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再次认识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化学反应 ......第一部分:钠元素 离子方程式 双线桥表示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1
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变暗 将钠在空气中加热 钠与水反应 钠与盐酸反应 钠与石炭酸反应 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氧化钠与水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备氧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氧化钠在空气中受热转化为过氧化钠 工业上生产金属钠 氯碱工业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附加必要地文字说明)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过量(两个反应) 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除去碳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氢钠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苏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 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过量的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 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 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向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溶液又变澄清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氢化钠与水反应 氢化钙与水反应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 侯氏制碱法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2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第二部分:铝元素 铝与氯气反应 铝与盐酸反应 铝与稀硫酸反应 铝与烧碱溶液反应 在空气中加热铝箔 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钒 铝与硫粉混合加热 用稀盐酸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用烧碱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氢氧化铝的电离 氢氧化铝溶于盐酸 氢氧化铝溶于烧碱溶液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直至过量 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直至过量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 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直至过量 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 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离子方程式 不写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3
双线桥表示法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混合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明矾净水原理 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使得硫酸根沉淀完全 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使得铝离子沉淀完全 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使生成沉淀量最多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工业生产金属铝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4
第三部分:铁元素 铁在纯氧气中燃烧 铁在氯气中燃烧 铁与溴单质反应 铁与浓反应 向稀中加入铁粉,溶液变黄,继续加入铁粉直至过量 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 铁与碘单质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的氯化铁 离子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双线桥表示法 不填 不填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加入少 量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铁与水蒸气反应
不填 5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氢碘酸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银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适量硫化氢气体,生成淡黄色沉淀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溴水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用硫酸酸化的双氧水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混合 向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硫酸亚铁溶液,前者的紫色褪去 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不填 6 溴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 向含有0.4mol溴化亚铁的溶液中通入0.3mol氯气充分反应 将112ml氯气通入10.0ml 1.0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用硫溶液检验铁离子 用铁溶液检验亚铁离子(查选修4第87页【科学探究】)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将氯化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放出气体,生成红褐色沉淀 将氯化铁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 将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放出气体,生成红褐色沉淀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将硫酸亚铁固体溶解在稀硫酸中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7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固体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红褐色胶体 不填 不填 在制备氯化铁晶体时,不能将 溶液蒸干,而要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操作方法,并......且该过程中要保持盐酸过量 高炉炼铁 用铝热剂焊接钢轨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盐酸 氧化亚铁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稀 氢碘酸 8
第四部分:铜元素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氧气 铜生锈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 )色的烟 铜粉与硫粉混合加热 离子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双线桥表示法 不填 铜与浓硫酸反应(注意条件) 不填 铜与浓反应 铜与稀反应 铜与银溶液反应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
不填 不填 不填 9
向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乙醛,加热至沸腾 用白色粉末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 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气体(用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与难容的硫化锌反应生成铜蓝 可以除去铜绿但是不损伤器物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蒸发浓缩氯化铜溶液时,要滴 加浓盐酸,再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二水合氯化铜晶体,原因是: 湿法炼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即硫酸铜) 火法炼铜 工业上冶炼金属镁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10
第五部分:碳元素和硅元素 离子方程式 不填 不填 双线桥表示法 制取水煤气 制取粗硅(焦炭还原二氧化硅) 做黑面包实验时,面包疏松多孔及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原因 木炭与浓反应 硅与氧气反应(加热) 硅在氟气中瞬即燃烧 硅与氯气反应(加热) 硅与氢氟酸反应 硅与烧碱溶液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向水玻璃中通入少量CO2 向水玻璃中通入过量CO2 用氢氟酸做雕花玻璃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工业上生产玻璃的原理 (原料有: ) (查选修1第页) 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1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CO2与碱性氧化物氧化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不填 CO(CO2) CO2(CO) CO2(O2) CO2(SO2) CO2(HCl) 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硅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向水玻璃中滴加盐酸 将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向醋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光导纤维遇烧碱会断路 熔融烧碱时不能用石英坩埚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用醋酸除水垢(写两个反应) 第六部分:卤素 氯气与铁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 氯气与铜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 氟气与氢气在暗处剧烈反应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 )色火
离子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双线桥表示法 12
焰(若在集气瓶中燃烧,还会在瓶口产生白雾) 氯气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 溴与氢气须加热才反应 碘与氢气反应须持续不断的加热(可逆反应) 氟气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 溴与水反应 碘与水反应 用烧碱溶液吸收尾气氯气 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生产漂白粉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 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两个反应) 将氯气通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适 量氯气,溶液变蓝 。继续通入氯气,蓝色又消失。(已知碘单质可以转化为碘酸根)(两个反应) 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失效 实验室制备氯气 不能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
化学方程式: 13
不填 不填 不填 常温下,可以用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次氯酸钠与浓盐酸混合制氯气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高铁酸钠 管道工人曾将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工业上常用氯酸钠和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并加入硫酸酸化制取二氧化氯 溴单质与亚硫酸根反应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溴水 保存碘的试剂瓶不能用铁盖 保存溴的试剂瓶不能用铁盖 向未知液中滴加稀和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电解饱和食盐水(工业生产氯气) 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工业冶炼金属钠) 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 酸性条件下碘酸钾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实验室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备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卤化银见光分解(光敏性) 向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向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14
浊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沉淀由白色变为黄色;继续向浊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沉淀由黄色变为黑色(三个反应) 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将氯气通入氢硫酸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第七部分:硫元素 硫粉与铜粉混合加热 硫粉与铁粉混合加热 硫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 硫与氢气反应(加热) 硫与浓硫酸反应 硫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将SO2通入足量烧碱溶液中 将SO2通入少量烧碱溶液中 将S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 将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硫,浊液又变澄清(两个反应) 将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二氧化硫使氯水褪色
离子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双线桥表示法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15
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 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将二氧化硫通入双氧水中 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中 将二氧化硫通入稀中 将二氧化硫通入钡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滴加双氧水后,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稀硫酸与铁反应 稀硫酸与氧化镁反应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向未知溶液中加足量的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硫酸根离子 浓硫酸与铜反应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向一定量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所发生的反应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查选修1) 化学方程式:
16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三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反应 三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 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用生石灰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固定在炉渣中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第八部分: 氮元素 氮气与氧气反应 工业上合成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双线桥表示法 不填 无色的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不填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NO2气体中总是混有N2O4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恰好被水完全吸收 二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恰好被水完全吸收 一定条件下,2L一氧化氮与0.5L氧气的混合气体恰好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吸收 浓与铜反应 稀与铜反应 浓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 浓与碳反应
不填 不填 17
氨气的催化氧化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用氨气制碳酸铵 用氨气制碳酸氢铵 侯德榜制碱法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氯化铵受热分解 碳酸铵受热分解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铵根离子的检验 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不填 不填 化学方程式: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将水玻璃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化亚铁与稀反应 磁性氧化铁与稀反应 氢氧化亚铁与稀反应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浓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浓氨水+固体CaO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
化学方程式: 18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钠溶液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不填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