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探索
高校要培养兵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广泛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建设和完善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要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又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标签]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前提是做好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实习基地建设要在广泛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不断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既要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适应学科要求,同时又要有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使学生在实习基地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一、建立高校内部实习基地必须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出发点。未来社会要求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综合能力和开创意识。现代高等教育是素质教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把是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
2.树立全球意识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高级专门人才市场更多地表现出对国际通用人才的需求。教育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既要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要强化教育国际化的意识,处理好常规、特色与创新的关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服务。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校内实习基地的职能和作用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
4.切实提高教育效益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针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性质,校内实习基地管理要注重经济核算,强化效益意识。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都要精心策划,使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求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增强服务功能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基准。管理即是服务,校内实习基地管理要强化服务意识,真正体现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从教师、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服务作用,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
6.保证实习基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机制。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遵循教育发展内在规律。教学管理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水平,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二、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应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项涉及场地、师资、设施、教学方式、手段等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此,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充分的论证,确定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校、院共建,以校建为主。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按照学科发展需要,在充分发挥学科自身建设的基础上,以学校的主体投入和宏观指导为主。这样有利于从全局出发,实现校内实习基地布局的科学、合理,提高实习基地场地、设备、师资的利用率。
3.以最少的投入,求最佳的效果。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要投入很多的经费和人力,如果依靠一次性投入来完成工程建设工作,会遇到资金、人力上的困难。因此,要科学规划、合理预算,本着节约的原则,在逐渐的积累中改进和完善。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原有的实验室、实习基地进行改造与扩充,发掘潜力,提高经费、设备、场地的利用率,实现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化。
4.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搞好设备、场地、资料等硬件建设,更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及实习管理建设,做到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5.不断创新,求真务实。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探索尝试新的建设渠道、建设方式、管理模式,重复、陈旧、功能单一、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落后的实习基地只能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实习基地建设既要保证教学需要,同时也要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办学目标。
1.按照“两查”、“两论”、“一落实”五步法,对实习基地建设进行科学论证。(1)“两查”就是调查校外实习基地是否满足该实习教学需要,调查研究校内实习基地的经费条件、场地条件、师资能力等是否达到要求。我校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的调研,了解到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生产实习多以认识实习为主,创新与实践的机会很少,实习效果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同时,通过对校内实验室、场地、经费、设施等情况调研,认识到在自动化专业、外语专业、法学专业建立新的校内实习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2)“两论”就是论证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的必要性,论证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我校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由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对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制定了比较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投入。(3)“一落实”是指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学校、各学院、主管部门、教师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任务,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由学校主体投入和宏观指导,相关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一线指导教师参与制定实习方案,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管理,通过明确的分工,落实了责任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2.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在实习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与创新等7个级别,落实在自动化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实习方案中。无论是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的教学内容选择、动手操作训练,还是在设计创新的训练程序上,都充分遵循和体现了这一教育规律,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学习。
3.在实习内容与方式上采取“准生产”式教学,把基本方法和技能训练与创造劳动价值融为一体。我校法学专业在建立模拟法庭实习基地中,按照真实法庭的工作模式进行模拟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在自动化专业实习基地教学中,教学人员有针对性地增加模拟生产实际的实习内容,从材料计划、经济成本核算到动手操作等环节,都模拟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通过这项措施,丰富了校内实习的教学内容,扩大了校内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
4.充分体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我校自动化专业校内实习基地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习方案的制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给予充分的尊重,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校在外语实习基地中,除充分利用外语广播电台外,还建立了外语多媒体语言技能训练室,多功能电影、电视播放厅,外语会话室等,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外语语言实习基地教学新模式。
6.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网络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带来巨大的改进,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资源之一。我校外语专业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了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建立了网络学习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师指定的网址及布置的作业,上网学习最真实、最现代、最适用的外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空间。
四、实践成效
1.充分发挥了校内实习基地的优势,弥补了校外实习基地的不足。以往在校外单位进行实习时,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当中去.而且,实习内容、方式等因受实习单位条件所限,往往收不到好的实习效果。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弥补了校外实习的不足,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自主性和合
理性,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设计创新的机会,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教学效果较好,收获较大。
2.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了省、市的大型涉外活动,其外语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外事工作人员及国外友人的肯定和好评,使我校学生的务实传统和创新工作作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3.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效益。校内实习基地既节省经费,又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经济意识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