis ofanti—vibration rubber 图6新、老结构的疲劳结果对比 spring【J].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2006,13(1):1 10—1 16. (上接第26页) 所以笔者认为,在目前已达到程度的 4 结束语 西门子公司的列车在中国运用广泛,其开发的列车 基础上,未来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1)减少列车的误诊断,进一步提高列车诊断功能的 正确性; 2)细化列车的诊断功能,为司机提供更强大的故障 处理提示: 网络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来列车网络控制系 统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列车的可靠性及舒适性将随之 进一步提高。 3)加强列车自我监控及调整功能。如增加温度的检 测点,当检测到某点温度过高时,自动加强此点的空调制 参考文献: [1】吴迎年,张健华,侯国莲.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综述(I)【J】.现代电力, 2003(10):74—81. 冷;当检测到气缸漏气时,自动将此气缸切除;当检测到 受电弓故障时,自动将其降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