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全部题型 3. 汉语语言分析
汉语语言分析
语音分析题
1. “三个”中“三”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san
2. 普通话音节中“ya”的声母是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零声母
3. 普通话音节er是由_______个音素构成的音节。(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1
4. “他手里提着个喇叭”中“叭”的读音是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ba
5. “他没有其他爱好”中“好”的正确读音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hào
辨析下列词语
6. 以致——以至(中国传媒大学)
正确答案:“以致”连词,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而且多为不好的或者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如:他一点儿也没在学习上下工夫,以致最终考试挂科。“以至”连词,直到,一般从小到大、从多到少、从深到浅、从低到高,有时候也可用于相反的方向,连接的成分不止两项时,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如:生产效率提高几倍以至几十倍。也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大多是指更好一点的结果,如:如此努力以至成功。
7. 得了——罢了(中国传媒大学)
正确答案:“得了”可以作动词,算了的意思,多用于口语,例如:“得了吧,我才不信呢!”表示一种质疑。还可以做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轻读。“罢了”语气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如:只不过是写错几个字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8. 宝贵——珍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正确答案:“宝贵”与“珍贵”都是形容词,但是从程度上看,“宝贵”没有“珍贵”程度深,搭配对象和范围不同。宝贵:极有价值,很贵重,像珍宝似的。可以形容某些抽象的和具体的事物,如时间、书籍、礼物、资料等。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9. 成见——意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正确答案:成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意见:一般指不好的方面,是贬义词,与偏见相同,是指对人或事的不合理、过于主观的看法。例如,他对我有很大的成见。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见解、主张,是中性词,没有好或坏等感情色彩;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例如,他对我的计划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0. 反而——相反(暨南大学)
正确答案:“反而”和“相反”词义上都有表达相互对立、转折的意思。相反:形容词,表示事物相互对立或互相排斥。作谓语,如:两种相反的观点。作插入语,在两个句子中起递进的作用。如:父亲不但没责怪我,相反,还给了我很多鼓励。作插入语,起转折作用,如: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就永远失败了,相反,抓住了这次机会,就会取得巨大成功。反而:副词,表示跟前面的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如:风不但没停,反而更大了。
11. 顽固——顽强(暨南大学)
正确答案:都是形容词,但语义色彩和用法不同。顽固:多用于贬义,意思是固执,思想老化,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对待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十分认真,坚信自己是对的,甚至否定他人,或付出行为使他人被迫接受自己的想法。如:顽固不化,老顽固。顽强:褒义,不怕困难,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强硬、坚强、不屈服的意思。也指一个人的品质很坚毅。如:不向挫折、困难屈服。
12. 增加——增长(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都是动词,表示增多、提高的意思。“增加”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多,如:在校学生已由八百增加到一千人了。“增长”有增加、提高的意思,如:今年产值比去年约增长百分之十。搭配上不同。“增加”表示具体数值的量的增多,后面可以加“一个、一名”等数量词,如:每通过一项测试,心理年龄增加一个月。也可以跟百分数、倍数,构成对比关系,突显增多部分实际的量,如:广东省农贸部门已经购进120万吨化肥,比上年增长30%。“增加”还可以跟主观上认为不好的事物搭配,如:增加困难、增加麻烦。“增长”不可以。“增长”也可以表示数量增多,如:幼儿两岁以后,词汇数量增长很快。也可以跟具体的百分数、倍数等,在对比关系中突显的是作为整体的量,强调整体性,如:长虹电器的彩电产量比上年增长66%以上。表示的是所新增的量与原有的总量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有时间性和逐量增多的特征。可以说“负增长”,不能说“负增加”。
