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煎煮.docx

中药煎煮.docx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药煎煮

中药的汤剂,是指中药用水煎煮去渣后所得的液体制剂,它可以根据中医辨症施治的理论,随症加减,随煎随服,服后吸收快,疗效速,是一种简便、使用广泛,很受群众欢迎的中药剂型。然汤剂的煎煮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粗,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

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煎药之用具,以陶制砂锅,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起作用,传热慢,价廉易得,不宜金属器皿,因金属与药物易发生化学变化,可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产生副作用,影响药效。煎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体积与煎剂的关系

汤剂在煎煮过程中,药物体积的大小是决定有效成分溶出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体积越小,与水溶剂的接触面越大,溶解药物有效成份速度越快。但药物体积过小,煎者时间太长,则药易成糊状,病人服用困难。因此,加工药物既不能切、打得过细过薄,也不宜过厚过粗,一般切成薄片,厚0.1-0.15cm,中片O.2-O.25cm,厚片o.3-o.4cm,颗粒打成黄豆大小入药为宜。

2、药物浸泡与煎剂的关系

汤剂在煎煮前,宜先加水浸泡,使药湿润,水分浸入药物组织内部。若药物不经预浸,直接加热会使药物表面的淀粉或蛋白质凝固,妨碍有效成分的溶出。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做到先以冷水浸泡再煎煮。

3、汤剂的加水量

汤剂的溶媒,以洁净的水,自来水、井水、蒸溜水等均可,其加水之量,会直接影响到药效发挥。加水过少,汤剂有效成分不易完全煎出;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过长,部分成分易破坏,且水量过多,病人服用不便。所以,正确的加水量亦是保证汤剂质量的重要环节。

确定汤剂加水量的方法:

(1)计量加水法

根据药物体积大小,炉温高低,煎煮时间长短,服药量多少因素而决定加水量,在一般情况下,即药物体积适当,既不完全是矿石或贝壳类(质重而体积小),也不完全是草药(质轻而体积大),采取如下加水公式:药物约估体积及重量,每log加水30ml,煎煮时间每lOmin蒸发lOOml,基本用服量为250ml,其加水量为总重量

网址:www.jxdyf.com 第 1 页,共 3 页

(克)/10gx30ml+煎煮时间/10xIOOml/250ml。如需要二煎或三煎,则药物体积及重量所计划的加水量不再加入。

例如:一剂药物总重量为120g,体积一般,头煎煎煮25min,共计加水量=120g/10gx30ml十(25/10ml)XlOOml+250ml=860ml

二煎时间20min,加蒸发水量为200ml,基本服用量为250ml者,共计加水量为450ml。

特殊用水量掌握方法:

①若有先煎药物者,一般先加水400ml,用武火先煎15min后,看尚存水量多少,然后将全部药物倒入罐内,按上列加水公式计算,减除先煎后之余水量。

②若处方注明浓煎的方剂,应适当增加水量(按公式总加水量)20%。

③凡胶、糖类药物溶化水量,一般加水至200ml左右,用文火另煎溶化后加入头、二煎药汁内饮用。

(2)估量加水法

根据药物多少、煎煮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服用量多少等决定加水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机动灵活的来加水,加水量分为解表剂、一般性药剂、滋补剂三类,按不同类型药剂决定用水量。本法的特殊用水量掌握方法,与计量加水法类同。

4、汤剂煎煮火候

煎药的火候,《本草纲目》:“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药目的不同,采用文火(慢火)、武火(急火)、文武火(急火、慢火交替)三种火候来煎煮。

5、汤剂煎煮时间

煎药的时间,与加水量、火力强弱都有密切关系。凡属质坚体重或粘稠而不易溶解的药物,煎时应适当延长,宜用文火慢煎。凡属芳香挥发性药物,成分易于煎出,久煎易失效,煎时应适当短些,宜用急火焖煎,减少挥发。

6、煎煮操作程序

①先煎药物: 一般应先煎15—20分钟,均以煎沸后起算。如石决明、牡蛎等。

②后下的药物: 一般应在汤药煎煮结束前5-10分钟内放入为宜。如广木香、砂仁等。

③煎汤代水药物: 一般应先煎12-15分钟后,去渣取汁代水,如糯稻根、灶心土等。④另煎药物: 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取汁后加入药汁内饮服(煎时用水量及煎煮时间视药物而定)。

网址:www.jxdyf.com 第 2 页,共 3 页

⑤其他局服、烊冲„„等均预先制备后,加入药汁内饮服。

⑥煎药时注意: 接到药剂,先要分清药剂属何种类型,是解表剂、一般药剂、还是调理滋补剂;看清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单位、即在药罐上挂上编号牌;到按规定煎好后装瓶发出之前,还须核对无误才能发送,药渣保留24小时,以便有错查对。

7、一般常用药物中的特殊煎煮法

一般药物均可同煎,但按照药物的性质与功效,一些药物有特殊的煎煮法,可使药物在汤剂中溶出更多的有效成分,或减少煎煮时的损失,使尽可能的发挥更大药效,其方法:

(1)先煎: 介壳类、矿石等因质重而致密,药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煎25~30分钟,再下其它药物同煎,如鳖甲、石决明、代赭石等;泥沙多或量大质轻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金钱草等,亦应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别的药物。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或以其挥发油取效的药物,宜在一般药物煎好时放下,煎5-10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广木香等。

(3)包煎: 药物中有绒毛或颗粒细小的,为防上煎后药汁混浊及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煎煮.如赤石脂、灶心土、旋复花、枇杷叶等。

(4)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材,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他药物(渣)吸收,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片、犀角片等,羚羊角、犀角也可用水磨取汁冲服,或锉成细粉,药汁调服。

(5)烊化冲: 胶质、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与它药同煎易粘锅煮焦,且粘附它药,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采用预先以黄酒或水,或少量药汁加热溶烊,然后冲入药汁中同服,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

(6)局服(泡服): 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而用量又少的药物,可置杯中,注入沸水或煮好之热沸药汁,加盖浸泡15分钟,取汁饮用,如番红花、肉桂片、番泻叶等。

(7)冲服: 如散剂、丹剂、自然汁、某些药物之细末,用开水或药汁冲服,如琥珀末、田七粉、人参粉、紫雪丹、生藕汁、荸荠汁等。

8、汤剂的服用量

汤剂的服用量,按临床实际需要,一般以每次250ml,每日2次,小孩服用量视年龄,每次50—150m医师注明者例外。病情特殊或急诊病人药物可一次顿服,或采用一日二剂,分次服用,以增强药效。

网址:www.jxdyf.com 第 3 页,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