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典籍记载:蔡邕有后

典籍记载:蔡邕有后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典籍记载:蔡邕有后

蔡邕娶赵五娘,生女文姬,又生女贞姬和一子,史籍不载其名,但是,蔡邕有一孙子蔡袭,《晋书》有记载。

《晋书·羊祜传》:“祜讨吴有功,将进爵土,请封其舅子蔡袭。遂封蔡袭为关内侯。”蔡袭为蔡邕之孙。

明嘉靖《尉氏县志》卷三《列女·蔡邕妻》:“东汉蔡邕妻赵氏,名五娘,与邕同行孝道。(出《启蒙故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留董祀妻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蔡文姬,本字昭姬,因避晋“太祖文皇帝”司马昭讳而改字文姬。[清]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卷一零曰:“蔡邕女琰,字昭姬,见《后汉书》 注引《列女后传》。而本传作文姬,疑亦因晋讳改。”(见《历代避讳字彙典》第382页,王彦坤编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蔡文姬的妹妹蔡贞姬,蔡贞姬嫁于魏国上党太守羊道,生子羊承,早亡,生女景献皇后羊徽瑜,又生子羊祜。乾隆五十年刻本《新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列女》:“贤媛·三国·魏·蔡贞姬,邕女,为羊衜夫人。衜先娶孔融女,生子发;继娶夫人,生子承。发、承俱有畏疾,蔡度不能两存,专视发疾。于是发存而承死。后生女为景献皇后,生子祜,封钜平侯。”卷十六《人物中·流寓》:“汉·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因上封事,为刘

郃、杨球等所排,下洛阳狱,当弃市。中常侍吕强慜其无罪,请之。帝嘉其才高,会明年赦,乃宥。还本郡,将就道,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中常侍王甫弟也,密告邕怨望谤讪朝廷。邕虑卒不能免,乃亡命依于泰山羊氏。女贞姬,适上党太守羊衜。见《沂州志》。”卷十五《人物上》:“羊衜,续子。上党太守。娶孔融女,生子发。继娶蔡邕女,生子承,早丧;女为司马师夫人;少子祜,封钜平侯。”卷十七《人物下·列女》:“贤后·晋·晋献皇后羊氏,讳徽瑜,父衜,母贞姬,祜之姊,汉左中郎将蔡邕女甥也。聪敏有才行。景怀皇后崩,景帝纳之,立为后。武帝受禅,居宏训宫,称宏训太后。无子,以昭少子攸为嗣。咸宁四年崩,谥曰景献,祔葬峻平陵。”(按,乾隆版《新泰县志》字迹漫漶处,用刘计南点校光绪三十三年本《新泰县志》补齐。)明嘉靖《尉氏县志》卷三《爵典·蔡邕女》:“蔡氏,赠济阳县君。蔡氏,汉左中郎将邕之女也,生女为景献羊皇后。武帝受禅后,居弘训宫,号弘训太后。泰始九年,乃追赠其母蔡氏云。见《晋书》。”

[明]徐渭《青藤山人路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蔡琰,一嫁卫伯(仲)道,一嫁董祀,一嫁羊道,一嫁单于,凡历四男子。”徐渭所说太谬,盖将蔡文姬和其妹妹蔡贞姬混淆为一人。

[明]张鼎思《琅邪代醉编》卷十七《蔡女》:“羊祜父衜,先娶孔融女,后娶蔡邕女。孔氏生发,蔡氏生承、祜。适发与承俱病,度不能两存,乃专心养发,故得济,承竟病死,其贤如此,视古烈女何愧!《后汉·蔡邕传》无闻,《列女传》但载邕女为董祀妻者,名琰,字文姬。丧乱中为胡骑所获,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无嗣,遣使以金璧赎之。”

[清]梁章钜《浪迹三谈》卷三《中郎有后》:“《晋书·羊祜传》:‘祜,蔡邕外孙。讨吴有功,将进爵,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为关内侯。’则中郎未尝无嗣。而《蔡克别传》亦云:‘克祖睦,蔡邕孙也。’克再传为司徒谟,则中郎后裔,且蕃盛于典午之代,何得云无嗣哉?又《代醉编》载:‘羊祜父道(衜),先娶孔融女,生子发,后娶蔡邕女,