13. 趟——次(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次”动量词,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数量,如:他去过三次北京。也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可以重复出现的事物,如:下一次的会议将在两年后举行。“趟”一般用于一来一去的动作,如:他来找你找了三趟了,你都不在。也可以用于火车,火车的一来或一去是一趟。
14. 任凭——无论(复旦大学)
正确答案:都可以表示无条件。即表示某种事情在任何条件下结果和结论都是如此,后面也常有“也、都”等副词相呼应。任凭:①连词。无论;不管,用在主语前,后面多有疑问代词,如:任凭他说得再好听,我也不会相信;即使,用在主语前,如:任凭功课再忙,我们也要抽时间锻炼身体。②动词。听凭、听任,多带第二人称代词作宾语或兼语,如:这事任凭他们自己做主。无论:连词。用于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或有表示选择关系的并列成分的句子里,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后面有“也、都”呼应。引进的是短语。连词“无论”后面还可以用“还是”“或”“或者”组成表示选择性的并列成分,“任凭”则没有这种用法。“无论”可以用“什么”“怎样”“任何”等指代词,表示无论什么情况都包括在内,即无论什么条件都能产生后面的结果。但“任凭”除表示条件外,还可表示让步转折,即:先让步,承认某种事实,然后说出与这一相反的事实。
语法分析
15. 分析下面三个短语在结构和语法意义上的异同及原因。 (1)吃了一个梨(北京大学) (2)送了我一本书(北京大学) (3)省了我一笔钱(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1)动+了+数量+宾语。 (2)动+了+宾语+数量+宾语。 (3)动+了+宾语+数量+宾语。
解析:从语法结构看,第一个句子是动宾,第二个是双宾,第三个有两种可能。在语义上,第一个是吃梨,是动作与对象之间关系,第二个句子是动词与直
宾和间宾之间的三角关系,在“送书”中,我是个获取者,书有个转移过程。在(3)句中,如果钱本来不是我的,可以理解为双宾,但如果钱和我本身就有领属关系,则可以理解为单宾。
16. 分析下面画线词的词性。 我们已经向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正确答案:介词
17. 分析下面画线词的词性。 我把你刚才说的电话号码忘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正确答案:名词
18. 分析下面画线词的词性。 这个月我已经跑了三趟北京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正确答案:量词
修改病句
19. 看到自己的成绩很高,她灿烂地露出笑容。(北京师范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看到自己的成绩很高,她露出灿烂的笑容”。“灿烂”修饰“笑容”作定语,不是作状语,要放在“笑容”的前面。
20. 山竹果被作为是水果女王。(北京师范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山竹果被当作是水果女王”。“作为”不能受“被”的修饰,“被”字句的动词一般具有处置性。
21. 他每天两次给他妈妈打电话。(北京师范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他每天给他妈妈打两次电话”。“两次”是动量短语作补语,要放在动词“打”的后面。
22. 《消费权益法》的问世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消费权益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23.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技创新奖,三次被授予优
质产品称号。(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生产的产品曾两次荣获省科技创新奖,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
24. 这期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参加了学习。(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改为:这期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解析:“也参加了学习”多余,与主语不对应,造成句式杂糅,前后搭配不当。
25. 我等了一个小时他。(北京语言大学)
正确答案:我等了他一个小时。理由:“一个小时”是“等”的补语,“他”是“等”的宾语,要放在“他”的后面。
26. 今天天气一点儿冷。(北京语言大学)
正确答案:今天天气有点儿冷。理由:“有点儿+形容词”,“形容词+一点儿”。
27. 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北京语言大学)
正确答案:秋天的香山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理由:“香山的秋天”不是“地方”,主谓搭配不当,改为“秋天的香山”。
28. 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义务。(北京语言大学)
正确答案: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履行自己的义务。理由:“贡献”和“义务”动宾搭配不当。
29. 听了领导的表扬,使工人们感到力量倍增。(北京语言大学)
正确答案:听了领导的赞美,工人们感觉力量倍增。理由:“使”删掉,缺少主语。
30. 一个中国有意义的地方。(暨南大学)
正确答案:中国一个有意义的地方。理由:定语位置不当。
31. 我把中文学得很努力。(暨南大学)
正确答案:我学中文学得很努力。理由:“把”字句后的动词有处置义,这里不合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