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月第13卷第1期 一ll9一 文章编号:1007—4287(2009)01—0119—02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姚宇 ,王锦卓 ,韩伟H,麻海春 ,范玉彪 ,周绍明。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长岭县第二人民医院;3.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镇卫生院) 传统的全身麻醉主要以静脉一吸人复合麻醉为 I组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设定瑞 主,但是传统的静脉和吸人麻醉药物半衰期多较长, 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 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 影响术后苏醒和恢复,麻醉药经肺排出污染手术室 3 t,#ml,意识消失后予维库溴铵0.1 mg/kg辅助气 的环境。因此,全凭静脉麻醉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管插管。术中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靶浓度不变, 20世纪8O年代的TCI(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按需间断推注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停止输注瑞芬太 模式代表了静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使用药达到 尼和丙泊酚。Ⅱ组以芬太尼2 t,#kg,丙泊酚2 me,/ 个体化,可控性高,更为精确,使得全凭静脉麻醉得 l【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予异 到广泛的应用,TCI已成为较理想的静脉给药系统。 氟烷维持麻醉,并按需间断推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本研究通过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 手术结束停止吸人异氟烷。 醉与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的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以 1.3监测指标记录两组诱导前、Co2气腹前、CO2 评价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气腹后10 min、coz气腹后30 min及苏醒时的血压、 1资料与方法 心率值;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 1.1一般资料AsA I一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 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随访病人 手术的患者4o例,年龄18—45岁,体重4o一7O kg, 恶心呕吐、术中知晓情况及对麻醉效果的评价。 术前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无呼吸、循环系统疾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病史,肝肾功能正常,无长期服用阿片或安定类药物 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 史,且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应用阿片类药。手术包括 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宫外孕手术、不 2结果 孕症诊治和卵巢肿瘤手术等。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一 2.1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在气腹 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组(I组)和芬太尼一异氟 前无明显差别(P>0.05);1I组在腹腔充气后10 min 烷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两组各20例。术前30 血压和心率较气腹前有所上升(P<0.05),但很快即 min肌注苯巴比妥(鲁米那)0.1 g和阿托品0.5 mg。 恢复,且手术中其变化不明显(P>0.05),而I组在充 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 气后及手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II 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O.05)。 组在苏醒期血压及心率较诱导前有所上升(P< 1.2方法患者人室后开放其上肢静脉,并监测血 0.50),硼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1。 压、心率、sPo2、Pet COz(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 表1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手术中血压及心率的情况 注:与气腹前比较,*P<O.05;与诱导前比较,#P<O.05 *通讯作者 ---——120---—— 2.2恢复情况 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 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Ⅱ组短(P< 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恢复情况(单位 ̄lllin) 注:与Ⅱ组相比,*P<0.05 2.3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术后24 h随访I组患 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Ⅱ组(P<0.05);两组 患者术中均无知晓,对麻醉效果基本满意。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评价 注:与Ⅱ组相比,*P<0.50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较短,除了需要维持麻醉 与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外,麻醉要求具有 较好的可控性:诱导快、清醒快、并发症少。传统的 腹腔镜手术,多选择静吸复合麻醉,随着TCI技术的 发展,充分展示了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优 越性。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芬太尼类u型阿片受 体激动剂,在体内1 min左右达到血.脑平衡,其结构 中含有一个酯键而容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 酶降解【】J。药代动力学模式与其它阿片类药不同, 分布容积小,起效迅速,清除快;其分布半衰期为1 min,消除半衰期为6 min,终末半衰期为1O一20 arin, 有效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10 min,长时间输注体内 其代谢速度无变化,体内无蓄积,且作用终止与输注 时间和剂量无明显关系,术毕停止输注一般10 min 内自主呼吸便可恢复,故不影响术后的苏醒[22。丙 ]Chin J Lab Diagn,January,2OO9,Vol 13,No.1 7白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 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强、体内无蓄积、毒性小等特 点。瑞芬太尼和丙}白酚临床上适用于靶控输注[33。] 在腹腔充气这一过程中,尤其在气腹刚开始时, 膈肌上抬使心排血量下降引起交感功能兴奋和引起 某些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和加 压素)分泌增加,均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引起血压 升高,心率增快。而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变化较少 (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较为平稳, 这可能与瑞芬太尼的下列机制有关:①可抑制应激 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 ;②抑制电压敏感性钙 离子通道,产生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③可以直接 作用于血管,促使内皮释放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 (No),产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5]。同时,丙泊酚 也刺激内皮细胞产生NO,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 阻力。说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 可以减轻或消除气腹对循环的不良影响[ 。从术后 苏醒和恢复时间来看,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患者的苏 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短(P< 0.o5),恢复较快,考虑这与药物的半衰期短、长时间 输注无蓄积作用有关。另外,瑞芬太尼一丙 自酚组患 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PONY)少,两组问有显著差异 (P<0.05),这与丙泊酚有一定的抗PONV作用有 关l6J。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知晓,且患者对麻醉效果 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1]Glass PSA,CanTJ,Howell s.A review ofthepha ̄netics and phar- mac0d cs fo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g,1999,89:S7. [2]耿志字,许幸.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 复苏分册,2OO4,25(4):203. [3]易杰,叶铁虎,罗爱伦,等.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 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OO4,24(3):183. [4]UnlugencH,lt nM,Ocal 1 et a1.Rem/fentardl produces vasorelaxatiou inisolated ratthoracic aorta strips[J].ActaAnaesthesiol Scand,2003,47 (1):65. [S]Mm K,RacdcrJ rRostrupM。et a1.CatechoIamine release duirnglaspro— scopic fundoplicafion wiht K曲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mfil[J].Aeta Anaesthesiol Scand,20O3,47(3):267. [6]周惠丹,吴风罡.异丙酚静脉全麻与异氟醚吸人全麻术后恶心呕 吐对比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OO5,12(3):1185. (收稿日期:20O8—03—13)