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受现场设施、施工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石油井下作业生产程序十分复杂,属于高风险作业。本文通过分析造成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为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石油钻井 井下作业 安全事故

1 前言

油田属于爆炸、火灾高发区域,油田井下作业作为整个石油生产作业中最具危险性的岗位,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井下的工作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工作,避免违规操作、禁止危险作业,从各个方面消除安全隐患。分析石油井下作业的现状以及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对策,对降低井下作业的风险系数,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实现井下作业安全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淡漠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企业方面,管理人员无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一味追求产量与业绩。在安全资金投入方面十分不到位,使得井下安全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安全设施缺乏,安全帽、安全带发放不足;存在不规范操作作业现象,忽略对安全设施的维护,甚至将安全设备用于其它用途,无法发挥其自身作用。工作人员方面,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麻痹大意、侥幸等心理,对于发现的不安全作业以及违规操作行为视而不见,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这些都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2 缺乏专职的安全员

专职安全员是专门负责井下安全作业的检查、监督的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起到监督检查作用。由于专职安全员不参与生产工作,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投入往往没有设置该职位。导致井下作业得不到安全保障。有些企业虽然进行安全员的设置,但往往都是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兼职设置,这类兼职安全员没有经过培训,无法专业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监督检查工作。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缺乏全面的安全培训

缺乏安全培训是石油企业不重视安全作业的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国家部门的相关规定,石油企业制定了许多井下作业安全操作规范以及法规,却没有全面系统的进行员工作业安全培训,有些企业将安全培训过程一再简化,甚至不进行安

全施工培训,直接让新员工进入工地作业。工作人员对于许多安全操作规范以及法规无法进行全面了解,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且安全意识淡漠,这些都直接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2.4 缺乏到位的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石油井下作业存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有的安全管理无法满足实际的作业工作需求,此外,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本末倒置,并没有以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安全作业,经常出现无视警告、忽略不安全因素、违规操作等现象。安全管理工作名存实亡,无法起到真正的安全管理作用,导致井下作业安全事故不断。

3 安全对策

首先,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员工安全作业意识。安全设备是井下安全作业的硬件保障,企业应加大安全投入,购置发放足够的安全设备,在硬件上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并且强化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强化员工安全作业意识,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指导员工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反复强调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防范以及注意事项。制定正确的工作时间制度,坚决禁止疲劳上岗作业。

其次,优化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下井作业情况,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更多信息,也为企业从法律角度提供可靠的依据[1]。成立专门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管理层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人员保护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年度预算要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等相关安全资金的预算充足,避免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企业劳动力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经营与生产的提前条件,在进行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2],将人员安全放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将井下作业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用激励型的管理理念取代被迫型的管理理念,使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安全防防护工作中来。

HSE是集健康、安全、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主要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作业安全预防管理[3]。然而,HSE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原因,许多企业的HSE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反而制约的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改善管理方式。一切以预防为中心,标本兼治,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提高识别安全事故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处理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事件时,以人员安全为首位,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处理安全事故后,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消除作业现场类似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类似安全事故。此外,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HSE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对各个岗位展

开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每位员工都能够达到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总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HSE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巨大功效,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最后,加强监管力度,实现标准化作业。国家十分重视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工作,出台了许多针对安全生产的政策,为加强了安全监管,提出了标准化作业要求[4]。标准化作业的推行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是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促使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实现全员安全控制,有效预防控制安全事故,实现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4 结束语

生产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人民利益的具体保证。然而,石油化工生产尤其是井下作业存在着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等许多问题,井下作业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大投入,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完善HSE综合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实现标准化作业。从各个方面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路利钦,梁栋林,朱国富.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05):960-965.

[2] 张丽华.石油企业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2(01):354-359.

[3] 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02):256-261

[4] 曾芬.关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3(05):339-3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