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老化剂行业产能分布
抗老化剂主要为光稳定剂与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方面,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占据市场主流。目前光稳定剂产品包括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吸收剂,淬灭剂,光屏蔽剂等。其中,受阻胺光稳定剂具有几乎无色、毒性小、不会使树脂着色、价格低廉和出色的光稳定性能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增长速率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类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也是前景较为广阔的重要光稳定剂品种。
抗氧化剂方面,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有芳香胺和受阻酚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主抗氧剂;能分解氢过氧化物的抗氧剂有含磷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辅助抗氧剂。其中芳香胺作为应用最早、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剂,价格低廉、效果优异。受阻酚类抗氧剂是应用最广泛的酚类抗氧剂之一,有不污染、不着色的特点,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常与受阻酚类抗氧剂配合使用。 《2020-2026年中国抗老化助剂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光稳定剂消费区域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及中国,共占全球消费消费量61%,日本消费量占全球6%。其中,北美,西欧和中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消费量均占比超过紫外线吸收剂消费量,西欧受阻胺类消费占比高达73%,中国受阻胺类消费占比达62%。日本国内紫外线吸收剂消费量达53%,高于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消费量。
全球光稳定剂主要生产厂家有30多家,其中BASF公司占据主要市场,在国内市场,光稳定剂主要生产厂商有宿迁联盛,利安隆和振兴化工。其中,宿迁联盛和振兴化工主要以受阻胺类为主;利安隆产品种类涉及受阻酚和紫外线吸收剂。 中国抗氧剂生产厂家众多,从2019年主流厂商产能来看,分属中石化、中石油体系的营口风光和临沂三丰,以及利安隆产能均在20000吨以上,而合资企业的代表性企业金海雅宝、巴斯夫高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产能也在20000吨以上。
国内光稳定剂厂商的产品线较为单一,多专注于一类光稳定剂的生产。杭州帝盛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聚焦于高毛利率的紫外线吸收剂,特别是应用最广泛的苯并三氮唑类;宿迁联盛、北京天罡和振兴化工主要以生产受阻胺类为主;利安隆通过收购常山科润和衡水凯亚同时涉足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两大类。光稳定剂(特别是紫外线吸收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在国内环保形式趋严和江苏响水爆炸的背景下,启东金美产能利用率低位运行,盐城帝盛长时间停产。随着中小产能的逐步退出,有技术、市场、资金优势的企业不断扩产或整合,例如利安隆完成了对凯亚的并购,天罡与科莱恩合资扩产,普利特正推进对帝盛的收购。 国内市场较为分散,通用型产品竞争充分,专用型抗老化剂领域利安隆与巴斯夫直接竞争。国内抗氧化剂生产厂商众多,单个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国内抗氧化剂规模最大的企业是临沂三丰化工,约占23%的市场份额,其他较大的企业产能在2-3万吨。
二、抗老化剂行业下游需求预测
全球塑料和橡胶产量逐年上升,保障抗老化剂稳定的下游需求。近年来,中国内地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合成橡胶和涂料产量稳中有涨。2018-2019年,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和合成橡胶产量增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塑料制品和合成橡胶产量增速均超30%。年均增速看,2010-2019年中国内地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合成橡胶产量CAGR分别为3.84%、7.56%和10.05%。
乙烯和丙烯产能产量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塑料、橡胶等化工品产量将继续扩张,为抗老化剂带来持续市场增量。2009-2019年,中国内地乙烯和丙烯市场持续扩张,乙烯产能及产量CAGR分别为6.75%和6.73%,丙烯产能及产量CAGR分别为9.16%和10.55%。2019年,中国内地乙烯产能达2854万吨,产量2052万吨;丙烯产能达3927万吨,产量3312万吨。
2020-2024年,多家企业均有乙烯和丙烯在建项目即将投产。2020年预计部分厂家新增乙烯产能365万吨,新增丙烯产能613万吨,预计将带来2.93万吨新增抗氧化剂需求和0.49万吨新增光稳定剂需求。2020-2022年部分厂家新增乙烯和丙烯产能将带来抗氧化剂新增需求3.95万吨,光稳定剂新增需求0.6万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