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护士分级管理结合APN排班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护士分级管理结合APN排班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浙江l临床医学2013年10月第15卷第1O期 -1607・ ・医院管理・ 护士分级管理结合APN排班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程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的 健康需求和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士短缺已成 为当前严峻问题[1 ;同时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院专业化 趋势日益增强,专科护士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护理资源 更显不足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患儿家属 的期望值高,儿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科室。如何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 孙慧 技术能力要求及岗位职责见表1。科室除2名护士长外将 其他人员分为2个护理小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中级 及以上职称护士担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带教能力), 其余护士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进行优化 组合,分别纳入2个责任组中,将病人平均分配,2个护 理小组对自己所管辖的病人提供全方位、24h不间断的护 理。同时每组固定2名责任护士,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两组成员 按不同的年资,工作技能高低搭配倒班,以确保护理质量 及护理安全,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责任组长同时参与科 室质控检查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 2.2 APN排班(1)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及病人的治疗需 求情况实施弹性排班,以达到在现有的护士编制情况下, 能动性和潜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已成为 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本科逐步实施护士 分级管理、APN(白班、前夜班、后夜班)弹性排班,取 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科室概况 本科设床位61张,共有护理人员22人(本科学历 7人,专科学历13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职称1人, 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2人,未取得护士职业资格4人。 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A班时间8AM一 17PM,中间有1h休息和午餐时间,P班(前夜班)时间 5PM~1AM,N班时间为1AM一8AM,另每日设主班1名, 治疗班1名,辅班1名,辅班时间为11:30AM~3PM, 6PM一11:30PM。主班、治疗班、护士长及责任组长为 另有进修护士和护理实习学生。 2管理模式 2.1分级管理根据护士的能力、年资、职称等综合因素, 将护士岗位层级分为N0至N4五级,各级护理人员专业 正常班,每周休息1.5d,参与APN倒班人员,每周休息 2d,P班和N班(后夜班)确保2名护士在岗,辅班则由 助理护士和工作2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担任。同时为提高夜 间护理质量,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预防护理纠纷 与投诉的发生,科室每天都会配备一个护理二线班,二线 班人员由护士长及科内主管护师担任,以便解决科室夜间 突发状况。科室排班以周为单位,病区设有护士约假登记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科 级管理中的上门随访,有助于更好地建立护患关系,护 士对患者的了解更充分,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出现的问 题,再进行干预 3。且在家中进行访谈,患者更容易放 从本资料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后,收 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表明在社区高血压护理工作中使用分级管理, 有助于更好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一种较好模式。 松,感觉更舒适,有助于护患之间交流更顺利,能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2)分级管理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判 断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分级管理卡,护士能够分析出患 者的治疗效果,判断此阶段的护理效果,再制定护理计划。 (3)通过分级管理还能够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 利用不同颜色还有助于更直观地判断患者病情。患者也 参考文献 1张翎.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12,28(3):76 ̄77 2卢海霞,何炜,钱湘云,等.我国社区高血压人群分级管理的研究 进展冲国全科医学,2011,14(35):4O1O~4O12. 会对自己的情况有一定认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 知晓率,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罗臻怡.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患者家属参与的效果评价.中国 卫生产业,2012,09(15):120. ・1608・ 浙江临床医学2013年10月第15卷第1O期 本,护士如有需要可提前约假,护士长再根据科室病儿情 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并配备护理二线班,帮助夜班护 况进行统筹安排,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 。(2)改革交接 班形式,实施APN排班后交接班次数由每日5次改为3次。 士解决技术性难题,从而使各级人员得以充分利用,有 效地保证护理质量。 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需提前20min到岗,先了解各自组 内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N班治疗及护理落实情况。科 室医护大交班后再和A班人员一起与N班进行床边交班; 3.3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实施分级管理,明确规定 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有利于规范护理工作,合理、有 效的使用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的总体满意 度有所提高[ 。护士长的管理理念得到更新,增强了统 筹兼顾、上下协调的能力;鼓励科室骨干护士继续深造 重点为危重病人及新人院病人的情况;有特殊检查及特 殊用药病人;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接班后责任组长根 据情况安排工作,护士长则参加全病区交班,全面了解 学习,积极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对新职工经常关 本科室病人情况及需求。 2.3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根据本院制定的《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表》,科室严格按照护士岗位分层次聘任。按照 每位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确定绩效 工资。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 险程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等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 指标。副高职称奖金系数为1.7,中级职称为1.4,教学 总辅导为1.4,初级职称为1.2,合同制护士根据工作年 限不同,由最低0.6开始每年递增至相应职称。责任组长 及责任护士每月给予一定的补贴,每月病人提出表扬的 护理人员也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于责任心强,表现 好的护士优先给予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3效果 3.1新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 服务 自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及改变排班模式后,保证了 护理工作的无缝隙和连续性。责任护士每天多次巡视与 患儿接触,及时了解病情及需求,同时告知治疗方案及 检查结果,各组人员均对所管辖的患儿情况掌握全面。 辅班护士工作时间段主要在中午及晚间,真正落实了午 间护理及晚间护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并保障生活护 理的实施。 3.2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交接班是护士传递工 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延续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 的交接班每日5次,每次40~50min,影响了护理工作, 势必导致各班出现拖班情况。实施APN排班后由传统的 每天5次交班减少为3次,每次20~25rain,由2名当班 护士同时和两组责任护士进行交班,减少了交接班时间, 责任组长提前了解患儿情况,可针对性的交班,护士则 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基础护理和完成治疗。改革排班模式 后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分级管理后,不同级别护 士承担的岗位工作内容及性质也各有不同,改变了以前 科内所有护士循环倒班现象。儿科患儿家属对护士期望 值较高,特别是穿刺技术,责任护士承担专业技术性强、 疑难危重患儿的护理,低年资护士负责夜班工作,承担 心鼓励,宽严相济,让她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院里 组织的活动及比赛,并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3.4提高了护士技能及整体素质实施分级管理能充分 发挥各级护士职能,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指 导考核,在带领低年资护士的同时对自身也有提高。APN 排班模式使各级护士优化组合,高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减少护理差 错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各级人员能够发挥各自 专长,各尽所能,增强了责任感,增加了科室凝聚力, 且护士素质明显提高。 3.5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实施护士分级管理,责 任护士都由高年资护士担任,同时结合APN排班,护士 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及家属接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 务,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4讨论 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变化快、护理操 作时间多等特点。在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实施护士 分级管理并结合APN弹性排班,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 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 护理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保障了护理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及患儿家 属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但这一工作开展时间还 不是很长,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牛晓芬,王翠开分级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探讨.护理研 究,2011,25(10):2801 2张宝莲,周彩峰,王玲,护士分层次使用在NICU管理中的实践.中 国护理管理,2009,9(7):44 ̄46. 3向美焕,陈乃招,黎艳芳,护士分层级使用与APN- ̄班的探索.临 床护理杂志,2009,8(3)67 ̄69 4陈影霞,赵莺柳,赵翠兰.护理交接班的流程再造.中国护理管 理,2011,11(5),88 ̄89. 5方芳,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对护士满意度影响的 研究.护理研究,2009,23(10):2795—27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