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教的实实在在
摘要: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曾经说过:”评价一堂课,就是评你的课中有没有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他说的教学思想是指学生的真实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只有建立在”关注学生收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关注学生的收获,把语文课教的实实在在是每个语文老师的使命。
关键词:语文课;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93-01
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的实在呢?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各类名师大家都有过很多实践经验,我不想浪费时间赘述别人的做法,我只想从我们学生实际来说说我们是如何以目标教学为指导把语文课教的实实在在的。
1.实在的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的知识性,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
这几年风起云涌的素质教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谈”应试”色变,可是站在一线讲台上的教师,谁敢否认语文教学在应试中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 是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既有明确的认知教学目标,又有审美熏陶的情意目标。我们诚然反对落后封闭的”满堂练”的教学形式,但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有些地方还真的需要落在实处的。例如古诗默写
和古文词释,这些必须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的知识,以前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背默,效果却不尽人意。三年前,我们尝试着把古诗诗句,古文词语解释编制成课堂小测的形式,十个古诗句填空或十个古文词语解释为一组,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由于所测内容少而精且提前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准备充分,在小测的时候都非常兴奋,时间长了,连学困生都喜欢课堂小测这个环节,因为他们只需在课下稍做努力,就能在课上体验到一次成功。可能有人会质疑我们的做法,认为所测内容与课堂内容无关,与课堂教学脱节,但我想说:否也!正是因为这一环节,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盼着课前小测的到来,并且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反应更为积极,这种效果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2.实在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学细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实在的语文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我认为语文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课堂教学的生命。我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让学生说《红楼梦》中共有多少人物(975),学生有的说1000人,有的说300人,还有的说是50人,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告诉大家:”同学们,当你对所估计的人数拿不准的时候,就用上”大约”、’左右’、”可能”、’多一点’等之类词,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准确。”在这一提醒下,同学们的语言马上变得严密起来。语文味,不就是这种’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吗?这样的细节在一堂中不胜枚举,细到对一句话,一个词含义的挖掘,每一个学生发言的评价,
甚至对范读时每一个字的读法,都要用心去对待,不随意放过。什么是目中有人?什么是关注学生?其实一个个不经意的教学细节就可以解答一切。
3.实在的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必须服务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学生人生的发展既是物质性的,更是精神性的。精神成长既包含着情感、情趣、情操,也包含着价值观,人生观。一切精神性的东西都是沉淀性的,都是要经过思考的。一堂课,无论你怎么创新,无论你怎样花心思,无论你怎样热闹,最终的结果都是要沉淀给孩子们能力,情感,思考等等,要有真实的收获。我在教学雨果的《给英法联军的一封信》时,引导学生体会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疯狂,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句子的分析,学生的”难过”“痛心”、”耻辱”的情感自然而然发生。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我们并不是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才是积极的,也才是我们希望的。因此我引入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史料:例如皇帝因为外国使节不行跪礼而斩来使,导致英法联军以此为借口火烧圆明园,并且是大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带的路。火烧圆明园之后无能的大清国为了复仇反而损失了150万公顷的领土……看了这些词条,我问:现在你的愤怒还仅仅停留在外国人身上?由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怎么正确对待历史,怎么面对外国强敌?怎样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最后,很多学生激动的说: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让祖国
强大起来,才能对付外来侵略者。此时学生的思维触角由”失望”“耻辱”伸向了未来的”希望”,并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也就从文本中读出自我。 语文教学学习课本不是目的,主要是借助课文这样一个个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智慧的思考,从思考文本到思考人生,思考历史,思考生命的价值。引领着学生走向智慧人生的生成,这才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收获。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把语文课教的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正在实践目标
教学六要素的路上摸索前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