生承及祜,适发与承俱病,度不能两存,乃专心养发,承竟病死。’邕女之贤如此,而《后汉书·蔡邕传》无闻,《列女传》止载文姬没胡中,生二女,赎归,重嫁董祀事,而亦不及羊道(衜)之妇,史之漏略如此。”(《浪跡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9月第1版,第457页;《浪跡三谈》,[清]梁章钜著,刘叶秋、苑育新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45页。)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史部·正史类·后汉书》:“《后汉书·蔡邕传》,邕上疏有‘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之语,不言其后有子否也。其女《文姬传》谓:‘曹操慜其无嗣。’案,《晋书·羊祜传》,祜为邕外孙,讨吴有功,当晋爵土,请以封舅子蔡袭,遂封袭关内侯。是邕有孙,昔人已有言之者。今案,《世说·轻诋篇》注引《蔡充别传》曰,充祖睦,蔡邕孙也,则邕孙不止一人,尤为明证。充司徒谟之父,《晋书》作克,附见谟传。(邕女文姬。人尽知之。其一女适上党太守泰山羊衜,生女为司马师夫人。晋武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居弘训宫,称弘训太后,殁谥景献皇后,追尊母蔡氏为济阳县君。谥曰穆,即祜之母也,祜传称其贤行,较文姬为声色矣。)同治甲戌(一八七四)九月二十

日”(《越缦堂读书记》,[清]李慈铭著,由云龙辑,本社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204页。)

[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影印版,第979--981页)一书中解释

“痛其无嗣” ,称:“蔡邕传未尝言邕无后,此云痛其无嗣,或有子未能嗣业,或子已卒孙犹稚也,无嗣犹云无传,与无后自有别。” 又曰“邕有孙袭,明见《晋书·羊祜传》,固非无后也,祜后母蔡同为邕女,舍己子承不养而专养祜,抑又至贤而操必远赎文姬者,正以文姬独能传父业耳,至《世说·轻诋》篇注引《蔡充别传》,云充祖睦,蔡邕孙也,此则有误,睦乃邕叔父,质之孙于邕为从子,并见《晋书·蔡豹传》。”

[唐]蔡希综《法书论》:“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有篆籀八体之法。”唐代书法家蔡希综是蔡邕十九代孙。

许鸿超、于兆福编《尉氏姓氏寻根》第691页:“全县共有蔡氏1081户,3487人

(2006年统计资料)。其中蔡庄镇西街村是东汉名士蔡邕的故居,所居蔡氏皆为蔡邕的后裔,据今1800余年,支裔于清朝中期移居朱曲镇山魏村,约200多年,历10代。”

尉氏县蔡庄镇西街村有蔡邕后裔300多人,村西建有蔡中郎祠,蔡庄镇大朱村朱氏先祖,于明朝初年,仰慕蔡邕之为人,世代为蔡邕守墓。《明处士朱公墓志铭》(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立,1986年出土于尉氏县蔡庄镇大朱村):“公讳克顺,字成之,[号]北园,其始祖面先为隶颖上人,洪武初,徙居尉之蔡相乡,乃蔡邕故里也。”《皇清邑庠生员显曾祖考廉夫府君暨显曾祖妣赵太君墓志》(简称《朱载简墓志》,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立,出土于尉氏县蔡庄镇大朱村):“先曾祖考邑庠生员,姓朱氏,讳载简,字廉夫,开封府尉氏县留石保人。原籍洪洞县,明初,始祖太公迁居尉南,占籍蔡家庄。阅六世,九世祖治亭公移居蔡中郎墓侧,因家于兹村,名朱家庄。”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尉氏县蔡庄镇寻根祭祖。2018年2月26日,世界蔡氏宗亲联谊会2018年年会结束后,世界蔡氏宗亲代表蔡建利、蔡明亮等和蔡邕后裔蔡国献一行到尉氏县蔡庄镇拜谒蔡邕祠、蔡邕墓。2019年10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蔡氏宗亲会主办的主题为“吉祥重阳 礼敬先贤”——2019登高君子山暨蔡公祠揭匾仪式在开封市尉氏县君李村君子山举行。著名历史学家、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欣然为君李村题写“蔡公祠”三字匾额。河南省蔡氏宗亲会会长蔡玉建、秘书长蔡晓临、蔡健波、台湾蔡姓同胞蔡智信等蔡氏宗亲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共同见证蔡公祠揭匾仪式的举行。

蔡邕后裔枝繁叶茂,遍布海内外。世界蔡氏宗亲联谊会理事蔡建利先生说,世界蔡氏宗亲联谊会是全世界蔡氏宗亲的联谊组织,尉氏作为蔡氏祖先所在地,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氏宗亲到尉氏县蔡庄镇怀古惜今,寻根问祖,拜谒蔡邕墓和蔡邕祠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