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罗军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海绵城市理论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然后 介绍了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方案,最后指出相关注意事 项,以期推动市政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路面,不仅容易导致路面积水,而且会阻断地下水的补给,产 生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理论下,车行道虚该采用透水性的 路面,一方面减少径流总量,另一方面回补地下水。在具体 设计和施工中,上面层可以应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 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4011(2017)03 -0202 -02
DOI : 10. 3969/j, issn. 1672 -4011. 2017. 03. 098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of Municipal Roa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the Design LUO (ChinaJun
Southwest &Co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 ,Ltd. , Chengdu 610041 , China) Abstract:andIn the designsponge city theory,municipal road water supply drainag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firstpaper outlines introducesthe importance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henand the municipal road water supply signandand drainage de , finally points out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hoping promote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road construction.
Key words:sponge city;municipal road;water supply ageand drain ;design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促使交通运输需求量増加,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是一 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具有弹性和吸纳性,建设期间 应该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统相互结合,通过落实各个环节, 实现长期使用、节能环保的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重要意义 如下[1]。①充分利用水资源。城市建设以海绵效应作为指 导,能够改善排水功能,优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方面能够防 雨防洪;另一方面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缓解排水 系统的压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③改善生态环境。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污染,城市建设期间,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关键。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生 活水平、生活环境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2
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2.1
车行道
我国a前市政道路中,车道主要采用的是非透水性的
收稿日期=2016-12-30
作者简介:罗军(1979 -),男,四川金堂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市
政给• 排202 水规•
划、施工图设计方面工作。
和基层则应用非透水性材料,避免雨水侵人路基造成破坏# 当雨水接触路面后:水体会沿着横坡排放到肓沟中,进人绿 化带或检杳井屮。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为0.3%〜6%, 路拱横坡控制为1%〜1.5%[2],2.2 人行道
人行道采用不透水的路面,在雨天会造成积水、湿滑,影 响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应该采用透水铺 装,促使雨水及时渗到地面下,有效调节路面的温度和湿度, 在减少积水的同时,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如果路基土壤的透 水性差,可以在基S设置排水管;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在 2. 5%以内,路拱横坡控制为1%〜2% #
2.3 绿化带
①雨水收集。在透水地面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促使水 体向绿化带的雨水口汇集,一般情况下,绿化带的高度在路 面下方15〜20 cm;雨水口在分布上要均匀,高度处于绿化带 种植土和道路高度之间。②水体过滤。针对降在地面的水 体,对其进行过滤,才能够保证清洁度e在具体设计上,应该 铺设一层种植土,然后设置砾石^,最后安装渗透管。如此, 雨水在过滤的同时,还有利于渗人地下,确保自然水体的补 给。③缓排滞蓄。分析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合理设计 导流系统,确保雨水深人地下具有层次性#在雨水口位置还 要设置明沟,作用是沉淀雨水;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作用 是配水,方便雨水向明沟直流[3]。处于雨水充沛的季节,水 体在雨水口的作用下滞留在绿化带内。④排放。设置溢流 系统,促使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连通。在降水丰富的季节, 雨水口难以解决大量的雨水问题,此时,地势低的绿地会对 雨水进行储存,然后在溢流系统下进人市政管网,排出多余 的降水
2.4 附属设施
①路缘石0作为道路排水设施之一,路缘石主要分为平 缘石、立缘石两种类型。其中,平缘石的高度和周围地表一 致,能够促使雨水径流至雨水a或绿化带,避免形成积水;立 缘石稍高于周围地表,雨水漫流后汇集至雨水口。但是,考 虑到以往使用的立缘石特点,无法保证雨水进人绿化带,采 用豁口、打孔、间隔式立缘石,可以解决这|问题。②路肩边 沟。路肩边沟在设计施工中,以往使用的是混凝土材料,但 是实际应用中发现,不仅缺乏美观性、容易堵虐,而且不具备 雨水净化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植草沟,即在地 表沟渠种上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输送、排放等_
第43卷第3期 2017 年 3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5 与城市绿地的衔接
Y〇L43,N〇.3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rch,2017
响正常的交通和排水Q,
f h丨芝讨
在道路周边如果有城市绿地,两者的衔接能够对路面径 流起到分流作用,LID源头渗透技术,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 园、植被缓冲带等;中途技术除植草沟以外,还有调节塘、渗渠 等;末端存储技术例如雨水湿地[4] e针对不同地域特点,道路 和绿地的衔接方式也不同:①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雨水截 污净化技术,将其排放至绿地内,从而降低径流洪峰;道路径 流可以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对雨水进行净化;②水资源 缺乏的地K,考虑对雨水进行储存并利用,路面雨水在排水管 作用下进人湿地,经净化处理后进行储存;③径流污染严重的 地区,将控制污染作为主要目标,可以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 冲带、植草沟等形式,对雨水净化处理后排放到绿地中。
4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有利
于改善生态环境。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期间,应该针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附属设施等进行科 学规划,并做好道路与城市绿地的衔接工作。文中分别对各 个部位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希望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a
[ID: 003886]
参考文献:
[]
3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①依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水口的设置应该明显下凹,
1
李丽.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建筑• 建材•装饰,2016,28(12) :17,19.
