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0期(总第210期)
家纺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王爱兰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314)
摘要:家纺面料企业由于客户群体的多样性及业务的繁杂性、竞争的激烈性,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且行业进入门槛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强,人员综合管理素质不高,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欠缺,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行业应收账款管理难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大量被占用,甚至形成呆账坏账,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主要从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引进或培养高素质人才着手,为家纺面料企业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提供有效的建议。关键词:家纺面料;应收账款;建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家纺面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应收账款的存在不但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一定程度上隐藏了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经营风险,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至关重要。一、家纺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的特征及其管理难点(一)应收账款的往来单位数量多,规模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家纺面料行业面对的客户群体多样化,有产业链下游的成品生产厂商,有平行的面料批发商;有国内各地客户,也有世界各国企业;有大规模的上市公司,也有小规模的成品加工小作坊等等。客户群体的多样性增加应收账款往来管理难度,比如客户信用评级,赊销期限管理等等。(二)应收账款往来笔数较多,单笔交易金额相对而言较小家纺面料产品品类、花型繁多,且具有季节性、周期性,一般采购单位采取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采购,大中型企业虽然是批量采购,但专版花型较多,交易笔数较多。纺织面料印染环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部分需要进行返修或销售退回,由于面料交期及客户成品上市时机的原因,增多了销售发货的次数,即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笔数及降低了单笔成交金额。小金额多笔数的交易,一方面促进了赊销的增多,减少现金往来,增加了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加大了应收账款往来对账的难度。(三)往来对账意识淡薄,对账载体多样化部分客户对往来款项缺乏对账意识,认为只要定期结清已到信用账期的货款就行,对欠款余额无需对账确认,且不配合对账,存在长期滚动欠款;针对应收账款确认函不加以盖章确认,只进行口头确认,存在往来争议风险。应收账款对账载体多样化,有以客户签收的回单为对账依据;有以客户的入库单为依据;有以发货的托运单为依据;有以供方的发货单为依据等等。对账依据不统一,一方面加大对账的繁杂性,另一方面客户签收的回单、客户的入库单或托运单存在数量争议,加大对账的复杂性与难度。(四)赊销比例偏高,加大财务风险家纺面料行业基本上采用自购原材料进行委托加工经营,212入行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赢得客户,大都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为了增加客户的粘性,促进客户加大采购份额,赊销比例越来越高,企业流动资金大额度占用,影响资金周转,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应收账款信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迫在眉睫,信用期限与额度的设置难度加大。二、家纺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制度一方面受限于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一切以销售为中心,绩效考核围绕销售指标进行,往往忽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对应帐账款的及时回收及坏账的产生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认识不够,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有效的内控管理方法,使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断增加,拖欠时间长,甚至形成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二)应收账款的管理执行力不强即便制定了相关的管控制度,也不够完善;或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脱离单位实际,无法执行;有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有的仅仅流于形式。比如为了维护客群关系,打破设定的标准额度、信用期限,加大授信;超过信用期限继续实施发货;特批情形慢慢转变为常规状态等等,导致众多客户高额度、长期限欠款,加大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三)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欠缺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全程管控不到位。事前缺乏对客户的客观信用评估及量化分权审批赊销,仅以历史合作量及现有实现的销售产生合作信赖关系,实施发货,而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历史回款情况不加以调查与分析,应收账款管理风险较大,甚至导致坏账损失。事中没有进行货款回收责任的界定,或未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应收账款的及早回收,一方面加大资金占用成本,另一方面容易形成呆账,同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资金短缺。事后应收账款对账意识薄弱,或对对账的认知不全面或对账的确认存在风险,由此产生的数量争议与质量争议等影响应收账款整体回收。三、影响纺织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因素分析(一)企业规模较小,行业竞争激烈,管理意识薄弱家纺面料企业主要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侧重于研发与销纳税Taxpaying
售。中高端面料市场具有较高的门槛,需具备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和资金实力,因此涉足企业不多,即大中型企业较少。低端面料主要面向低端客户和城乡批发市场等,对面料质量和花型设计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即小型企业较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而行业应收账款较为复杂,因此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激烈也减弱了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仅仅注重于销售业绩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制度,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二)管理粗放,管理责任不明确大部分家纺面料企业的规模小,职工人数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岗位设置简单,岗位分工不明确,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经营管理的粗放,是一种“差不多的管理”,管理责任不明确。销售部门实现销售后,应收账款的确认、回收及造成的坏账责任制,没有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缺失,加大了应收账款管理风险。(三)管理人员与相关业务人员管理素质欠缺家纺面料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多为家族成员,其更多关注的是销售业绩与利润。且财务负责人多数非财务出身,对应收账款的管控意识缺乏,很少去平衡销售业绩提升与应收账款增加之间的关系,内控管理能力较弱,也无法制定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一般的财务人员,仅仅进行会计核算、记账处理,而没有管理意识;部分对应收账款余额、账龄能发挥披露的作用,但缺乏系统管理控制的能力,在思想意识与能力上均未达到管理的高度。销售人员以管理者经营观念及所制定的绩效考核政策为导向,一味追求销售业绩,而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较为匮乏,货款回收的技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管理人员与相关业务人员管理素质欠缺,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薄弱,全程管控欠缺,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改善家纺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一)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1)建立完善的客户授信政策。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设定评估标准,在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授信,授予账期与额度。客户的经营情况包括注册资本、经营期、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客户的应收账款等等。评估定期进行,并针对评估结果不良的客户取消账期额度。视客户的合作情况作为授信的主要条件与控制标准,并设定授信的最高额度与期限,规避风险。与客户的合作情况包括合作时间、合作金额、信用记录等等。比如针对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取消其信用额度与账期,以达到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目的。对客户授信实行申请与审批制度。(2)建立销售合同的订立标准。建立销售合同的订立标准及内容的规范性,明确货款结算条款、交期条款、质量问题赔款管理论坛
条款等,从而为后期争议解决提供依据支撑,促进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3)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流程控制制度。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流程控制,可以是指在销售发货环节即应收账款产生之前,通过一系列方法与措施加以控制,规避风险。如超授信发货的不同审批权限控制;超授信范围程度的停止发货的控制;长期应收账款不对账停止发货的控制等等。(4)建立完善的对账制度。分析客户不配合对账的主要原因,寻求对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用多样化的对账形式;视应收账款余额的大小作为对账频率及对账客户范围的标准;规范对账结果的确认,规避对账风险等等。(二)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在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保真正做到制度的落实与执行,避免制度在执行层面打折扣。制度的落实与执行需要精细的管理,需建立一套监督与考核机制。精细的管理首先培养执行人员的制度执行意识,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跟进、监督,促进改进,最后根据结果进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如此建立应收账款超期回收责任制考核、应收账款坏账责任制考核、对账责任制考核等等。(三)引进或培养高素质人才打破传统家族企业的用人思维观念,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或者加强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的外部或内部管理思维、方法的培训,鼓励其多看看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书籍,借鉴同行业应收账款管理成功的经验。五、结语通过阐述家纺面料行业应收账款的特征及其管理难点,分析其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对策。即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以及引进或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进行应收账款的有效管控,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高效经营。参考文献1]陈红灯.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的压控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9).2]许俊涛.浅析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9).3]付娟.浅议应收账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7(18).4]张劲松.新经济环境下应收账款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7(14).5]杨荣星.应收账款的风险与管理的探究[J].中国商论,2017(28).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