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吴荣华
将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必然要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历史课程教学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探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来,经过对各类历史课程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课堂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完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阶段的应用,能够将传统课程教学阶段的弊端问题有效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也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这种课程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将各类历史课程学习资源有效应用起来,体会翻转课堂所给予的创新学习机会。而目前在历史课程教学阶段,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还未能达成课程教学改革目标要求,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不断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一)传统课程教学枯燥乏味
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学生能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逐渐增多,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使得学生有机会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历史课程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参与过程之中。由此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日常对课程教学的依赖性较强,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掌握学科内容,历史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
(二)历史学科处于副科地位
我国走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学科之间的主次设置,可以从最后的中考分值看得很明确。显然历史学科处于一种副科位置,但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尽管不少家长以及学生已经认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受到学习压力和教师的影响,更多的时候是考虑是否能够完成历史学习目标,而不是完成对个人能力的拓展,学生没有机会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三)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出现偏差
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态度与基本认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目前历史学科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很难实现对历史课程的拓展。教师对历史课程的重视,常见于历史课本教材内容,初中生将大部分精力放置于主科的学习之中,历史课程在课下巩固学习效果不佳,学习阶段不能体会历史课程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
二、翻转课堂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效果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能够获得主动学习机会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通常会占据课程主体地位,学生甚至会在课程学习阶段出现一些畏难心理。而翻转课堂应用之后,学生与教师能够共同参与课程讨论分析的基本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逐渐增强,在分析与讨论历史知识阶段,会更加针对和有效。学生在回答问题期间的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对课程内容出现一种错误判断。教师应该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鼓励学生将自己存在的疑惑提出来,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效果,也能显著提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处理,则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历史课程教学质量逐步增强。
(二)增强历史课程教学整体效率教师日常在课程教学阶段,能够发现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程充满了兴趣,但是受到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时间的限制,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价值影响,作用甚微。单一的进行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得到拓展
知识面的机会,将翻转课堂利用起来,能够将传统课程教学的时间控制到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分析,在实践阶段的课堂主体地位显著增强。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期间,可以将一些图片、视频内容在课堂播放,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带入感,就会全面增强。后期教师可以围绕鸦片的危害、鸦片战争影响作用,设置课程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课程学习要点明确起来,并建立良好的课程学习习惯。
三、翻转课堂利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方式方法
(一)注重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提升翻转课堂质量
在翻转课堂教学阶段,对各类视频材料的应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教师在视频设计与应用阶段,需要将整体质量控制到位。首先课程内容,需要将教学主题突显出来,学生能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直接了解课程学习目标以及核心知识要点。视频内容还需要从教材内容入手,将教材的精髓部分融合到视频内容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探究分析的机会。无论是一个题目设置,还是一个知识点的扩展,学生都能够在历史课程学习阶段获得新知,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启发影响作用。其次,教师还应该将课前、课中、课下各个环节管控到位,帮助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之下,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转变,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不断提升课程学习质量。
(二)注重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师在翻转课堂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需要做好教学内容与之紧密配合,无论是学
2020年第 3 期中
83
高中地理量化教学应用探析李 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甚至有的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时髦地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当前的数据分析还基本局限于把学生的成绩输入Office软件当中,利用excel将全体学生的排名和均分计算出来。总的来说,属于一种非常低效率的运用。而实际上,统计出来的数据如果能够深入发掘,实际上是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培训之后,让每一位代课的教师都能掌握一些数据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之后,量化教学模式深入到教学微观层面,其发挥的效力可以说能够达到精确控制的地步。笔者作为一届地理教师,就以自己所带学科为例,以某次学情测验中具体的班级和学生(化名)作为考察对象,来进行一次量化教学的运用,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我校地理学科基本状况
1.应届生参加考试人数为220人,单科及格人数为12人,均分41.4,及格率为5.4%;往届生参加考试人数为35人,单科及格人数为6人,均分50.7,及格率为17.1%。与全市的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文科学生大致处于中游偏上水平。
2.照市里统一划定的预计分数线,文科总分达435分为基准线,依据此线,我校达
线人数总计为43人,其中应届生24人,往届生19人。在这一群体范围内,及格数为14人,及格率为32.5%,优秀生地理课目单科偏差率(无效单科高分率)为22.2%。也就是说,我校文科生地理科目最好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达线生群体当中。
3.按照我校习惯上的边缘生划分方案,此次学情测试中未达线但处于分数线下30分之内的学生数为26人,这一群体范围内,及格人数为2人,及格率为7.6%,综合前述内容,优秀及边缘生的单科偏差率(无效单科高分率)下降至11.1%。也就是说,我校地理科目最好的成绩接近90%集中在
文科优秀及边缘生群体当中。无效的单科高分情况较少。
4.优秀及边缘生群体中,单科倚重率(正偏科):语文1.4%,数学24.6%,英语23.1%,政治13%,历史11%,地理10.1%;单科缺陷率(负偏科):语文2.8%,数学44.9%,英语17.3%,政治27.5%,历史31.8%,地理21.7%。该统计说明,我校的优秀及边缘生群体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偏科严重,而且数学科目最为严重。有的文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数学英语两科就能高枕无忧,结果其他学科的学习得不到重视;而更多的学生之所以学文科是因为数学英语两
校还是教育部门,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参与技能竞赛也是拓展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专项培训以及考核、多媒体课程评比活动,建立多媒体应用教学小组,此时的教案设计,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参加评比之后,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拓展的兴趣增强。教师在拓展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将课程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实际学情契合,确保学生能够适应课程教学进度,而不是一味的将课程教学内容扩展,导致学生在学习探究阶段遇到的困难问题逐渐增多,而影响最终的课程学习质量。
(三)注重课程教学安排,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应用期间,需要将硬件设施与软件设置应用质量增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
设是基础,定期对硬件更新并维护,则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能够搜集到更多价值性信息资源。当然教师在课程内容安排期间,需要将各类软件应用协同进行,课件、视频内容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基本学情开展的,同时将课程重点、难点,明确的展现出来,同时接受学生相应的反馈信息,进行课程教学活动的优化,此时的课程教学安排,各个环节都更为趣味性、丰富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
翻转课堂时间实践阶段,教师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与引导,对整个课程教学节奏也有着重要影响意义。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阶段,要将课程学习目标明确。在小组讨论核心问题期间,学生要针对性的讨论,应该注重不同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阶段分工。此时,传统课程的优势部分也不能
忽视,需要教师在教学主题设置阶段,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将考试大纲明确起来,通过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结合的基本途径,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整合,多媒体的应用价值由此得到保障。
结束语
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期间,教师应该突出历史课程学习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当教师将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性问题突破,之前的枯燥单一的课程模式得以转变,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阶段,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参与历史知识探索分析的基本过程,更好的完成各个阶段历史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自己的历史学科能力不断增强。
(通联: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
(责任编辑:王晓磊)
84
2020年第 3 期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