杨梅.海绵城市市政道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材,2016,36(15) :188,190.
[j ].江柯建
以提高进水效率,同时根据道路的纵坡,对进水口的开口大 小、设置间距进行调整,并设置防冲刷设施s②为了满足低 影响开发耍求,溢流排放系统要和排水系统相S连接,从而 构建完整的水循环系统《5③针对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建立 预警系统,配置完善的警示标志,当路面积水后,避免发生公 共安全事故[51# @加强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监督工作,满足建 设规范要求,并加强运营期间的保养检修,避免面层损坏,擊(上接第156页)
势在于可以确保连系梁和粧身连接的稳定牢固,因此,能够
使h型抗滑粧的整体刚度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滑坡体的整体 稳定性,达到滑坡治理的效果。并且,前后排粧分步破土开 挖成孔,不会使得滑坡体±体稳定性受到较大的扰动和影 响,不利于满足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安的实现。
根据h型抗滑粧粧身复杂、结构尺寸大的特征,建^6采
[:«郑玮,郑浩.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问题及对策初探[]].中_高
新技术企业,2015 ,22(11) : 105 -106.
[4]
康殿旭,崔建东.分析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
问题[1*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32) :244.
[5]
张建伟,李腾.探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
J
JL
建筑
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22):69.
用第二种施工工艺。第=种施工工艺的特点是前、后排粧按 顺序分步开挖,有利于满足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安全的 实现,同时可以确保连系梁和粧身连接的稳定牢固,因此,能
够使h型抗滑粧的整体刚度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滑坡体的整 体稳定性,达到滑坡治理的效果。
根据上述施工工艺,并参考普通抗滑单粧的施工设计和 施工方法,得到h型抗滑粧的施工流程图,如图4所
图4
h型抗滑桩施工流程图
和施工方法,得到h型抗滑粧的施工流程图,为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2结论
1) h型抗滑粧是一种新型组合式抗滑粧,其研究价值较
h型抗滑粧
[ID :003949 ]
h型抗滑粧粧身复杂、结构尺寸大的特征,建议采用第二种
施工工艺
2)
高,应用前景较广泛,笔者提出两种施工做法可供考虑,根据
[1 ]
王恭先.抗滑支挡建筑物的发展方向[版社,1998.
M]f北京:中国铁道出
[2]
第二种施工工艺的特点是前、后排粧按顺序分步开
[3 ]
王恭先.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的国内外现状[与防治学报,1998,9(1) :3 -9.
J].中國地质灾害
挖,有利于满足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安全的实现,同时
可以确保连系梁和粧身连接的稳定牢固,因此,能够使h型 抗滑粧的整体刚度发挥出来。
3) 根据上述施工工艺,并参考普通抗滑单粧的施工设计
李海光.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践[ ].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3.
M
[]
4
赵海玲.学,2005.
h
形抗滑桩变形性状的研究[
D].成都:四川大
• 20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