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3g Na与氧气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生成Na2O2,转移的电子数均为NA个 B.在1L 0.5mol/L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0.5NA C.8.2g Na218O2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D.将1L 2mol/L 的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A
2.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A B C D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陈述Ⅱ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判断
Ⅰ对,Ⅱ对,有 Ⅰ对,Ⅱ错,无 Ⅰ对,Ⅱ对,有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Na2O2能和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2.3g Na投入到9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B.相同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将CO2和H2O的混合气体a mol,与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aL
D.120mL含有0.20mol碳酸钠的溶液与200mL盐酸进行滴加反应,不管将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滴加完全后,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不等,则盐酸的浓度可能为2mol/L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⑥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⑥ D.只有③④⑤
5.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需经过制取NH3、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取n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n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和CO的混合物 B.C2H2O2 C.C3H4O3 D.C6H12O5
7.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2)的叙述错误的是
A.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 B.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CaO2和水反应时,每产生1 molO2转移电子4 mol
D.Ca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 8.下列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
A.若要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SO2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B.在实验室中使用金属钠时若不慎着火,可立即用细沙灭火
C.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盛放NaOH溶液,用Ca(OH)2可以鉴别NaHCO3和Na2CO3
D.测溶液pH时,可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9.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10.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B.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C.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4-、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3-、Fe2+、Ag+ 1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中学常见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 B.若乙为NaHCO3,则丙一定是CO2
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乙一定为白色沉淀 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13.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城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可能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坩埚等 D.该流程中得到的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
14.NaHCO3与Na2O2按2:l的个数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趁热排出气体物质,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是
A.只有Na2CO3 B.NaHCO3和Na2CO3 C.NaOH和Na2CO3 D.Na2O2和NaHCO3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O2、CO2三种还原性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B.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比如Na2O、Na2O2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向Na2O2与水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咖MnO2,产生氧气,是由于该溶液中含有H2O2
16.某溶液中含有下列六种离子:①HCO3- ②SO32- ③Na+ ④CO32- ⑤NH4+ ⑥NO3-,向其中加入一定量Na2O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 ①②④⑤ B.④⑥ C.③④⑥ D.只有⑥
17.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不变
B.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有O2放出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NaOH的浓度减小,有O2放出
18.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 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不考虑HCl的挥发),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盐酸体积/mL 固体质量/g
① 50 3.06
② 50 6.12
③ 50 9.18
④ 50 12.24
生成气体体积/L(标况) 0.672 1.344 1.568 1.344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B.原混合物样品中n(Na2CO3)∶n(KHCO3)=1:1 C.实验②中,混合物过量
D.实验④反应后,至少需继续加入40ml的该盐酸溶液才能把12.24g的混合物全部反应
19. 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 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Ba(NO3)2 B.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 C.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可能有KNO3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20.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到溶于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人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图(2)、(3)、(4)中分别有OA<AB,OA=AB,中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 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
C.图(2)中若2OA<AB,则M中c(NaHCO3)>c(Na2CO3)
D. 图(4)中若OA>2AB,则M中c(NaHCO3)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 SO4+ 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反应产物的实验方法是 。 22.(12分)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 已知:①亚氯酸钠(NaClO2)受热易分解。 ②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③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1”需要鼓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 。 (2)“反应2”的氧化学方程式为 。 (3)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 ;结晶后需要对晶体洗涤,为了减少损。失,可以用 洗涤晶体。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 (5)要得到纯的亚氯酸钠晶体(NaClO2·3H2O),对粗产品必须进行的操作为 。 23.(16分)过氧化钙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某实验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过氧化钙。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加热药品; ③反应结束后, (填操作);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若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Ca3N2),同时可能生成过氧化钙。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试验检验钙的燃烧 产物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钙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限选试剂:酸化的FeCl2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稀硝酸) (4)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 .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下: ①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X仪器名称 。 ② C中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该 反 应 是 放 热 反 应 , 温 度 低 有 利 于 提 高 CaO2·8H2O 产 率; 。 ③ 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 ·8H2O。检验CaO2·8H2O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 。 (5)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步骤一: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 再滴入少量2mol/L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体枳为VmL。 Ca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已知:I2+2S2O32-=2I-+ S4O62-] 1-5ACCDA 6-10DCCCB 11-15DBAAD 16-20DBAB 21. (1)①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2分) ②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2分); ③ Na2O2+2NO2=2NaNO3 (2分) (2)①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2分);吸收未反应的NO (1分) ②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2分) ③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为硝酸钠。(2分) 22. (1)稀释ClO2以防爆炸(2分) (2)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2分) (3)常压蒸发温度过高,亚氯酸钠容易分解(2分)冰水(或酒精)(2分) (4)Na2SO4(2分) (5)重结晶(2分) 23. (1)dfebcf或dfecbf(2分)(答“dfebc”或“dfecb”得1分) (2)③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2分) (答出“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氧气”即可得分) (3)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酸化的FeCl2溶液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过氧化钙;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样品中不含有过氧化钙(2分) (4)①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2分) 分液漏斗 (2分) ②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2 分) ③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说明未洗涤干净(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得分) (5)0.36cV/a ×100%(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