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问题;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间,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生身心变化最快时期之一,也是可塑性强的重要时期之一,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行为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由于近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猛,发展过程中无疑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正常发展。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状况形势严峻,情况堪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主导性偏重,学生主体性未呈现。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体育教师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制的教育和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性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来进行。因而,在现实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保持在讲授与听从的关系,教师主宰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的训练,而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主体性未能体现出来。这样,就难以起到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
(2)缺乏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虽然体育教师不要求全面掌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应该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学生专业工作所需的身体素质要有全面的了解。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是毕业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企业的经验较少或几乎没有,一再加上很少到学生的实习工厂了解情况,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较少,对所教学生的专业也不够了解。因此,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培养规格以及学生职业学习与工作对身体的特殊要求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非常不够。从而导致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只能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来组织教学。从而也导致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3)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属同一层次,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比普通高中差异明显。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取动机差,情绪自控能力弱,对班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与动力,社会情感表现冷漠,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很多场合或活动中,表现出意志品质薄弱,如在体育教学组织的中长跑考核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毅力,而是明显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意志薄弱心理。
(4)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技艺不到位。
出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普遍配备不足,部分教师除体
育课外还兼带数个课程。而且目前各体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尚局限于篮球、排、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体育院校学生毕业直接在中职学校任教,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培训新兴的运动项目。造成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如滑板、轮滑、街球、街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一是无法进行,二是无法沟通,更谈不上进行辅导。学生又对落后老化的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出现教无所教,学无从学的尴尬局面。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校体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化功能,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体、德、智诸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体育教学位置低下,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致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因此,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教师、学校能同步得到良好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明智举措。
1 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
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 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